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总结 |
范文 |
如果说创新是成功的常青树,那么知识就是滋养的长流水;如果说潜能是创造力的根基,那么知识就是潜能的主要内容。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1 第一节 辽阔的疆域 一、位置优越 【半球位置】 从东西半球看,我国位于东半球;从南北半球看,我国位于北半球。 【纬度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近50度),大部分位于中纬度温带地区,小部分位于低纬度热带地区,没有寒带。 2、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由于高纬地区气温低,低纬地区气温高,所以气候南北差异很大,形成了不同的温度带和多种多样的气候类型,从而带来了自然环境的多样性,使动、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并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旅游业等提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及优越性】 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二、国土辽阔 【辽阔的陆地领土】 1、我国陆地领土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2、陆上国界线长达20000多千米,相邻国家有14个。 3、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4、我国领土东西距离约5000多千米;南北距离约5500千米。 【领土四至】 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最南瑞——南海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 最东端——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上(73?E) 【广袤的海洋国土】 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向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其中,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内海。 【主要岛屿】我国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以上,沿海分布着台湾岛、海南岛、舟山群岛和南海诸岛等岛屿。【我国14个陆上邻国和6个隔海相望的国家】(口诀) 东有朝鲜北蒙俄、西北吉塔哈萨克;西面巴基斯坦阿富汗、南有缅甸越南和老挝; 西南不丹泥泊尔、印度西藏一山隔;隔海相望共六个、印马文菲日韩国; 【中国之最】我国最大的盐场:长芦盐场;我中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三、34个省级行政区 【三级行政区划】 为了便于行政管理,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全国的行政区域,基本分为: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州、自治县、市);乡(民族乡、镇)三级。 其中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34个省级行政区简称三字经】(口诀) 京津沪、内蒙古;黑吉辽、冀豫鲁;青宁新、浙皖苏; 湘鄂赣、晋陕甘;闽粤桂、琼台黔;港澳渝、川藏滇; 【5个自治区】(口诀):新疆西藏和广西、内蒙宁夏自治区; 【4个直辖市】(口诀):重上北天;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2 第二节 众多的人口 知识点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我国人口增长过快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文化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婴儿的死亡率降低,从而使人口的死亡率大幅度下降,而在20世纪7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以前,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新中国成立前的水平,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庞大的人口总量。 【人口政策的内容和要求】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我国人口问题和解决措施】 我国的人口形势非常严峻,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导致人口问题过多,如消耗大量的能源和资源、破坏污染环境、住房交通拥挤、就业机会减少等,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 为了使人口数量的增长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条件相协调,我国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二、我国人口的分布 【我国人口密度】135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3倍多。 【我国人口分布】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西部人口密度小。 【人口分布界线】黑龙江省黑河——云南省腾冲。 【我国前六个面积大省】 新疆内蒙和西藏;青海四川黑龙江;(内蒙与西藏串位,是为了押运) 【我国前十个人口大省】豫鲁川粤苏、冀湘皖鄂桂; 小;⑥城镇化水平发展较快; 1、为什么我国人口分布东南多、西北少? 答:①自然条件:东部耕地多,气候温暖湿润,雨热条件好,生产的粮食多,能够养活的人口多,人口密度大;西部多沙漠、草原山地,气候干燥,耕地少,能够养活的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②社会经济:东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发达,城镇多,城镇人口集中。西部工商业,交通运输业落后,城镇少,城镇人口也少。 ![]() ③开发历史:东部开发较早,西部开发较晚。 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和开发历史的综合影响,我国人口在分布上呈现出东南多、西北 第三节 多民族的大家庭 一、56个民族 【我国的民族构成】汉族人口最多,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92%。另外55个少数民族人口较少,总计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 【我国主要的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有1600多万人,人口数在500万以上的还有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人口很少只有几千人。人口最少的民族是珞巴族,只有0.3万人。 二、民族分布 【各民族的分布状况】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各地,以东部和中部最为集中;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等地区。 【各民族分布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我国的民族政策】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3 第一节 地势和地形 一、地势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与地势】地形是地地表各种各样的形态。地势是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地势总特征】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东部多平原、丘陵。 