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 |
范文 |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人教版免费 高中的学习中,每一科都会形成自己的知识点卡,化学当然不例外。那么高考化学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免费,仅供参考。 ![]() 化学高考必背知识点 一、位置与结构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氢(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N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P 31、电子层数跟最外层电子数数相等的原子有H、Be、Al 32、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4:3的元素O 33、最外层电子数是电子层数2倍的原子有关He、C、S 34、最外层电子数跟次外层电子数相等的原子有Be、Ar 35、X、Y两元素可形成X2Y和X2Y2两种化合物(或形成原子个数比2:1与1:1的化合物Na2O、Na2O2、H2O、H2O2 二、含量与物理性质 1、O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Si次之,Al是地壳中质量分数最大的金属元素。 2、H是最轻的非金属元素;Li是最轻的金属元素。 3、Na是焰色反应为黄色的元素;K是焰色反应为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观察)的元素。 4、Si是人工制得纯度最高的元素;C是天然物质中硬度最大的元素。 5、N是气态氢化物最易溶于水的元素;O是氢化物沸点最高的非金属元素。 6、常温下,F、Cl是单质具有有色气体的元素。 7、C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最高价氧化物的含量增加会导致“温室效应”的元素。 8、Cl是单质最易液化的气体、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最强的元素。 三、化学性质与用途 1、F是单质与水反应最剧烈的非金属元素。 2、N是气态氢化物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起化合反应的元素。 3、S是气态氢化物与其低价氧化物能反应生成该元素的元素。 4、P是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元素。 5、F是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可以雕刻玻璃的元素。 6、O是有两种同素异形体对人类生存最为重要的元素。 7、Mg是既能在CO2中燃烧,又能在N2中燃烧的金属单质。 8、Li、Na、F的单质在常温下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 四、10电子微粒组 1、原子Ne 2、分子CH4、NH3、H2O、HF 3、阳离子Na+、Mg2+、Al3+、H3O+ 4、阴离子N3-、O2-、F-、OH- 五、18粒子微电组 1、原子Ar 2、分子SiH4、PH3、H2S、HCl、F2、H2O 3、阳离子K+、Ca2+、PH4+ 4、阴离子P3-、S2-、Cl- 5、特殊情况:F2、H2O2、C2H6、CH3OH、CH3F、N2H4 六、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数均相同的粒子有 1、Na+、H3O+ 2、F-、OH- 3、Cl-、HS- 4、N2、CO、C2H2 七、同族的上下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之间的关系 1、二、三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 2、三、四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8或18,ⅠA、ⅡA为8,其他族为18 3、四、五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 4、五、六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18或32 5、六、七周期的同族元素原子序数之差为32 八、特征形象 1.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 2.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或FeS2 3.