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语文版一年级上册语文6-10课教案
范文
    一份好的教案是老师高效上课的必背教学手段,通过教案,可以知道本节课的重点,比如一年级语文教案,教学重点可能会是认识生字,会写生字。下面给大家带来语文版一年级上册语文6-10课教案,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语文版一年级上册语文6-10课教案1
    第6课《小小的船》教案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俺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
    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
    讲授、谈话、演示、发明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
    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俺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方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俺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2、今天怎么不见俺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身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同学留意自身不会读的字。
    (3)同学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同学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同学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五、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身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说明:创设情境,让同学通过与艺术科交叉渗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和体验。]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同学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语文版一年级上册语文6-10课教案2
    第7课《风》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2、认识本课8个生字。
    3、感受诗中的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想像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的天气怎样?那么你就拿起书本扇一扇,体会有风,你看见风了吗?叶圣陶爷爷是怎么看到风的呢?板书:风
    2、解题:
    什么是风?(由于空气流动形成了风)
    二、初读课文:
    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多读几遍)
    2、认生字卡片,并在课文里圈出来,再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标一标这首诗有几节。
    三、细读课文:
    1、导学第一节:
    (1)自读第一节(注意:把词连起来读一读)
    (2)指名读(其他同学思考:从哪个词可以看出风来了,并把它圈住)
    (3)做一做树叶颤动的动作。
    (4)指导朗读:
    自读、赛读、跟读、自读、指名读
    2、合作学习第二节
    (1)自读第二节(注意重音、停顿)
    (2)同桌互读第二节
    (3)读了这一节你怎么知道风来了?(圈出表示风来了的词)
    (4)指导朗读:
    指名读、分组读、带动作读
    3、自学第三节
    (方法同第一、二节)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3个事例告诉我们风的存在,其实只要认真观察,我们就会发现身边处处有风。不信请看。
    五、扩展延伸:
    活动一:
    (1)吹泡泡
    (2)生续写诗
    活动二:
    (1)摆动红旗
    (2)续写诗
    活动三:想想自己在哪看见过风?并续写一首诗。
    活动四: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或作诗、或画画)
    语文版一年级上册语文6-10课教案3
    第8课《树叶》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8个生字,会写“长、兴、虫、当”4个生字。学习新笔画“竖提”。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3、情感目标:感受树叶给树枝、小虫、鱼儿、小鸟带来的快乐,养成敢于想像的习惯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乐学新知。
    1、秋天又悄悄地来到了我们身边。这天,大树妈妈为它的孩子们——树叶,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聚会(在黑板上贴上大树妈妈),大家都纷纷赶来参加。(将书上插图改造为动画,并配上音乐。)瞧,谁来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分别贴上小虫、鱼儿、鸟儿。)多热闹呀,同学们想参加吗?走,让我们也一起来参加吧!
    2、揭示课题。
    (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童话世界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使学生急切地想学习文本。)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由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停下来,借助拼音多读几次,并划出会认字和会写字,再与同桌互读、互相纠正读音。
    2、出示带有拼音的生字卡片认读,去掉拼音认读,通过开火车读。
    3、小组合作,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
    4、交流识字方法。
    (给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生字的空间和时间,引导学生互帮互学,形成生生互动,让他们自己突破生字难关。)
    5、自由练习读课文,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
    6、四人小组轮着每人读一遍课文,互相评一评,读得好不好,还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
    7、赛读,评评谁读得好。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朗读兴趣,体现学生的主动性和竞争意识。)
    三、情趣交融,品读课文。
    1、品读课文最后一句:树叶说:“大家都喜欢我,我真高兴。”
    (1)师问:大树妈妈开的聚会,谁大家的欢迎?你从哪句知道?
    (2)树叶说的“大家”和“我”各指的是谁?
    (3)小组合作朗读,把树叶的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4)指名读,全班评议。
    过渡;树叶能得到大家的喜爱,确实是一件高兴的事,你能找出说明大家喜欢树叶的句子吗?
    2、多媒体课件出示句子第1—4句,理解“长”、“落”、“飘”、“飞”的用法。
    (1)树叶和谁都交上了朋友?让四名学生上黑板在树枝和小动物旁边贴上树叶,要贴在恰当的位置上。
    (2)教师逐个问贴画的学生:树叶是怎样来和它交朋友的,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课件分别演示树叶的“长”、“落”、“飘”、“飞”)能换别的词吗?从而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加强学生对词语的理解,促进语言的积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品读句子“长在树上,树枝拿它当扇子。”
    师:大树妈妈有许多的孩子——树叶,当秋风吹来时,树叶便轻轻地摆动。(课件演示,秋风一吹,树叶摆动。)
    (1)你觉得树叶像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
    (2)书上怎么说?你觉得像吗?
