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 |
范文 |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及知识点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3课是两首现代诗,那么关于这两首现代诗我们该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仅供参考。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课文 秋晚的江上(刘大白) 归巢的鸟儿, 尽管是倦了, 还驮着斜阳回去。 双翅一翻, 把斜阳掉在江上; 头白的芦苇, 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花牛歌(徐志摩) 花牛在草地里坐, 压扁了一穂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眠, 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花牛在草地里走, 小尾巴甩得滴溜溜。 花牛在草地里做梦, 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知识点 一、多音字 尽jǐn(尽管)jìn(尽头) 溜liū(溜走)liù(眼尖手溜) 三、近义词 倦—累 一瞬—一霎 霸占—侵占 四、反义词 斜—正 扁—圆 五、理解词语 归巢:返回巢穴。 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 芦苇:草本植物,生长在浅水里,茎中空。 一瞬:转眼之间,形容极短的时间。 红颜:指貌美的女子。 霸占:倚仗权势占为己有;强行占据。 偷渡:偷偷通过封锁的水域或区域,现多指偷越国境。 滴溜溜:形容旋转或流动。文中指花牛的尾巴甩得速度快。 六、词语搭配 (头白)的芦苇 一(穗)剪秋罗 甩得(滴溜溜) 七、词语扩展 ABB式词语:滴溜溜 慢吞吞 慢腾腾 香喷喷 辣乎乎 甜津津 软绵绵 八、句子解析 1.归巢的鸟儿,尽管是倦了,还驮着斜阳回去。 归鸟倦了,这是诗人的想象,同时也是诗人情感的移入。鸟倦实在也是人倦。 2.双翅一翻,把斜阳掉在江上;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 鸟翻双翅,抖落斜阳,这种夸张的描写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通过“妆”和“红颜”二字,把芦苇拟人化了,给全诗平添了一些情趣与生气。 3.花牛在草地里走,小尾巴甩的滴溜溜。 “滴溜溜”一词形象的写出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九、问题解疑 1.《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碧空清江、倦鸟归巢、夕阳西下、芦苇在夕阳的映衬下变得格外漂亮的画面。 2.怎样理解《秋晚的江上》中的“鸟儿”和“斜阳”? “鸟几”代表人,“斜阳”可以理解为人要做的事。一开始,鸟儿背负着重担(斜阳)努力飞行,面当完成任务(抖落斜阳)时,眼前一片红色,此时鸟儿该多么高兴、轻松啊。 3.《花牛歌》这首诗表面上写花牛,其实是在告诉我们什么呢? 告诉我们要珍惜美好自由的生活,珍惜时间,不辜负青春。 十、课文主题 《秋江的晚上》描写了夕阳西下,江面上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无比喜悦的心情。 《花牛歌》写了小花牛在草地上发生的一些有趣的事情,表现了小花牛的活泼、可爱。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练习题 一、读一读,连一连。 归巢 芦苇 霸占 压扁 冬眠 wěi cháo bà mián biǎn 二、选字填空。 【罗萝】( )卜 绿( ) ( )汉 ( )罗 【甩用】( )法 ( )头 利( ) ( )开 【青清】( )草 ( )醒 ( )闲 ( )菜 三、选择填空。 A.白云霸占了半个天 B.太阳偷渡了西山的青峰 C.小尾巴甩得的溜溜 D.压扁了一穗剪秋萝 花牛在草地里坐,______________。花牛在草地里眠,______________。 花牛在草地里走,______________。花牛在草地里做梦,______________。 四、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打“√”,错的打“X”。 1.《秋晚的江上》一文,从“倦鸟、斜阳”等词语看出作者很累,在诗中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抱怨。( ) 2.“霸占”的“占”读音是“zhān”。( ) 3.《花牛歌》这首诗歌写出了花牛在草地上的各种淘气事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向往。( ) 4.《花牛歌》的作者是刘大白,《秋晚的江上》的作者是徐志摩。( )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再回答问题。 1.填写正确的关联词语,然后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是倦了,______________驮着斜阳回去。 2.“头白的芦苇,也妆成一瞬的红颜了。”这句话运用的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再写一句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想一想,花牛还会在草地上做些什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练习题答案 一、归巢---cháo 芦苇---wěi 霸占---bà 压扁---biǎn 冬眠---mián 二、萝 萝 罗 罗 用 甩 用 甩 青 清 清 青 三、D C A B 四、1.× 2.× 3.√ 4.× 五、1.尽管 还 尽管今天下着大雨,同学们还是坚持着上学。 2.拟人 给全诗增添了情趣和生气烛光欢快地舞蹈着。 六、花牛在草地里叫,夕阳露出红红的笑脸。 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这首诗从整体框架上采用了当时流行的小诗体,小幅的描写,简洁的勾勒,散文的句式,即兴的抒发,描绘出了江边秋天黄昏时的景象。 《花牛歌》全诗四节,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将草丛中的花牛行动、景象巧妙生动地展现,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学情分析: 对学生进行诗歌的吟诵,进行诗的熏陶,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播下诗的种子,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这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时老师要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诗歌的快乐氛围。 教学建议: 要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诗歌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4.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过程与方法】 以朗读、感悟、联想为主,以诗歌特有的音律美,引导学生感受对大自然风景的喜爱。