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 |
范文 | 知识是领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愚蠢是到达光亮与实在境界的障碍,也就是人生发展的阻碍。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1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知识要点] 一、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 1.孔子是春秋晚期鲁国人。 2.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政治主张: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教育主张:“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孔子是大教育家,后人称他为“孔圣人” 3.弟子们整理、记录孔子言论,成书《论语》 4.晚年著书《春秋》 5.孔子学说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 二、思想家老子 1.春秋晚期楚国人。 2.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 3.主张: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 4.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 三、战国时“百家争鸣” [难点解析] 1.孔子说“学而识习之,不亦说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孔子这三段话对你学习有什么帮助或指导? 孔子的这三段话教育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时常温习,要不断 总结和向别人学习好的学习方法,要有老老实实和谦虚好学的学习态度,才能学有所成。 2.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我们现代社会吸收用? 孔子“仁”的学说和孟子的仁政;孔子关于教育的主张,老 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墨子的兼爰和非攻;韩非子的法治思想都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3.你怎么理解“百家争鸣” 每位思想家就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各抒已见,彼此辩驳.例如,关于战争,墨子反对非正义战争,孟子则不加区别地反对一切战争。关于治国方法,孟子倡导“仁政”治国,庄子提出“无为而治”,韩非子则主张法治。 4.你认为哪家观点最适应新兴地主阶级的需要? 韩非的主张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为结束诸候割据,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提供了理论依据。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许多政治措施就是韩非理论的应用和发展。 [重点考点] 1.孔子的政治主张是提出(仁)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仁者爱人);教育主张是(因材施教,温故知新)。 2.(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是(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3.(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一切事务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4.(孟子)主张用仁政治国;(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韩非子)主张改革,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2 秦王扫六合 [知识要点] 一.秦统一六国 时间:公元前230--前221年 建立:秦朝(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都城:咸阳 二.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上:统一了货币;统一了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了文字 思想上:焚书坑儒 军事上:北击匈奴,修长城;统一东南、岭南、开发南疆、修灵渠。 三,秦朝疆域图示 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四、认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进步. 【难点解析】 1.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图示. 2.讨论秦始皇在历史上的作用,说一说在你的印象中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影视剧中秦始皇与历史上秦始皇有何差别?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候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以上说明秦始皇是在我国历史上作出过重大贡献,产生过影响的皇帝。 但是,他又是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 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影响了生产生活,他还制订了残酷的刑法,使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电视剧中的秦始皇是艺术形象,带有虚构成份,历史上的秦始皇是历史的真实,两者差别很大。. [重点考点] 1.秦灭六国,建立秦朝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2.秦灭六国后,秦始皇规定全国统一使用的货币是(圆形方孔铜钱)。 3.秦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4.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是接受(李斯)的建议。 5.秦始皇进行“焚书坑儒”目的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目的: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危害: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6.简述秦朝专制主义集权统治的主要表现? 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 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受中央政府控制。 7.简述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见知识要点)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3 伐无道,诛暴秦 [知识要点] 一、秦的暴政: (1)繁重徭役:修阿房宫、骊山陵墓、修长城、修驰道等每年服役的不下三百万人,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沉重的赋税:农民要将收获的2/3上交国家。 (3)残酷的刑法:人民动不动就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 秦二世更加残暴。 二、陈胜吴广起义 1.起义的原因: 根本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激起农民起义。 直接原因:征发渔阳误期。 2.起义时间:公元前209年 领导人:陈胜、吴广 地点:大泽乡 3.起义经过 ①在陈建立政权 ②进攻咸阳 4.结果:失败。 5.意义: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的统治。 三、刘邦项羽起义. (1)农民起义战争 项羽:巨鹿之战,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刘邦:直逼咸阳,秦灭亡。 (2)楚汉之争(公元前207--前202年)----争夺帝位。 四、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难点解析] 1.本课线索: 秦的暴政 陈胜吴广揭竿起义 刘邦项羽起义,推翻秦朝 楚汉战争 刘邦建立西汉。 2.秦末农民起义得到天下人响应,说明了什么? 说明秦朝统治已失去民心,推翻秦朝是人心所向。 3.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在前往渔阳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你们战争就不会爆发。”对吗?请评述这种观点 是错误的。 因为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它主要表现在:(1)秦始皇广建宫殿陵墓(2)繁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3)严酷的刑法,有族诛和连坐。(4)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以上几点表明了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必然性。 途中遇雨而误期,只是战争爆发的偶然表象。因此,如果陈胜 吴广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也会爆发,只不过是时间上的迟早问题。 [重点考点] 1.秦朝的暴政有哪些?(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 2.秦末农民起义的原因是什么?(秦的暴政激起农民反抗) 3.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结果、意义?(见知识要点)。 4.项羽破秦的重要战役是(巨鹿之战),这是推翻秦王朝的最关键的战役。 5.西汉的建立时间,建立者。(公元前202年,刘邦) 6.刘邦项羽领导的两支起义军在斗争的前期是(农民起义)战争,后期是(争夺帝位)的战争。 7.最后推翻秦王朝的是(刘邦)领导的起义军。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4 大一统的汉朝 [知识要点】 1.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2. 文景之治 (1)奖励农桑 (2)提倡节俭 (3)重视“以德化民 作用:使汉朝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汉朝的繁荣奠定基础。 3.汉武帝的大一统。 (1)原 因: 客观上 景帝后期的经济繁荣。 主观上 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2) 措 施: 政治上:削减诸候权力(主父偃),加强中央集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需术”(董仲舒) 设立太学,推行儒学教育,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3)历史作用:西汉进入鼎盛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第一个盛世。 4.西汉灭亡:公元9年。 5.东汉建立:公元25年,刘秀建立东汉。 [难点解析] 1.比较秦始皇陵,对比汉文帝对修自已陵墓的要求,你觉得有什么不同之处?再对比一下在位时的作为,说说你的看法? 不同之处:秦始皇的骊山陵规模巨大,里面犹如堂皇的地下宫殿,汉文帝预修陵墓,要求从简,只用陶瓦装饰。 对比二人的作为,秦始皇实施的是暴政,刑罚残酷,激起反抗,汉 文帝实施的是“仁政”减轻刑罚,以德化民,反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秦始皇好大喜功,徭役,兵役繁重,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汉文帝奖励农耕,减轻兵役,徭役,社会经济而得到恢复和发展。 2.董仲舒死后,汉武帝有一次经过他的墓地,特意下马。后来把他的墓叫“下马陵”,武帝在那下马说明了什么? 说明武帝对董仲舒的怀念和敬重。 【重点考点】 1、“文景之治”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 文帝景帝在位时重视发展生产,奖励农桑;还提倡节俭并以 身作则;重视“以德化民”实行仁政,因此出现社会安定百姓富裕的局面。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来的。为推行儒学教育,在中央设立(太学),学习《四书》《五经》。 3.为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削藩”建议的是(主父偃)。 七年级上册历史的知识5 两汉经济的发展 [知识要点] 1、农业的进步 (1)水利 汉武帝治理黄河 汉明帝时王景治理黄河 (2)农业 耕犁:安装了犁壁。 耧车:播种工具。 (3)耕作技术,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 (4)农作物,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桑麻广泛种植。 2、手工业进步 (1)丝织:使用提花机,丝织品精美。 (2)冶铁:南阳太守杜诗发明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3、商业繁荣,长安,洛阳出现专业商业区——市 4、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和地方铸币权收归中央,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