    (3)指导朗读。师:树枝把长在树上的树叶当扇子,用它扇起阵阵轻风,多么惬意呀!同学们自由读读这句,读出你的感受
    学生自由读,分男女生读。
    4、品读课文2—4句。
    师:树枝和树叶做了好朋友,小虫、鱼儿、小鸟也想和它做朋友。
    (1)它们三个,你喜欢谁呢。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来读,再把句子读给朋友听。
    (2)朋友之间说说你把树叶当作了什么?它给你带来了什么好处?
    (3)请几位小虫、鱼儿、小鸟上台来说说与树叶交上朋友的感受。如:
    小虫:和树叶交上朋友,我就有被子盖了,多暖和呀!
    (4)再读句子,让小虫们、鱼儿们、小鸟们读出自己的心情。
    (让学生改变角色,走进教材,充当教材中的主人公,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性,也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真切感受到了文本中所蕴涵的情感,再通过朗读将自己的体会表达出来。)
    四、认识省略号,拓展思维。
    1、师:除了小虫、鱼儿、小鸟外,其实还有许多别的小伙伴与树叶交上了朋友,作者没写完呢!因此用了个省略号。
    2、到底还有谁与树叶交上朋友呢,你能仿照课文说说吗?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出示:树叶落在地上,树叶漂在河里(发挥学生的想像力,让学生充分练习说话,尊重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的情感体验。)
    五、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1、大树妈妈的这次聚会,让树叶与大家交上了朋友,给大家带来了许多快乐与方便,也给美丽的秋天增添了许多生机与美丽。
    2、让我们再来读读这篇课文,把秋天里树叶的美记在心里。
    3、出示动画课件,学生随课件背诵全文。
    六、引导拓展,情趣升华。
    结束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感受了秋天里树叶的美。其实,秋天除了树叶之外,还有许多的美景。课后,让我们走进大自然,走进书本中去与它们交朋友吧!
    (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习语文。)
    语文版一年级上册语文6-10课教案4
    第9课《看书》教案
    教学目的
    1、会认“本、像、着、最、狗、叫、猫、跳、又“9个生字。会写“又、手、书、本”4个字及词语“一本书”。
    2、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教学重点: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书本的兴趣,培养学生爱看书的习惯。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生字,词语卡片或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识字、写字。
    1、识字。
    ⑴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
    师:利用生字卡片点名读、和“开活车”的方式读,比一比,谁读得准,以便激发学生识字兴趣。
    ⑵重点指导“最、狗、猫”三个字的读音,发现读得不准的要及时纠正。
    ⑶说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⑷师要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字形。如“最”字,可启发学生:这个字是我们认识的哪些字组成的?让学生把它拆成“日、耳、又”三个已经认识的熟字,以便帮助记忆。“叫”和“猫”可连成一起编成儿歌“小猫、小猫,喵喵叫”来记忆。“本”字可与“木”字进行比较。
    2、写字。
    ⑴让学生先看一看要写的字的字形。
    ⑵师引导:“又”“本”两字书写时撇和捺要伸展。“手”字书写时撇和两横要写在上半格,这三笔的间隔要均匀,下面一横要写长一点,写在横中线上,最后一笔是弯钩。
    ⑶书空
    ⑷课堂练,教师辅导。
    (二)朗读、背诵指导。
    ⑴朗读第一节的前三句,语速稍缓慢,语调轻而低,体现爸爸、妈妈和“我”沉浸和陶醉在书本中。“我也爱看书”中的“也‘字应拖长一点,表现出“我”
    也喜欢看书。第二节的前三句中,“厚厚”“大大”“花花绿绿”应读重些,强调书的种类多。
    第二节的最后两句押“”韵,朗读时要读出韵脚。
    ⑵带着愉快的心情轻松地朗读,体会“我”对书中的“小狗”“小猫”“猴子”的喜爱之情和被它们所深深吸引,体会了“我”对书本的浓厚兴趣。
    ⑶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表演朗读。
    ⑷检查互读。试背诵。
    (三)感悟、理解。
    ⑴让学生朗读课文后,师引导观察:画面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让学生说说,然后引导学生,小朋友的“爸爸”和“妈妈”在看书,小朋友和他们一样在看书,就是“我也在看书”,体会“也”的用法。
    ⑵让学生做“拿”和“捧”的动作,比较课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同时体会小朋友一家对书本的喜爱。
    ⑶找出课文中的一些句子,读一读,然后让他们进行想象,感悟课文内容的精彩。
    ⑷结合课文内容,编故事,把编的故事说给同学们听一听,
    (四)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先让学生回忆,再进行交流。
    (五)实践活动
    ⑴读读“词语花篮”中的词语,在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⑵布置学生看外书,喜欢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看谁看的书最多。
    语文版一年级上册语文6-10课教案5
    第10课《绿色的金鱼》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金、课、了、条、世、界、吗、现、以、后”10个生字,会写“了、会、后、我”4个字,学习“竖钩”“斜钩”两种笔画。
