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范文 |
每单元的知识点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这样对于考点内容也就不会有遗漏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九年级历史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1 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一个独立的阶级力量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英国宪章运动 2. 1836年,英国的宪章运动中,工人提出的《人民宪章》的中心内容是争取普选权 3.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4. 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 5.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巴黎公社 6. 《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 7. 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是共产主义者同盟 8. 巴黎公社战士在保卫公社的战斗中表现出的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的典型事例是“五月流血周” 9. 《共产党宣言》系统的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2 两次工业革命与第三次科技革命 (一) 第一次工业革命(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 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开始,前提是英国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 必要条件:资本、劳动力、市场、技术 3. 最先开始的行业:棉纺织业 4. 第一项发明:飞梭 5. 开始标志: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第一台现代意义机器) 6. 完成标志:大机器工厂生产基本取代了工厂手工业 7. 工业基础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 8. 重要标志:瓦特改良“蒸汽机”,将人类带入“蒸气时代” 9. 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10. 到1870年,全世界铁路总长超过20万千米 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 开始了城市化进程 11. 工业革命的影响 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 改变了世界面貌,促进了世界经济发展 12. 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的能源是:煤炭 (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石油等新能源的利用 1. 三个主要标志 内燃机、汽车、飞机等新机器和新产品的创制 电话、电报等通讯手段的发明 2. 重要标志:电力的使用和内燃机的创制 3. 第二次工业革命将人类带入“电气时代” 4. “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泡;“汽车大王”福特 5. 汽车之父—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6. 无线电报—意大利—马可尼;有线电话—美国—贝尔 7. 电磁感应现象—英国—法拉第;发电机—德国—西门子;电动机—比利时—格拉姆 8. 在电的使用方面领先的是美、德 9. 第二次工业革命显著的特点是:自然科学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 第三次科技革命 1. 拉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的根本是指科技水平 2.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计算机技术—把人类带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知识经济时代 3.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技术革命群体化;科技社会化;发展进程高速化 4. 生物工程技术的核心是:基因工程 5. 知识经济时代形成的标志是:计算机技术迅猛发展和软件产业的兴起 6.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主要领域: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技术、生物工程等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3 近代科技和思想文化 1. 近代自然科学的两个主要特征是:用实验可以验证、用数学可以精确表达 2. 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是牛顿,提出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3. 人类思想史划时代的大事是生物进化论的提出 4. 《物种起源》的作者是英国的达尔文 5. 被誉为最有创造力的科学家,提出相对论的是爱因斯坦 6.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后又一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欧洲两大思想解放运动) 7. 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卢梭提出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 8. 文艺复兴时,大戏剧家和诗人是莎士比亚,代表作《威尼斯商人》—喜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悲剧 9. 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是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 10. 被称为音乐之父的是德国的巴赫 11. 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反映的是法国大革命时代;《致爱丽丝》 12. 凡高的作品是《向日葵》《在阿尔勒的卧室》 13.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美国—德莱塞—《美国的悲剧》 14. 西班牙—毕加索—《和平鸽》《格尔尼卡》 15. 黑人爵士乐;摇滚乐;甲壳虫乐队;好莱坞;奥斯卡金像奖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4 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 巴黎和会上起主导地位的是:英、法、美 2.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是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3. 一战后,战胜国召开缔结和约的国际会议是巴黎和会 4. 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主要针对的国家是:德国 5. 《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是:殖民地问题 6. 确立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秩序的是凡尔赛体系 7. 一战后,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矛盾最激烈的帝国主义国家是:美国、日本 8. 华盛顿会议签署的关于中国问题的条约是《九国公约》 9. 在华盛顿会议上,获利最大的是美国,受害最大的是中国 10.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过程中签订了一些条约,其中有损于中国利益的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11. 一战后,列强为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召开的两次会议是: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 12. 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国际条约是《九国公约》 13. 1921~1922年,召开的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14. 对凡尔赛体系有直接影响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 15. 俄国未参加巴黎和会 16. 根据《五国海军条约》取得与英国同等制海权的是美国 17.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实质是:建立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维护战胜国利益,维护战后和平的新体系 18. 巴黎和会上,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的是中、美 19. 国际联盟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 帝国主义国家承认彼此在太平洋地区的权利的条约是《四国条约》 21. 巴黎和会的性质的帝国主义分赃会议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5 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 1. 世界上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是1924~1929年 2.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直接原因是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3. 经济危机首先爆发于美国的标志是:纽约股市市场崩溃 4. 经济危机中最先受到打击的行业是金融业 5. 经济危机的特点是 波及范围广 持续时间长 破坏性大 6. 经济危机中,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人数超过三千万 7. 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的是罗斯福 8. 为了对付经济危机罗斯福宣布实施新政 9. 新政的目的(特点):在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方法,使经济尽快复苏 10. 罗斯福新政最重要的积极意义(新政“新”在):使美国保持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11. 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中,受害最深的是广大人民群众 12. 调整工业是新政的中心措施;为此,国会通过了工业复兴法(蓝鹰标志) 13. 罗斯福新政中,美国建设了许多公共工程,目的是:减少就业压力、刺激消费 14. 罗斯福新政的实质(取得的成效)是:经济缓慢恢复过来,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 15. 经济危机的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工农运动高涨,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争夺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更趋尖锐和激烈 16. 新政的内容 改革银行制度、恢复银行信用 整顿农业 调整工业 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生产与消费能力 九年级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相关文章: ★ 九年级历史全册复习提纲,复习知识点汇总 ★ 九年级历史资料分析及知识汇总 ★ 九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汇总,复习资料 ★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 ★ 初三历史知识整理与复习方法重点 ★ 初三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归纳 ★ 九年级世界历史知识点汇总 ★ 初三历史重要知识点归纳总结 ★ 初中历史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初中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