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蓝色[Cu(OH)2]、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黄色(AgI、Ag3PO4)、白色[Fe(OH)2、CaCO3、BaSO4、AgCl、BaSO3]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4.特征反应现象:Fe(OH)2→Fe(OH)3,白色到灰绿到红褐色 高考化学常用的化学方程式 1、硝酸银与盐酸及可溶性盐酸盐溶液: Ag++Cl-=AgCl↓ 2、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2OH–+H2↑ 3、钠与硫酸铜溶液: 2Na+2H2O+Cu2+=2Na++Cu(OH)2↓+H2↑ 4、过氧化钠与水反应: 2Na2O+2H2O=4Na++4OH–+O2↑ 5、碳酸氢盐溶液与强酸溶液混合: HCO3-+H+=CO2↑+H2O 6、碳酸氢盐溶液与醋酸溶液混合: HCO3-+CH3COOH=CO2↑+H2O+CH3COO- 7、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镁反应: Ca2++2OH-+2HCO3-+Mg2+=Mg(OH)2↓+CaCO3↓ 8、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钠: 2HCO3-+Ca2++2OH–=CaCO3↓+2H2O+CO32– 9、向碳酸氢钙溶液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 Ca2++HCO3-+OH–=CaCO3↓+H2O 10、澄清石灰水与少量小苏打溶液混合: Ca2++OH–+HCO3-=CaCO3↓+H2O 11、澄清石灰水通入少量 CO2:Ca2++2OH–+CO3=CaCO3↓+H2O 12、澄清石灰水通入过量 CO2:OH–+CO2=HCO3- 13、碳酸氢钠溶液与少量石灰水反应: Ca2++2OH–+2HCO3-=CaCO3↓+CO32–+2H2O 14、碳酸氢钠溶液与过量石灰水反应: HCO3-+OH–+Ca2+=CaCO3↓+H2O 15、等物质的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碳酸氢铵溶液混合: Ba2++2OH–+NH4++HCO3-=BaCO3↓+H2O+NH3?H2O 16、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 CO32–+H+=HCO3-或CO32–+2H+=CO2↑+H2O 17、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的 CO2?:CO2+2OH–=CO32–+H2O 18、过量的CO2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CO2+OH–=HCO3- 19、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NH4++HCO3-+2OH–=NH3↑+CO32–+2H2O 20、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aCO3+2H+=Ca2++CO2↑+H2O 21、碳酸钙与醋酸反应: CaCO3+2CH3COOH=Ca2++2CH3COO-+CO2↑+H2O 22、澄清石灰水与稀盐酸反应: H++OH–=H2O 23、磷酸溶液与少量澄清石灰水: H3PO4+OH–=H2O+H2PO4– 24、磷酸溶液与过量澄清石灰水: 2H3PO4+3Ca2++6OH–=Ca3(PO4)2↓+6H2O 25、碳酸镁溶于强酸:MgCO3+2H+=Mg2++CO2↑+H2O 26、硫酸镁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2OH–+Mg2++SO42–=BaSO4↓+Mg(OH)2↓ 27、硫酸溶液跟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Ba2++2OH–+2H++SO42–=BaSO4↓+2H2O 28、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中性: 2H++SO42–+2OH–+Ba2+=2H2O+BaSO4↓ 29、硫酸氢钠溶液与氢氧化钡反应至硫酸根完全沉淀: H++SO42–+OH–+Ba2+=BaSO4↓+H2O 30、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2Al3++3SO42–+8OH–+3Ba2+=3BaSO4↓+2AlO2–+4H2O 31、氢氧化镁与稀硫酸反应: Mg(OH)2+2H+=Mg2++2H2O 32、铝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Al+2OH–+2H2O=2AlO2–+3H2↑ 33、物质的量之比为 1:1NaAl合金置于水中:Na+Al+2H2O=Na++AlO2–+2H2↑ 34、氧化铝溶于强碱溶液: Al2O3+2OH–=2AlO2–+H2O 35、氧化铝溶于强酸溶液: Al2O3+6H+=2Al3++3H2O 