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上海卷)考场佳作精选 |
范文 | 2020年全国高考作文(上海卷)考场佳作精选 张宗明上传 真题回放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佳作精选 心存敬畏,事在人为 上海考生 罗曼·罗兰曾经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所以世上虽然有许多重要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但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更不代表人要因此而丧失斗志与勇气。如果只是因为无法预料的转折就丧失信心和动力,那与因噎废食有何区别? 因种种原因,人们面临突如其来的大转折总有种无力之感。2020年,本应是欣欣向荣、发展前景大好的一年,可谁能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会在瞬间席卷全球呢?无数个鲜活的生命,许多个美满的家庭,就这样被永远地埋葬在了乍暖还寒的春日。作为身处其间的个体,我们都饱受了无奈与悲恸,体味了世事无常和人类的渺小。可即便如此,我们在此期间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逆行者”前赴后继,以一己之力抗争着,奉献着。正是因为他们身上那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重要品质,我们才会如此受打动。相比西方国家群体免疫下的一片乱局,我国能良好控制疫情,广大医护人员有着很大的功劳。 转折的出现有其偶然性,但又有必然性。有的转折出现是突如其来的,但有的则是源自缓慢而持久的积累。在今天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我们对将会发生的所有事不仅要有思想准备,还要有相应的物质准备。当变故真正出现后,从容应对,不要慌不择路。而对于那些无法预料的事,既然已经发生了,也要去从容面对和处理。个体在历史的洪流中固然显得渺小,但事在人为,如果不拼一拼闯一闯,怎么知道结果如何呢?就像傅雷所说:“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当然,我们在面对事物的发展进程时,要对自然、社会及他人抱有敬畏之心,事在人为不代表我们要去打破自然规律逆天而行,忽视各种客观因素的制约,否则只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就如《左传》中有这样一句话:“天反时为灾,地反物为妖,民反德为乱。”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就是最惨痛的教训。由于高指标、瞎指挥和浮夸风的盛行,国家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最后不但没有超英赶美,还给国民带来了巨大损失。 我们终究要多关注生活中光彩的一面,认同所有的美好、信念和光明,坚持价值、力量和内涵,在意想不到的转折到来时,赋予自己最强大的信念与力量,用更强大的内心世界,学会妥善迎接和处理这些艰辛。 点评 1.富有哲理,凸显深刻。文章颇具哲理散文的气息,开篇亮出觀点,在议论中条分缕析,给人的感觉是深刻而不突兀,有哲理而不枯燥。行文颇具生活哲理文章气息,读来形象,引人深思。特别是过渡句的写作,非常到位,彰显文章的议论层次,逐层深入,结构分明。 2.素材丰富,时代气息。文章在选材方面颇具匠心,既能联系当下的疫情来分析“事在人为”,还能结合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提出避免错误做法,引用古代经典辅之以说理,分析现实生活如何强大内心。分析透彻,时代气息浓重。 难为之而为之,不可为而为之 上海考生 列夫·托尔斯泰有言:“世间的一切变化、一切魅力、一切美都是由光明和阴影构成的。”世界上有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对事物发展的进程无能为力。相反,自古以来,总是一代代人迎来良性转折,规避恶性转折,在难为之的状况下去为之,在不可为之中去为之。 个人的良性转折对个人的人生影响巨大。史铁生在二十一岁时因腿疾回北京住院,从此他再没有站起来,在人生最狂妄的年龄忽地失去了双腿,迎来“曾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關于死的事情”的状态。但当他与地坛结缘,在书中写下“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后,他迎来了转折,终成为文坛大家。他带着残缺的身体,却活出了完整的人生。 个人的良性转折对国家的影响巨大。让我们回想清末,一个大变革的时代。