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考试资料:

 

标题 郑州轻工业学院2015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院系介绍
内容
    易贤网网校上线了!
    >>>点击进入<<<
    网校开发及拥有的课件范围涉及公务员、财会类、外语类、外贸类、学历类、
    职业资格类、计算机类、建筑工程类、等9大类考试的在线网络培训辅导。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是郑州轻工业学院建校之初成立的院系之一。现设有河南省院士工作站1个、省级特聘教授岗位1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个、研究机构6个;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拥有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3个二级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电气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3个本科专业。拥有各种仪器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目前在校研究生、本科生共有1700余人。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近90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省级特聘教授1人、教授及副教授34人、省管优秀专家2人、省跨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省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省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省高校创新人才培养对象1人、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6人、省杰出人才创新基金获得者2人、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国家级模范教师1人、省教学名师1人。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承担国家级项目近20项、省部级项目50余项,获得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奖励10余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近200篇,出版专著、教材20余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内外著名高校和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
    近年来,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先后完成科研项目近60项,获各种奖励20余项,他们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科研攻关能力,毕业生有的考上国内著名大学的博士,有的到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担当了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的重任。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26人,其中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兼职教授3人、教授29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49人,博士(后)50多人;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巾帼建功标兵、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省杰出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杰出青年、省骨干教师等高层次人才37人。
    学院现有2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1个省级二级重点学科(环境工程)、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化学工程与技术)、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及3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化学工程、材料工程、环境工程),拥有8个教学科研机构,7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700余人,研究生100余人。建有河南省表界面重点实验室及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大型分析测试设备总值4000余万元。
    近年来,学院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5项,主持教育部创新团队、国家十二•五重大水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子课题、省重大公益招标等重大(点)项目20多项,其它省部级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星火奖近30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授权20多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0多篇,其中SCI、EI收录40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8部。
    学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多次邀请两院院士、“长江学者”等知名学者来院讲学或学术交流,并同国内多所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学院高度重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建有河南省研究生教育创新培养基地。硕士研究生已经成为学院科学研究、技术创新的骨干力量,毕业研究生人均发表SCI/EI收录论文1.5篇,多篇学位论文被评为“省级优秀硕士论文”。所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性强、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吃苦、勤奋、务实、勇于创新,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烟草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五个本科专业。拥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点),食品科学、发酵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生物化工6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权点及食品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其中,食品科学、发酵工程为河南省特聘教授设岗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为河南省重点资助的一级重点学科,发酵工程学科为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食品科学与工程(含烟草)专业为河南省名牌专业,同时也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已形成了烟草化学与香精香料、食品加工技术与理论、功能食品研究与开发、食品生物技术、烟草加工技术、食品安全与检测、速冻食品加工、生物催化、生物制药等学科方向。
    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有专职教师79人,其中教授21人,省级特聘教授2人,博士39人。形成了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合理,以“博士群”和“教授群”为学术核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发展潜力的教学、科研队伍。近五年来,学校投入近2千万元用于学科专业平台建设,形成了公共基础实验平台,专业教学实验平台,学科研究技术平台。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厚德博学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5人,其中双聘院士1人、河南省特聘教授岗位2个、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教授22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7人,博士30人,博士后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人,省教学名师2人,省管优秀专家1人,省厅级学术带头人5人,省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6人,专任教师85%以上具有硕士学位。
    学院现有2个省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制造业信息化服务中心,1个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省科技创新团队,2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4个学术型硕士学位授予点,3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8个教学科研机构,4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1920余人,研究生70余人;拥有各种仪器设备 1400多台套,设备总值3000余万元。学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数次邀请两院院士及行业知名学者来院讲学,并同国内多所重点院校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近5年,我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5项,省科技创新人才、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省部级科研项目32余项;完成并通过国家级、省级科研鉴定30多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9项、三等奖12项;发表论文60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80余篇;出版专著、教材40余部;授权专利8项,其中国家发明专利4项。本着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原则,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先后与国内知名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加大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有力的保证了教学、科研的持续、协调发展。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信号与信息处理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计算机技术1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领域。