36、氢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 Al(OH)3+OH–=AlO2–+2H2O 37、氢氧化铝与盐酸溶液反应: Al(OH)3+3H+=Al3++3H2O 38、硫酸铝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 Al3++3HCO3-=Al(OH)3↓+CO2↑ 39、硫酸铝溶液与碳酸钠溶液: 2Al3++3CO32–+3H2O=2Al(OH)3↓+3CO2↑ 40、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3++3NH3?H2O=Al(OH)3↓+3NH4+ 41、明矾溶液加热水解生成沉淀: Al3++3H2O=Al(OH)3↓+3H+ 42、氯化铝溶液与偏铝酸钠溶液: Al3++3AlO2–+6H2O=4Al(OH)3↓ 43、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铁溶液: Fe3++3AlO2–+6H2O=Fe(OH)3↓+3Al(OH)3↓ 44、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少量盐酸: AlO2–+H++H2O=Al(OH)3↓ 45、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盐酸: AlO2–+4H+=Al3++2H2O 46、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铵溶液: AlO2–+NH4++H2O=Al(OH)3↓+NH3↑ 47、金属铁溶于盐酸中: Fe+2H+=Fe2++H2↑ 48、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Fe+2Fe3+=3Fe2+ 49、铜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Cu+2Fe3+=Cu2++3Fe2+ 50、硫化亚铁与盐酸反应: FeS+H+=Fe2++H2S↑ 51、硫化钠与盐酸反应: S2–+2H+=H2S↑ 52、硫化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S2–+Br2=S↓+2Br– 53、氯化亚铁溶液中通入氯气: 2Fe2++Cl2=2Fe3++2Cl– 54、向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的 H2S:2Fe3++H2S=2Fe2++S↓+2H+ 55、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硫化钠溶液: 2Fe3++S2–=S↓+2Fe2+ 56、硫化钠溶液中滴加少量氯化铁溶液: 2Fe3++3S2–=S↓+2FeS↓ 57、氯化铁溶液中滴加少量碘化钾溶液: 2Fe3++2I–=2Fe2++I2 58、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Fe3++3OH–=Fe(OH)3↓ 59、氯化铁溶液跟过量氨水反应: Fe3++3NH3?H2O=Fe(OH)3↓+3NH4+ 60、氯化铁溶液与硫氰化钾溶液: Fe3++3SCN–=Fe(SCN)3 61、氯化铁溶液跟过量锌粉反应: 2Fe3++3Zn=2Fe+3Zn2+ 62、锌与稀硫酸:Zn+2H+=Zn2++H2↑ 63、锌与醋酸:Zn+2CH3COOH=CH3COO–+Zn2++H2↑ 64、锌与氯化铵溶液: Zn+2NH4+=Zn2++NH3↑+H2↑ 65、氯化铁溶液加入碘化钾溶液: 2Fe3++2I-=2Fe2++I2 66、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过氧化氢溶液: 2Fe2++H2O2+2H+=2Fe3++2H2O 67、硫酸亚铁溶液中加用硫酸酸化的高锰酸钾溶液: 5Fe2++MnO4-+8H+=5Fe3++Mn2++4H2O 68、四氧化三铁溶于浓盐酸: Fe3O4+8H+=2Fe3++Fe2++4H2O 69、氧化铁溶于盐酸:Fe2O3+6H+=2Fe3++3H2O 70、氧化铁溶于氢碘酸溶液: Fe2O3+2I-+6H+=2Fe2++I2+3H2O 71、用氯化铁与沸水反应制氢氧化铁胶体: Fe3++3H2OFe(OH)3+3H+ 72、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的氯气: 2Fe2++4Br-+3Cl2=2Fe3++2Br2+6Cl- 73、向溴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Fe2++Cl2=2Fe3++2Cl- 74、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足量氯气: 2Fe2++4I-+3Cl2=2Fe3++2I2+6Cl- 75、向碘化亚铁溶液通入少量氯气: 2I-+Cl2=I2+2Cl- 76、碘化钾溶液中加入氯水: 2I-+Cl2=I2+2Cl- 77、碘化钾溶液中加入过量氯水: I-+3Cl2+3H2O=6H++IO3-+6Cl- 78、溴化钠溶液中加入氯水: 2Br-+Cl2=Br2+2Cl- 79、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水: H2SO3+Cl2+H2O=4H++2Cl-+SO42- 80、亚硫酸溶液中加入氯化铁: H2SO3+2Fe2++H2O=4H++2Fe2++SO42- 81、亚硫酸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H2SO3++H2O2=2H++H2O+SO42- 82、氯气通入水中:Cl2+H2O=H++Cl-+HClO 83、氯气通入碳酸氢钠溶液中: Cl2+HCO3=Cl-+CO2+HClO 84、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溴水: SO32-+H2O+Br2=SO42-+Br-+2H+ 85、亚硫酸钠溶液中加入双氧水: SO32-+H2O2=SO42-+2H2O 86、二氧化硫通入溴水中: SO2+Br2+2H2O=4H++2Br-+SO42- 87、单质铁溶于过量稀硝酸中 (NO):Fe+NO3-+4H+=Fe3++NO↑+2H2O 88、过量单质铁溶于稀硝酸中 (NO):3Fe+2NO3-+8H+=3Fe2++2NO↑+4H2O 89、单质铜与稀硝酸反应: 3Cu+2NO3-+8H+=3Cu2++2NO↑+4H2O 90、单质铜与浓硝酸反应: Cu+2NO3-+4H+=Cu2++2NO2↑+2H2O 91、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 2Ag++Cu=2Ag+Cu2+ 92、用氨水吸收少量 SO2:SO2+2NH3+H2O=2NH4++SO32- 93、用氨水吸收过量的 SO?2:SO2+NH3+H2O=NH4++HSO3- 94、稀硝酸中通入 SO2:3SO2+2NO3-+2H2O=3SO42-+2NO↑+4H+ 95、浓硝酸中通入 SO2:SO2+2NO3-=SO42-+2NO2↑ 96、氯化铵与氢氧化钠两种浓溶液混合加热: NH4++OH-NH3↑+H2O 97、向次氯酸钙溶液中通入 SO2:Ca2++SO2+ClO- +H2O=CaSO4↓+Cl-+2H+ 98、用碳酸钠溶液吸收过量 SO2:CO32-+H2O+2SO2=CO2↑+2HSO3- 99、硫酸铜溶液中通入硫化氢: H2S+Cu2+=CuS↓+2H+ 10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 S2-+Cu2+=CuS↓ 101、电解饱和食盐水: 2Cl-+2H2O2OH-+H2↑+Cl2↑ 102、电解硫酸铜溶液: 2Cu2++2H2O2Cu↓+O2↑+4H+ 103、电解氯化铜溶液: Cu2++2Cl-Cu↓+Cl2↑ 104、电解熔融氯化钠: 2Na++2Cl-(熔融)2Na+Cl2↑ 105、电解熔融氧化铝: 4Al3++6O2-4Al+3O2↑ 106、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共热: MnO2+2Cl-+4H+Mn2++Cl2↑+2H2O 107、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 Cl2+2OH-=Cl-+ClO-+H2O 108、氯气通入热的氢氧化钾溶液中: 3Cl2+6OH-=5Cl-+ClO3-+3H2O 109、次氯酸钙溶液通入过量的二氧化碳: ClO-+H2O+CO2=HClO+HCO3- 110、次氯酸钠溶液中加入浓盐酸: ClO-+Cl-+2H+=Cl2↑+H2O 111、氯酸钾与浓盐酸: ClO3-+5Cl-+6H+=3Cl2↑+3H2O 112、硫化钠、亚硫酸钠混合液中加入稀硫酸: 2S2-+SO32-+6H+=3S↓+3H2O 113、NO2溶于水:3NO2+H2O=2H++NO3-+NO↑ 114、NO2通入亚硫酸钠溶液: SO32-+NO2=SO42-+NO↑ 115、硫化钠的第一步水 S2-+H2OHSO3-+OH- 116、碳酸钠的第一步水 CO32-+H2OHCO3-+OH- 117、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2++SO42-=BaSO4↓ 118、硫溶于热的氢氧化钠溶液: 3S+6OH-=2S2-+SO32-+3H2O 119、醋酸钡溶液与硫酸反应: Ba2++2CH3COO-+2H++SO42-=BaSO4↓+2CH3COOH 120、醋酸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 CH3COOH+OH-=CH3COO-+H2O 121、醋酸与氨水反应: CH3COOH+NH3?H2O=CH3COO-+NH4++2H2O 122、苯酚溶于氢氧化钠溶液: C6H5OH+OH-=C6H5O-+H2O 123、苯酚与氯化铁溶液反应: 6C6H5OH+Fe3+=[Fe(C6H5O)6]3-+6H+ 124、苯酚钠溶于醋酸溶液: C6H5O-+CH3COOH=C6H5OH+CH3COO- 125、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 