    2、通过图文对照,理解教师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价值观: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内容分析
    这首诗歌写“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满意我的回答,奖给我一颗红五星。课文教育学生从小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难点是理解老师为什么会满意我的回答。本课教学老师需要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绿色金鱼图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配乐课文录音,布置学生准备彩笔和画纸。
    学生分析
    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师不能抹杀学生想象过程中迸发出的灿烂的火花。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极大地发挥他的想象力,这对他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设计思路
    激趣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题:
    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金鱼?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并粘贴“绿色金鱼”图片。)世界上没有绿色金鱼,可有一位小朋友却把金鱼涂上了绿颜色。(画一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从《绿色的金鱼》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认真听,能听出错误并大胆纠正。
    3、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整体感知。
    过渡语:我们班的小朋友真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能把课文读得这么流利,真不简单!我们鼓鼓掌,对自己表示祝贺!《绿色的金鱼》这篇课文也像我们前面学过的几首诗歌一样,有几个小节组成。现在请小朋友再读读课文,查一查,它有几节组成,并动手标上序号。
    1、学生自己动手给三个小节分别标上序号。
    2、同桌互查对错。
    3、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小节读课文。
    (师:全文有三个小节组成,你最喜欢哪个小节?下面,我们分小节读课文,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一齐读第一节,喜欢第二节的就一齐读第二节……)
    四、细读,理解感悟课文。
    (一)图文对照说图意。
    过渡语:编写这本书的叔叔阿姨们为这篇课文配上了美丽的图画。(出示挂图或电脑课件)让我们边听配乐课文录音边看图。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画面内容吗?
    (二)用引读法,师生配合读课文,理解感悟课文内容。
    1、学习第一小节
    ①师读:“图画课上,我画了一条金鱼。老师看了看说些什么?”
    生读:“世界上有绿色的金鱼吗?”
    ②教师说的话怎样读?
    (启发:“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感到怎样?)
    ③指导学生读出询问、亲切的语气。
    2、学习二、三小节
    ①师问:“我听了笑着说了什么?”
    生读:“我喜欢绿色的金鱼,以后会有的。”
    师问:“老师听了我的话后,是怎样做的?”
    生读:“老师看看我,点点头,满意地笑了。在我的图画本上,画了一颗红五星。”
    ②理解内容:
    过渡:老师看到“我”画的绿色金鱼,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我们再来读读“我”说的话。
    ③电脑课件(小黑板),出示“我喜欢绿色的金鱼,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这一句话。
    让学生反复读后,说说“我”是一个什么样子的孩子。
    五、实践活动。
    过渡:课文中的小朋友敢于想像、敢于创造,得到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让我们也展开自己想像的翅膀,来创造吧!
    请同学们拿出画笔、纸张,画出自己喜欢的金鱼,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1、学生画金鱼。
    2、在黑板上张贴学生的作品并评比。
    3、你想将来发明什么东西?它是个什么样的?请你想好后说给全班听。
    同学们,想发明的东西真不少,请课下做一做或者画一画。将来我们班要组织一次“发明创造博览会”。比一比,谁的手最巧,谁最会发明创造。
    六、作业:
    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的《粗心的小画家》和《两朵云》。
    第二课时(略案)
    一、复习巩固生字词。
    1、以开火车的方式,引导学生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
    2、出示小黑板:“连一连”
    kè、jīn、tiáo、huì、wǒ、le、jiè、shì、kē、xiān、ma、hòu
    金、课、了、条、世、界、吗、现、后、颗、会、我
    让学生连一连,并说说识记这些字的方法,如编儿歌记“金”字的方法:“一个姓王的人口袋里装了两块金子。”
    3、用“后、会、我、现”练习组词说话。
    4、读读“词语花篮”中词语,再从课文中选择喜欢的词语填写在空花朵上。
    二、指导写字:
    1、随机学习新笔画“竖钩”“斜钩”
    2、指导学生在《写字》本上写字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8:4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