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2021年中国劳动节的习俗 |
范文 | 国际劳动节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共同节日。1889年7月,由恩格斯领导的第二国际在巴黎举行代表大会。会议通过决议,规定1890年5月1日国际劳动者举行游行,并决定把5月1日这一天定为国际劳动节。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是很深远的,那你知道中国五一劳动节习俗吗?要是你不清楚的话,下面就让小编来跟你说说中国五一劳动节习俗吧。 中国劳动节的习俗 中国人民庆祝劳动节的活动可追溯至1918 年。是年,一些革命的知识分子在上海、苏州等地向群众散发介绍“五一”的传单。1920年5月1日,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工人群众走上街头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集会。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于1949 年12月将“五一”定为法定的劳动节。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将5月1日定为法定的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每年的这一天,举国欢庆,人们换上节日的盛装,兴高采烈地聚集在公园、剧院、广场,参加各种庆祝集会或文体娱乐活动,并对有突出贡献的劳动者进行表彰。1989年后,国务院基本上每5年表彰一次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每次表彰3000人左右。 1999年9月18日,中国国务院发布《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了1949年12月23日中国政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每年春节、“五一”和国庆节法定节日加上调休,全国放假7天,形成了3个“黄金周”。 2007年12月14日,中国国务院第二次修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春节的放假起始时间由农历年正月初一调整为除夕;“五一”由7天调整为3天,减少4天;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法定节假日,各放假3天。五一黄金周也将成为历史。2008年起,五一黄金周变为五一3天小长假。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 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在于劳动者通过斗争,用顽强、英勇不屈的奋斗精神,争取到了自己的合法权益,是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这才是五一劳动节的精髓所在。所以,人们才这么注重劳动节。 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文明,劳动者是一切文明和财富的创造者,劳动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脑力劳动者总结了体力劳动的经验,体力劳动者实现了脑力劳动者的设想。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意义,应该让人民认识到这一点。尤其脑力劳动者更应该认识到劳动的意义。 历史上,体力劳动者【即无产者】用生命和鲜血与脑力劳动者【即资产占有者】的斗争的意义,两者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人类的私欲制造了无数的矛盾,结下了穷与福的恩怨,如今,脑力劳动者【即资产占有者】应该为体力劳动者【即无产者】服务,体力劳动者创造的财富应与大家共享。两者是一个整体,离开谁都无法发展人类文明。劳动的光荣在于科学的认识到,人类文明的发展根本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的结果。 每年五一节是劳动者的节日,五一节不是那些靠掠夺劳动者的智慧和物质财富而发家的强盗的节日。 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古诗 1、《悯农》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乡村四月》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关于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来历和意义小编就介绍到这,希望能够帮助到您哦。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