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 | ||||||||||||||||||||||||||||||
范文 | 历史是一门有益、有趣的学科。如果说,诗歌能使人巧慧,数学能使人精细,那么,历史就能使人明智。因为人们能从古今中外的历史中看到各种经验教训,能从比较和分析中,更好地理解现在,创造未来。小编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1课 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元谋人 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2、生活年代:距今约170万年; 3、生活情况:能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4、发现意义: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二、北京人 1、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2、生活年代:距今约70万—20万年; 3、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4、生产生活状况: 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木棒; (生产工具)采集、狩猎; 会使用天然火,会保存火种; 5、社会组织:群居生活,原始社会。 6、地位: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三、山顶洞人 1、遗址:位于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距今约三万年; 2、体貌特征:已经具有现代人类的特征; 3、生产工具:磨已掌握钻孔光技术和磨制技术(骨针); 4、观念:已经有了审美的观念。 第2课 原始的农耕生活我国古代关于农耕的传说: (1)伏羲氏:结网捕鱼,创立八卦; (2)神农氏:教民播种,尝遍百草。 一、半坡人的生活和河姆渡人的生活:
二、原始农业的发展 1、兴起时间:约公元前7000年至公元前5000年。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淮河等流域; 3、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4、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比较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异同:
★★看图:课本第6页半坡居民原始复原图和第8页河姆渡居民复原图: (1)河姆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干栏式房屋呢? 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因为南方地区潮湿温热,既能通风防潮,又可防蛇虫之害。 (2)半坡原始居民为什么要建造半地穴式房屋? 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气候干旱寒冷,风沙大,居住半地穴式房屋,既可以抵风挡雨,又可以保暖。 (3)两种房屋结构的不同,是由什么决定的,说明了什么? 是由不同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决定的。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与自然协调发展,已经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4)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人类的生产生活必须要顺应大自然的规律,做到因地适宜、科学合理。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一、炎黄联盟 1、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炎黄联盟形成。 2、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3、影响:华夏族逐渐形成,炎帝、黄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二、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发展水平。 1、炎帝的贡献: (1)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 (2)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通商交换。 (3)制作乐器琴瑟等。 2、黄帝的贡献: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教人炼銅,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 三、尧、舜、禹的禅让 1、禅让制的含义:将部落首领位子传给贤德之人。 2、推举人才的标准———贤德之人(德才兼备,以身作则); 3、禅让制的实质: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民主推选、首领没有特权) 4、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5、大禹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体现了刻苦耐劳,坚持不懈,大公无私的精神。 初一历史学习方法 第一,要培养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树立学好历史的信心,意识到学好历史的重要性,要把学好历史并考好历史当作一个目标,并在此目标的强力驱动下,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渐培养出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一旦对学习历史发生了兴趣,你很快就会享受到学习历史的乐趣,俗话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第二,要掌握学习方法。 1、歌谣记忆法。 针对历史知识琐碎的特点,我们可以编些歌谣把它们连缀起来。比如,我国古代朝代很多,不便记忆,有人就编了个口诀:唐尧虞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又统一,南北朝来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2、谐音记忆法: 如1898年戊戌变法的时间,可记成要发就发。 3、联想记忆法: 如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时间,可联想119火警。 4、符号记忆法: 建立一套符合自己认知的符号,如:在知识点上划横线,在重点知识下划波浪线或双曲线,在重点词语或概念处加星号,在断出的层次上标出1、2、3等,或将课文内容加以提炼,用几个字或一句话加以概括,标在旁边,加强记忆。 5、对比记忆法: 在记忆相关类似的事物时,可将事物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这样记忆起来比较方便。比如讲北京人和山顶洞人时,可从时间、地域、体质特征、征服自然能力、审美观念等几个方面进行对比记忆。 6、知识串联法: 一个一个历史事件可构成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所以运用知识串联法,将这些相关历史知识串联起来,好像用线串珠子一样。如初一历史讲的是中国古代史,就可以用时间发展为线索,将每个时期每个朝代串联起来,形成中国古代史大事年表。如初一上册知识串联:原始社会(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河姆渡居民、半坡居民、黄帝、尧舜禹)→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通过朝代串联法,将整个初一上册所学到的中国古代史分三种社会形态串联起来,线索简洁,方便识记。这一方法的特点是能化繁为简,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历史的演变。 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与学习方法 |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