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师11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48人,博士32人,硕士生导师19人,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学位达95%以上,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拥有一批国内外颇有建树的青年学者,包括国家级教学名师、省级优秀专家和骨干教师。学院设有省级特聘教授岗位和河南省院士工作站,设有“应急平台信息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和省级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拥有河南省和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购置的各种实验仪器设备2000余台(套),总价值2000余万元,学科基础扎实,科研条件优越。近5年来承担包括国家863项目、科技部支撑计划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项,省部级、地方项目50多项,取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它科技成果30多项,在国内外有影响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80多篇。产学研合作成绩突出,与华为、神州数码等国内知名企业建立了良好合作关系,横向项目76项,科研经费1200余万元。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培养的研究生专业素质高、能力强,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毕业后的研究生多在高校和大型企业就业,在河南省高校同类专业中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经济与管理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拥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有MBA、会计专业硕士(MPAcc)2个专业学位授权点,有物流工程、工业工程(合办)2个专业学位授权领域,设有工商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等8个本科专业。现有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省级重点学科,《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概论》为省级精品课程,会计学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为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全院教职工100余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8人,博士和在读博士50余人。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在多个专业研究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年富力强的教师队伍。在校本科生规模(含国际教育)近5000人。
    近年来我院承担了100余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地方联合项目1项。公开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5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近70部。学院拥有中外文期刊与图书万余册,设有先进的会计与贸易多功能实验室、案例研究室、证券期货投资实验室等。常设的“轻院管理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讲学,成为我校重要的学术交流窗口。营销科学研究所、中小企业创新研究中心、区域经济研究所、应急管理研究中心以及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中心是学院重要的学术研究和技术服务平台。学院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改善办学条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艺术设计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是在国内较早开办设计专业的教学单位。经过长时期的办学积淀,学科专业建设均达到较高的水平。所拥有的设计学一级学科是河南省优先发展学科,是本学科领域内首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点。同时,学院还拥有工业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艺术设计、动画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艺术设计学院具有设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艺术硕士和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以雄厚的师资力量、良好的培养环境和培养条件承担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任务。以14位教授、28位副教授(其中7位博士)为主力担当学位课程的教学,由26位硕士生导师负责对学生研究课题的指导,并有11位来自于企业和设计机构的兼职导师对学生的设计实践项目进行辅助指导。学院下设的20个工作室或研究室,1个校内实训中心(包括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国家级特色专业实验室),15个校外实践基地,在保证研究生从事研究与实习活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此外,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学术研究基地、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也成为服务于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平台。
    设计艺术学硕士学位授权点有8个培养方向:工业设计(工业设计,工业设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动画、服装设计(服装设计,设计管理)、设计理论(设计史论,设计文化研究)、公共艺术设计。
    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5个培养方向:工业设计(工业设计方法,工业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管理)、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媒体设计、动画。
    工业设计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3个培养方向:工业设计方法、工业设计技术、工业设计管理。
    学院至今已成功完成了8届各类型硕士研究生的专业教学与研究课题指导工作。研究生们学有所成,能够胜任设计实务、设计研究或设计教学的工作,大都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重用,具有良好的事业发展的前景。发展中的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已成为在国内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培养应用型高层次设计人才的摇篮。
    思政部
    思政部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任教师29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9人,博士1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年富力强,很多教师在各自的专业领域具有一定影响。思政部非常重视学术交流和科学研究,定期邀请国内知名专家、教授、学者前来讲学。近5年,教师共出版学术著作16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多篇被中国社会科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等摘录、转载;主持各类科研项目3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项目10多项;获省部级奖励8项、厅级奖励10多项。
    外国语学院
    外国语学院成立于1999年,现有专任教师75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人,博士11人,兼职教授3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3人。师资队伍治学严谨,充满活力。
    外国语学院现有3个本科专业:英语专业、朝鲜语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目前在校生近800人,每年推荐若干名学生到韩国、美国等国家进行交流、实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专业能力。拥有语言实验室21个,同声传译实训室1个,为教师的教学、科研及学生的课外学习提供了优良条件。
    外国语学院建有“英语语言文学”重点学科,设有“中韩文化研究所”、“翻译研究中心”、“莎士比亚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讲学,同时支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著名学府进修、访学,先后有16名教师到英国、爱尔兰、日本、美国、韩国等国家知名学府进修、访学。近年来,获得省级、厅级奖励多项, 其中1项获2010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本年度承担完成省部级项目10项、厅级项目20项。
    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整体优化、素质优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5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博士11人,省教学名师1人,厅局级以上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
    学院设有数学与建模实验室、计算技术实验室、创新实验室,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下设信息科学中的数学问题、复杂系统建模仿真和密码理论与技术3个方向),2个本科专业方向,目前在校本科生近400人,拥有各种仪器设备200多台套。学院在注重自身发展的同时,积极加强对外交流,先后多次聘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和特聘教授来院讲学,并和国外知名大学建立了良好的研究生联合培养的合作关系。多年以来,学院在偏微分方程理论与应用、数字签名理论与技术以及非线性系统的模拟及计算有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方面取得大量的研究成果,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厅局级以上科研项目40余项,完成并通过厅局级以上科研鉴定30多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等收录近百篇,获得国际著名SCI期刊J. Math. Anal. Appl. 2005-2010年Top10的最高引用奖,出版包括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专著、教材10多部。目前,学院拥有2门省级精品课程,5门校级精品课程,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教育教学奖励多项,拥有省级教学标兵2人,所培养的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3项,国家级二等奖12项,省级一等奖40项。学院经过长期的建设和发展,在科研、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特色和优势。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职教师49人,其中教授6人,校聘教授5人,副教授2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24人。其中河南省优秀教师2人、校级教学名师3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省级青年骨干教师4人、硕士学位以上学历占专任教师90%以上。
