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三伏天如果出现中暑怎么办
范文
    三伏天如果出现中暑怎么办_如何预防中暑的小知识
    中暑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乏力、口渴和心悸等,严重者可能出现热衰竭或热痉挛。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三伏天如果出现中暑怎么办,供大家参考学习。
    
    三伏天如果出现中暑怎么办
    如果出现轻度中暑症状,患者可自己采取以上降温处理方法;如果出现休克但还有意识,旁人应马上给病人补充水分,然后让其平躺在阴凉处,解开其上衣,使体内温度散发出去,并用冰块或冰水在上述几个部位进行物理降温,之后马上送去医院,否则就会引起重度中暑。重度中暑的死亡率很高,通常在60%—70%,一旦昏迷,在采取物理降温的同时要赶紧送医院。
    如何预防中暑的小知识
    
1、遮阳伞
    出行时要躲避烈日,可以戴遮阳帽,墨镜,打遮阳伞。行走时尽量走阴凉的地方,出门涂防晒霜。
    2、多喝水
    夏季出汗较多,多喝水,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补充盐和矿物质。
    3、喝降温汤
    多喝降温饮品,一些饮品能有效降低体内热量,是预防中暑不错的选择,例如,凉绿豆汤、凉山楂汁、凉金银花茶、凉的菊花茶、西瓜、黄瓜、西红柿等。
    4、充足睡眠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加之气温高、人体代谢较快,很容易造成睡眠不足,从而造成精神萎靡,容易诱发中暑,每天最好保证8小时左右睡眠。
    5、穿宽松衣服
    穿宽松衣服外出时,不要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不能及时排汗散热,多穿棉、麻、丝类宜吸汗的衣物。
    6、少食多餐
    应少食多餐,当吃的东西越多时,所摄入的热量也越多,如果选择少食多餐可以分散集中的热量摄入。
    7、抹风油精
    涂抹风油精防中暑,高温天气出门前可在人中、太阳穴、印堂处涂点风油精,可有效预防中暑。
    8、避免阳光下工作
    避免在正午工作,正午太阳光最强,温度最高,工作的人们最好避开这段时间,另外不要连续工作,工作强度大也是诱发中暑的原因之一。
    怎样预防中暑
    1、出门时要戴太阳镜、或使用遮阳帽,遮阳伞。
    2、气性好、浅色的棉质或真丝面料衣服,外出不要打赤膊,烈日下长时间骑自行车者最好穿长袖衬衫。
    3、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硬化等患者不要长时间待在空调房间中,以防旧病发作或使原有病情加重。开空调的房间要注意通风换气,温度不宜设定过低。
    4、长时间在户外者,要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十滴水、人丹等。
    5、及时补充蛋白质,摄取量应在平时的基础上增加10%—15%。可以选择新鲜的鱼、虾、鸡肉、鸭肉等脂肪含量少的优质蛋白质食品,多吃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
    6、出汗过多时,在补充水的基础上还应适当补充一些钠和钾。钠可以通过食盐、酱油等补充,含钾高的食物有香蕉、豆制品、海带等。
    中暑降温方法
    1、擦药疗法
    用风油精把手涂湿或取食盐一把,揉擦两手腕、双足心、两胁、前后心等八处,擦出许多红点,患者即觉轻松而愈,适用于先兆中暑或轻度中暑。
    2、物理降温
    一般只要脑门、胸口、手臂内侧、腿脚内侧用井水浸过毛巾冷敷即可,若要使患者高温迅速降低可将患者浸浴在4℃水中,并按摩四肢皮肤,使皮肤血管扩张和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散热。在物理降温过程中,必须随时观察和记录肛温,待肛温降至38.5℃时,应即停止降温,将患者转移到室温在25℃以下的环境中继续密切观察。如体温有回升,可再浸入4℃水中或用凉水擦,或淋浴或在头部、腋窝、腹股沟处放置冰袋,并用电扇吹风加速散热,防止体温回升。老年体弱和有心血管疾病患者,常不能耐受4℃浸浴,有些患者昏迷不深,浸入4℃水中可能发生肌肉抖动反而增加产热和加重心脏负担。可应用其他物理降温方法,多准备井水浸冷毛巾,亦可用酒精擦拭体表,促进散热。
    3、刮痧疗法
    侧过身子,用犀牛角或水晶、翡翠多次刮背部。或针刺大椎、耳根后、舌尖、舌下出血以泄热。还有一点必须要申明,夏天热感冒,不可用辛温药过于发汗,一旦过汗伤阴,容易转成热射病,内脏随之受损。当然每天早餐时吃几片姜,或者早餐约一小时后喝一杯姜茶,也有一定的通气生津防中暑的作用。若已中暑,已伤阴,则不适合用喝姜茶来治疗,因为姜属于辛温发散之物。
    4、刺血疗法
    取穴部位:大椎、曲池、十宣、曲泽、委中、金津、玉液。操作方法: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放血,或大椎加拔罐。对轻症中暑,刺血后挤出数滴血,片刻诸症即可消失。重症中暑者每天可挤出紫黑血液0.5--1毫升,并给予清凉饮料,针后约10分钟患者神志即可转清,继而热 退汗出,诸症消失。
    对于轻度中暑患者,一定要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否则发展成重度中暑,患者就会出现抽搐、痉挛等症状,容易威胁生命安全。
    突然中暑怎么办
    1、按揉劳宫穴
    劳宫穴:位于掌心横纹中,当第三掌骨的桡侧,屈指握拳时,中指指尖所点处。将一手拇指指腹放在对侧劳宫穴上,其余四指紧附手背,适当用力揉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镇静安神,疏通心络。
    2、掐人中穴
    人中穴:位于鼻下沟的上中1/3交界处。将一手半握拳,拇指伸直,指尖放在人中穴上,适当用力掐压0.5~1分钟。
    功效:开窍醒神,疏风清热。
    3、揉掐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项后枕骨下,大筋外侧凹陷处。
    将双手拇指指尖放在同侧风池穴上,其余四指附在头部两侧,适当用力揉掐0.5~1分钟。
    功效:疏风清热,开窍镇痛。
    4、掐十宣穴
    十宣穴:位于双手十指尖端正中,距指甲约0.1寸处。
    用一手的拇指指甲和食指指甲,分别掐另一手的五个指头的指尖,每个指尖10~20秒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开窍醒脑,清心泄热。
    5、合按内、外关穴
    内关穴:位于手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两筋之间。
    6、外关穴
    位于手背侧腕横纹正中直上2寸,尺桡两骨之间。与内关穴相对。将一手中指和拇指指尖放在对侧的外关穴和内关穴上,两指对合用力按压0.5~1分钟。双手交替进行。
    功效:安神镇静,和胃理气。
    7、按揉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将右手中指指腹放于大椎穴上,食指、无名指、小指附于穴位旁,中指用力按揉0.5~1分钟。
    功效:清泄暑热,通络镇痛。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6 0: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