同时,运用多媒体音乐、画面营造氛围,让学生独立思考、独自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学生进行爱大自然、爱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两首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难点 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关于秋天的诗。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说说《秋晚的江上》描绘了哪些景物,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用一幅画导入:夕阳西下,照红了江面,晚归的鸟儿低飞在江面之上,引起学生思索。这样美得景色,我们现代的诗人刘大白会用什么样的笔触去描写呢?一起去看看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秋晚的江上》这首诗歌吗?喜欢的话就赶紧读读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画一画:画出本课的生字,多读几遍。 4.认一认:出示生字,生词,开火车认读。 归巢驮着斜阳头白芦苇妆成一瞬红颜 5.帮一帮:四人小组互读课文,互相帮助指正。 6.比一比:每组推选一名代表读诗歌,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正确、流利。 三、研读诗歌,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一)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画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反复练读。 2.说出自己喜欢的诗句及原因,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每一小节诗写了什么,全班交流。 (二)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读第1节。 2.教师示范,配图配乐朗诵。 3.思考问题: (1)鸟儿要干什么?是怎样的状态?(鸟儿归巢,倦了) (2)“驮”字突出了什么? (突出鸟倦的程度;另一方面也是景致的进一步渲染和绮丽的想象) 4.配图配乐齐读。 (三)学习第二小节。 1.指名读第2小节。 2.学生说说这一小节描绘的画面上出现了什么景物? 3.学生自主学习,在书中画有关的景物,组内交流后汇报。 4.思考问题: (1)“鸟翻双翅,抖落斜阳”是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何好处? (夸张;体现了鸟摆脱重负,追求自由的精神) (2)“妆”“红颜”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 (拟人,“妆”“红颜”把芦苇人格化,给诗文平添一丝情趣、一丝生气) 5.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6.指名诵读、赛读。 四、整体感受诗歌内涵 1.从诗中描绘的景色中可以感受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无比欣悦) 2.诗人为什么能写出这么美的诗呢?(观察,感受,描绘,想象) 3.过渡:让我们用发现美的眼睛,充满诗意的心,一起感受秋天吧。闭上眼睛,想象秋天,你的头脑中出现了什么画面呢?和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五、激情朗诵,升华情感 全班展示朗读、赛读。师生共同评价,评出“全班佳朗读奖”。 六、自悟自得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学习感悟。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的内容,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3.体会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像。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仿照课文再续编一段诗歌。 教学过程: 一、导读引入,激发兴趣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秋天晚上的美丽画卷,这节课我们来读一首徐志摩笔下描写花牛的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二、学习诗歌 1.自读感知。 请自由把课文读几遍,把字音读准确,把诗读流利,读完想一想:你从诗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可以从诗中的关键字、词、句中去体会,可以从整首诗的内容上去体会,可以从诗的形式上去感受,也可以从诗的思想上去感受) 2.点拨感悟: (1)指名分小节读,正音,认识生字。 (2)从这首诗中我们知道了花牛在草地里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你是从哪些词句体会到的?(指导学生抓住“压扁”“霸占”“甩”“偷渡”等词及带有这些词的句子边读边想象感悟) (3)有感情地朗读。 这首简短的小诗,我们要边读边想象,才能入情入境,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看看谁能通过朗读表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 3.领悟写法: (1)默读诗歌,说说这首诗在形式及写法上有哪些特点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2)生谈自己的发现。 (3)师小结: A.每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用简单明朗、轻快活泼、一咏三叹的诗句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结构一致) B.用词讲究,动词用得很准确,“压”“霸占”“甩”“偷渡”这些表示动作的词的使用,既准确又形象。我们要学会用词,同一个意思可用不同的词来表达,这样就不显得单调和重复。 板书设计: 花牛歌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学时应给学生较多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在语言实践中得到锻炼。为此在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品读两首诗歌,把握诗歌主旨。 二、加强诗歌朗读训练,在读中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多读才能更好地领悟诗歌。教师要利用自读、分组读、男女生轮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读诗,进而感悟理解诗歌。四年级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理解诗歌的方法,在教学中应渗透学习方法的指导,以读促思,以读带悟,以读传情,为学生今后学习诗歌打下牢固的基础。 三、通过品读含义深刻的诗句,从中想象诗中的景物构成了怎样的画面。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