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三历史高考人类文明的引擎模拟试题
范文
    不必后悔走过的足迹,只要努力过,就无需在意是好,还是坏,不必彷徨明日的风景,只要坚持过,就无需害怕前景是明,还是暗。庆幸,走过高考,成就自己。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历史高考人类文明的引擎模拟试题,希望大家喜欢!
    人类文明的引擎模拟试题一
    一、重点和难点
    重点:了解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难点: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课前预习:
    自主完成情景导学{基础知识整合},做好课前预习
    三、课堂讨论
    1、试分析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2、结合本课议议欧美早期工业化道路对我国工业化事业有何启示
    四、课堂练习
    材料一:
    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l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
    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同时,也使人类不得不面对全球气候变暖所引发的生存问题。
    非洲人民呼吁:“富国要偿还你们欠下的气候债”。
    中国人民呼吁:“给后代留点碧水蓝天”。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l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
    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
    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l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根据材料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有哪些革新?(4分)
    (2)材料二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3)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4分)
    (4)请你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建议
    高三历史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1.2010年3月1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会见中外记者并答记者问。在谈到今后三年的工作时,温家宝总理引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以明志。温总理引用的这句话在体裁上应属于(  )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解析:选A。温总理 引用的这句话出自屈原的《离骚》,《离骚》属于楚辞。由这句古语的风格及关键信息“兮”也可判断出,它的体裁是楚辞。
    2.仔细观察右图,其中的“骚”指(  )
    A.《诗经》 B.楚辞
    C.汉赋 D.散曲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屈原的《离骚》是楚辞体裁的代表作品,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3.《诗经》中的《七月》描述了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  )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
    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解析:选C。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中《七月》描述“农民生活的困苦”和“青年男女恋爱婚姻生活的喜怒哀乐”,即可看出《诗经》具有很强的 现实主义特征。
    4.汉赋大家司马相如的作品反映了汉代大一统王朝的恢弘气势,其代表作是(  )
    ①《子虚赋》 ②《甘泉赋》 ③《上林赋》 ④《二京赋》
    A.②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④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①③为司马相如的代表作品,故C项正确。
    5.对联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化艺术形式,它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反映着重大的历史事件或人物。以下对联刻画的对象是唐朝诗人杜甫的是(  )
    A.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使照尘寰
    B.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C.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
    D.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解析:选C。解答本题应紧扣“唐朝诗人杜甫”,由C项中“诗史”“草堂”判断对联刻画的对象是杜甫。
    6.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 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经济的发展 B.社会环境的变化[
    C.统治政策的调整 D.主流思想的演变
    解析:选A。社会经济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决定了政治、思想的状况,经济的发展是文化繁荣的根源。
    7.十一届全运会开幕式《漱玉古韵》节目中,李清照经典词作《如梦令》被重新编曲演绎:夜色中,一池湖水,水波旖旎,鲤鱼穿行其间。荷花灯亮起,九曲桥相连,白鸟飞过,舞者衣袂飘飘。这充分体现了《如梦令》的特点是(  )
    A.通俗 B.豪放
    C.婉约 D.怀古
    解析:选C。本题考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描述的“一 池湖水”“水波旖旎”“九曲桥”“白鸟”等以及图片柔美的意境,体现的是一种婉约的特点。此类题目解答 的关键是读懂给出的情境,提取关键信息,与相关知识有机联系。
    8.在论及元杂剧时,明朝有王骥德感叹:“(文 人的贫穷)由天地开辟以来,……俟夷狄立中华,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此话反映了元代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元代城市经济繁荣
    B.迎合蒙古贵族的欣赏品味
    C.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D.继承发展了前代戏曲精华
    解析:选C。由题干中“文人的贫穷”“于是诸词人一时林立”可以 得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文人贫穷,地位低下。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起源于民间,句子长短不 一,适于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
    材料2:宋代城市生活丰富,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士大夫的词作通过各种途径流传于民间,更有一些词人直接为歌女写词,在歌楼榭中传唱。
    材料3:生活于两宋之交的女词人李清照词风委婉含蓄,清新淡雅,……南宋词人辛弃疾词风慷慨激昂,豪迈悲凉,充满忧国忧民的爱国豪情。
    请回答:
    (1)除材料中所述外,著名词人任举两位。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词繁荣的原因。
    (3)宋词主要分为哪两大派别?试比较两派的不同。
    解析:第(1)(2)问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作答。第(3)问要认真分析材料,概括作答。
    答案:(1)苏轼、柳永。
    (2)两宋城市工商业经济的繁荣是宋词兴盛的物质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及其生活水平的提高,要求有丰富的文化娱乐生活;两宋社会矛盾尖锐,文学家更能用词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3)豪放派和婉约派。主要不同:前者风格豪放激愤,气势雄伟;后者风格委婉含蓄,细腻感人。
    高三历史高考人类文明的引擎模拟试题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