CO2:C6H5O-+H2O+CO2=C6H5OH+HCO3- 126、碳酸钠溶液中加入过量苯酚: C6H5OH+CO32-=C6H5O-+HCO3- 127、碳酸钙跟甲酸反应: CaCO3+HCOOH=Ca2++CO2↑+H2O+HCOO- 128、甲酸钠跟盐酸反应: HCOO-+H+=HCOOH 129、小苏打溶液与甲酸溶液反应: HCOOH+HCO3-=CO2↑+H2O+HCOO- 130、Na2C2O4溶液中加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C2O42-+2MnO4-+16H+=10CO2↑+2Mn2++8H2O 131、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双氧水: 5H2O2+2MnO4-+6H+=5O2↑+2Mn2++8H2O 132、酸性氯化亚铁溶液与双氧水: 2Fe2++H2O2+2H+=2Fe3++2H2O 133、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 134、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生成 CO2:5C2H4+12MnO4-+36H+=10CO2↑+12Mn2++28H2O 135、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溶液: CH3COOCH2CH3+OH-=CH3COO-+HOCH2CH3 136、硬脂酸甘油酯与氢氧化钠溶液: (C17H35COO)3(C3H5O3)+3OH-=3C17H35COO-+CH2(OH)CH(OH)CH2OH 137、氯乙烷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水 CH3CH2Cl+OH-=CH3CH2OH+Cl- 138、硝酸银溶液中滴入少量氨水: Ag++NH3·H2O=AgOH↓+NH4+ 139、硝酸银溶液中滴加氨水至过量: Ag++2NH3·H2O=[Ag(NH3)2]++2H2O 140、葡萄糖发生银镜反应: CH2(OH)(CHOH)4CHO+2[Ag(NH3)2]++2OH-=CH2(OH)(CHOH)4COO-+NH4++3NH3+H2O+2Ag↓ 141、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Cu2++2OH-=Cu(OH)2↓ 142、硫酸铜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Cu2++2NH3·H2O=Cu(OH)2↓+2NH4+ 143、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Cu2++4NH3·H2O=[Cu(NH3)4]2++4H2O 144、硫酸锌溶液中加入少量氨水: Zn2++2NH3·H2O=Zn(OH)2↓+2NH4+ 145、硫酸锌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Zn2++4NH3·H2O=[Zn(NH3)4]2++4H2O 化学高考试题的解题技巧 基本策略: 先易后难;较易题必须阅读两遍拿满分;较难题阅读2-3遍后还没有任何思路就放弃。 审题是“审”而不是“看”,边审题边做标记。 第二卷一般是有机题和选做题较容易,可先做;实验及无机题较难要后做。 选择题做完后一般不要轻易更改答案。 填空不要留空,不会做也要碰运气填满。 若出现思路混乱无头绪时就停下笔,深呼吸并掐自己一两下。 审题常见错误有: 一是不看全题,断章取义。部分同学喜欢看一段做一段,做到后半题时才发现前半题做错了,只得从头再来。须知,一道化学题包含完整的内容,是一个整体。有的句与句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有的前后呼应,相互衬垫。所以必须总观全题,全面领会题意。二是粗心大意,一掠而过。如许多考生把不可能看成可能;把由大到小看成由小到大;把化合物看成物质或单质;把不正确看成正确;把强弱顺序看成弱强顺序而答错。三是误解题意,答非所问。四是审题不透,一知半解。许多同学见到新情境题目,内心紧张,未能全面理解题意。 按要求答题: 如把答案写在密封线内,阅卷时无法看到答案而不给分;要求写元素名称而错写成元素符号,而要求写元素符号又答成元素名称或分子式;要求写物质名称而错写成分子式;要求写有机物的结构简式而错写成分子式或名称;要求写离子方程式而错写成化学方程式;把相对分子质量、摩尔质量的单位写成“克”;把物质的量、摩尔浓度、气体体积、质量、密度、压强等的单位漏掉;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不配平;热化学方程式不注明物质的状态等。 善于联想运用 解无机试题或有机试题,都要注意联想、运用课本知识。尤其是近几年的有机化学试题,均从考生从未接触过的新物质、新材料出发命信息给予题,考查有机化学知识,更应会根据有机化学的知识网络、转化规律、官能团的性质等进行联想、迁移、类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