【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的区别】 【三大丘陵】 辽东丘陵:辽宁省东部,辽东半岛上; 山东丘陵:山东省东部,山东半岛上;江南丘陵 东南丘陵:长江以南、云贵高原以东 闽浙丘陵 两广丘陵 三、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包括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3。 【山区开发的有利和不利条件】 1、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农业多种经营等方面优势较大,部分水热条件较好的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可以发展种植业。 2、山区地面较为崎岖,交通不便,自然灾害频繁,基础设施建设难度较大,开发利用时要注意生态环境建设,预防和避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发生。 【探究题】 1、我国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有什么影响? 答:我国西高东低、呈阶梯状下降的地势特征,对自然环境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西高东低,面向海洋,有利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深入内地,带来丰沛的降水,并使我国东部季风区面积广大。第二,西高东低,呈阶梯状的地势,增大了同一气候带内的气候差异,加强了我国气候的复杂多样性。等三,高大的青藏高原,不仅形成独特的高寒气候,而且阻挡印度洋暖湿气流深入西北内陆,并且影响大气环流,对东亚气候和世界气候都有重要影响。 ②对河流的影响:第一,地势特征决定了我国的河流多自西向东流入海洋,以注入太平洋的河流居多,从而沟通了东西之间的海陆交通。第二,阶梯之间高差大,致使河流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③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我国东部的第三级阶梯,地势较低平,这里成为人口稠密、农业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第二阶梯,地势起伏较大,多高原、盆地和山脉,交通条件不如东部,但却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是我国重要的农牧业区,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自然条件独特,经济活动也独具特色。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4 第一节 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一、自然资源与我们 【自然资源】在自然界中,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物质和能量的总称。如:土地、阳光、水、水能、矿产、森林等。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的分类】 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可以更新、再生或者能够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土地、阳光、森林、水、水能等。 非可再生资源:在较短时间内不能更新,再生或者循环使用的自然资源。如,矿产资源。非可再生资源总是用一些就少一些。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对于可再生资源,如果利用合理,并且注意保护和培育,便能够实现永续利用; 对于非可再生资源,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节约使用。 二、自然资源总量丰富 人均不足 【自然资源的基本国情】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从总量看,我国有许多自然资源位居世界前列,不仅总量大,而且种类多,是名副其实的资源大国。但由于人口众多,自然资源人均不足,相对短缺。 第二节 土地资源 一、土地资源的 【土地资源利用类型】 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状况,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势】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国土地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征】 耕地、林地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后备土地资源不足,人与耕地的矛盾尤为突出。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初二下学期地理知识点5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一节 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一、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交通运输】就是把人和物从一个地方运送到另一个地方。 【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是指使用火车、汽车、船舶、飞机、管道等工具的运输,即:铁路、公路、水路(海运、河运)、航空、管道等运输方式。 二、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线 【全国交通运输网】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分布在全国各地,通向城市、工厂和矿山,并与海港、公路、河道运输相衔接,构成全国交通运输网的骨架。 【交通运输网分布不均】东部地区密度大,西部地区密度小。 三、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 【选择客运或货运需要考虑的因素】运输的价格高低、速度快慢、运输量的多少、人的出行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和数量以及运输距离等。 客运:主要考虑出行的目的、票价、速度; 货运:主要考虑货物的性质和数量、运输距离、运费、速度、运输的目的 第二节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一、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分类】 种植业:在耕地上种植水稻、小麦、大豆等农作物的生产部门; 林业:对森林的种植、养育、保护、采伐以及林木产品的采集和加工的生产部门; 畜牧业:在牧区,牧民靠放牧牲畜而取得产品,在农耕区,农民靠饲养牲畜来获得产品,这样的生产部门总称为畜牧业; 渔业:在水域中进行天然捕捞,或者人工养殖有价值的水生生物的生产部门; 二、农业的地区分布 【农业各部门的分布】 【主要农作物的南北地区差异】 三、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影响农业的社会经济条件】 ①与城市或工矿区的距离;②市场需求量;③农业技术装备;④农民文化技术水平; 四、我国农业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我国三大平原农业生产活动的差异】 第三节 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一、工业与我们 【工业的分类】重工业:以提供生产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轻工业:以提供生活资料为主的工业部门; 二、工业空间分布 【工业分布大势】 ①京广、京沪、哈大等铁路沿线,形成了很多具有全国意义的工业基地; ②黄河流域是能源开发的重要工业带; ③长江沿线形成了以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城市为中心的沿江经济发达地带; ④沿海地区集中了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及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等工业最发达的经济核心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