1895年孙中山上书李鸿章,希望用改良的方法拯救中国,但后来上书未果,石沉大海。正是这个失意的转折让孙中山意识到:如果想让朝廷听到自己的声音,就只能推翻它。于是通过一次次的革命运动与武装起义,终于迎来了帝制的推翻——良性转折。孙中山正是在改革推行难为之状况下去为之,在中国存亡之不可为中去为之,终迎来中国的觉醒。 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转眼迎来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爆发,耄耋之年的终南山院士毅然站在第一线。在二月初接受采访时终南山院士表示感染病例峰值将在二月中下旬出现,预计四月份结束。究竟是什么让他做出这种转折的判断?是院士的专业素养,是全国人民的万众一心,是无数医护人员的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疫情最危险的难为之去为之,在病死率居高的不可为之去为之,终于迎来“浮云过后艳阳天”。 那我们该如何处理转折与发展的关系?“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往往在重要的转折之前我们可用洞察力的力量预测转折,从而规避恶性转折,走向良性转折;即使在遭遇恶性转折后,我们仍能用智慧、勇气和变通应对转折,甚至创造新的转折。因此我们对事物发展进程总是有能为的。 于无力处用力,在无为处有为。让我们自强不息,与时偕行,在难为之中而为之,在不可为之而为之。 点评 1.素材丰富,内容充实。文章在选材和用材上可圈可点,开篇先引用托尔斯泰的名言,结合材料分析,并旗帜鲜明地亮出观点,行文先写史铁生面对人生残缺、活出完整人生,再写孙中山的力挽狂澜,并能结合当下的疫情进行分析,时代性强,素材典型生动,内容读来充实。 2.逐层深入,凸显思想。文章遵循由个人到国家再到现实的顺序,运用三个过渡句,分别从“个人的良性转折对个人的人生影响巨大”“个人的良性转折对国家的影响巨大”“面对疫情发展依然可为”三个层面进行剖析,议论逐层深入,结构层次分明,文章观点在逐层剖析中变得透彻明朗。 植根黑暗,也要开出灿烂 上海考生 “其实人和树是一样的,越是向往高处的阳光,它的根,就越要伸向黑暗的地底。”尼采如是說道。只有经历了在地下黑暗中的磨难,才能迎接灿烂阳光。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努力面对黑暗,坦然面对转折与意想不到的困难,走出去,便是晴空万里,便是春暖花开! 你永远都难以知道一个表面绅士的人内心曾经历过多么苦难的挣扎;也难以在一朵花开放之时,忆起它曾经历过的风雨。一个人总要经历一段黑暗的过往,才能铸就坚强;一段生命总要先在地下蛰伏,才能开出无与伦比的美丽之花。 疫情之下,无论对个人,还是对国家,都要直面、应对、战胜!经济学中有一个蘑菇定律,说的是长在阴暗角落的蘑菇,因为得不到阳光和肥料,面临自生自灭的状况,只有长到足够高,足够壮,度过了那一段漫长的黑暗,它才会被人们所关注,到那时,它已能独自接受阳光和雨露。 她的童年充满了接踵而至的痛苦;家庭关系不和睦,最爱的哥哥因为一场事故离她远去。麦卡洛为了逃离这一段回忆,离开了家乡。但正是由于童年时经历的这些苦难,才促使她以写作为生,终于《荆棘鸟》问世,大获成功。麦卡洛从童年的痛苦中超脱,以写作为嗓,唱出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 当命运的铁蹄无情地践踏,他用残缺的躯体扛住了命运的打磨。命运无定,他不信天命,勇于抗争,是他最完美的答卷。史铁生,用精神在文字上舞蹈,在黑暗中锻炼坚强。命若琴弦,他是文字为谱,在琴弦上奏出最动听的华章!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能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取得不同程度的效益。就像香料,磨得愈碎,香得愈浓烈。”杨绛先生曾如此感慨。现代社会的人们,专注于利益和地位,却忽视了对自己的打磨,在黑暗中砺炼。以致在悲剧和打击来临时,没有勇气去面对和承担。从此一蹶不振,丧失勇气。由此可见,我们须时常磨炼自己,扎向黑暗的地底,坦然面对转折与意想不到的困难,走出去,才能触到温暖的阳光,才能看到晴空万里,才能看到春暖花开! 植根黑暗,直面转折,终有一日,开出灿烂,风雨彩虹,铿锵玫瑰,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点评 1.风格独特,以意取胜。这篇文章行文自然,语言风格自成一家。读罢全文,我们能感觉到文章思想和素材巧妙融合到一起,丝毫不造作,不生硬。一处感悟,配上一处素材,完美融合。无论是写史铁生还是写麦卡洛,都是行云流水般自然。 2.句式锤炼,文采斐然。开篇和结尾的引用,给阅卷教师以良好的印象,首尾呼应,文采斐然。行文之中多打造整句,语言凝练而有文采。结尾发出号召,比喻论证凸显生动,四字句排比铺陈,蕴含思想,并能突出主旨。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