    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现有1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实验示范中心、1个省级院士工作站;拥有材料物理实验室、光电技术与材料实验中心、高压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拥有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本科专业,目前在校本科生近500人;拥有激光拉曼光谱仪、傅里叶红外光谱仪、荧光光谱仪、正电子寿命谱仪等一流的大型科研设备,设备总值达1000余万元。已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特色研究方向: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高压物理及应用;形成了以教授和博士为主体的精干高效的学术梯队。近年来,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主持承担1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省部级以上及厅局级科研项目近30项;主持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2项,获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项目3项,总经费额达到600余万元。取得了一批较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已经通过鉴定的研究项目达到领先水平,获各类科研奖励近20项,其中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120余篇,SCI、EI收录80余篇;出版教材及学术专著10余部。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校企合作,加大了科研成果的推广力度,保证了教学、科研的协调发展。
    政法学院
    政法学院成立于2000年,2001年开始招收首届本科学生。现有社会工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4个本科专业,拥有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硕士点和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是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社会学学科是省级重点学科,是河南省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的会长单位。
    政法学院年轻而富有朝气,拥有一支实力雄厚、知识和年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全院教职工4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16人,博士13人,多名教师在省内外相关学科有着重要影响。聘任了省内外著名的社科专家为兼职教授。
    政法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工作,不断扩大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水平,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近三年,教师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科研课题40余项,出版各类著作2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目前,政法学院建有河南省高校中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模拟法庭和社会工作实验室,配有现代化的多媒体设备,并拥有30多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政法学院资料室拥有图书资料1万多册,为师生教学、科研、学习提供了良好条件。
    根据我国尤其是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法学院全体师生将继续按照“注重质量、提高水平、抓住重点、突出特色”的要求,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为适应社会需求,加强土木类专业的发展,学校于2014年8月进行了二级学院的优化整合,将原属机电工程学院的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系和原属电气信息工程学院的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系合并成立建筑环境工程学院。
    学院拥有电气工程一级学科下自设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培养以人工建筑环境为平台的电气系统、自动控制系统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设有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和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两个本科专业,其中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河南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目前各类在校生共计540余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22人,队伍精干,结构合理。与土木建筑行业深度融合,强化应用能力培养,毕业生社会需求旺盛,发展前景广阔。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2014年8月郑州轻工业学院进行二级学院的整合优化,将原机电工程学院的能源与动力工程系、原材料与化工学院的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合并,组建成立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本科专业始建于1983年开始招生的制冷及低温技术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本科专业始建于2001年,1998年教育部专业目录调整前为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教育部高等学校能源动力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育部高等学校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为能源与动力工程及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的全国性本科专业教学指导机构。
    目前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在校研究生、本科生近800余人,设有能源与动力工程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均是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专业,其中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和河南省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学院现有教职工28名,其中专兼职教师23人,教授6名、副教授9名,教师队伍中博士学位获得者达50%以上。教师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2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省高校骨干教师2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名,郑州市领军人才1名。学院学术气氛浓厚,已经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奋发上进的稳定的教学科研队伍。学院拥有河南省一级重点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制冷与低温工程硕士学位二级授权点(学术型)和动力工程专业硕士一级授权点。
    学院拥有一个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制冷与低温设备节能技术)及一个郑州市科技创新团队(制冷设备与空调系统节能技术)。学院近年来获省部级科研奖励以上10余项。承担国家级课题6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总到款500多万元,发表SCI、EI论文百余篇。
    体育系
    体育系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业技术水平过硬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36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2人,博士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带头人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级裁判2人。多名教师为足球、排球、篮球、网球、乒乓球、羽毛球、田径、健美操、武术、荷球等领域里的优秀教练员和裁判员。2006年以来有多名教师获得河南省职业技能大赛一、二、三等奖。
    体育系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本科专业,在校本科生150多人。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毕业生近3年总体就业率达96%以上,获得了社会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在注重专业学习的同时,不断攀登竞技体育高峰,多次代表学校参加省级、国家级体育竞赛,并获得优异成绩。2010年参加河南省第11届运动会,荣获我省学校体育的最高荣誉“校长杯”。在2010年全国大学生荷球锦标赛中,我校代表队获得大学生乙组第2名,并获体育道德风尚奖,展现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道德风尚。
    体育系建有“体育人文学”校重点学科,形成了“体育管理研究”、“体育文化研究”、和“运动健康促进”三个方向。积极开展校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定期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支持优秀青年教师及学生参加国内学术活动。体育系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项目26项,出版专著11部。
    更多学历考试信息请查看学历考试网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考试资料包含高考、自考、专升本考试、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大学生村官考试、特岗教师招聘考试、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企业人才招聘、银行招聘、教师招聘、农村信用社招聘、各类资格证书考试等各类考试资料。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3: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