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 |
范文 |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那么接下来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1 第四课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大跃进” 1、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⑴提出的背景 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没有历史先例和足够准备 ②当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认识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 ③国内反“右派”斗争的展开,导致对社会主义时期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做了过于严重的估计 ④战胜资本主义的“赶超”战略滋长了急于求成的情绪,以致脱离客观实际 ⑵推出的时间及内容 ①时间:1958年 ②内容: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⑶结果:“大跃进”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民“大炼钢铁” ⑷评价: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求富求强的强烈渴望,但由于过分强调“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忽视了经济建设的客观规律,助长了浮夸蛮干的风气。 2、“大跃进” ⑴时间:1958年 ⑵核心内容:全民“大炼钢铁” ⑶结果: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造成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⑷特点:以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指标、高速度,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首先在农业上发动起来,而后扩展到工业领域。 人民公社 1、时间:1958年 2、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掀起: 1958年根据“工农商学兵相互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的原则,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将农业生产合作社迅速转变为人民公社。 3、评价人民公社化运动: 虽然刮“共产风”的时间较短,人民公社的管理体制也几度调整,但对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经营方式和所有制形态的探索,没有取得实质性的突破。 4、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后果: 大半人民公社超出了当时的生产和群众觉悟水平,搞平均主义实际上损害了群众利益,最终造成生产混乱,生产力下降。 5、人民公社的特点:一大二公 国民经济的调整 1、历史背景:从1959年起,特别是1960年夏以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的严重后果逐渐显露出来。 2、时间:1960年开始——1965年初(1964年底) 3、国民经济调整的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4、国民经济调整的结果:在1964年底至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宣布:经济调整的任务已基本完成,我国将进入一个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目标的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时期。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2 第五课 奋发图强艰苦创业 “铁人”王进喜 1、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十年(1956年—1966年) 1956年9月中共八大会议的召开是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的良好开端。 2、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十年: 从1956年到1966年的十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绩。渴望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民,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意气风发地活跃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众多先进代表。他们被誉为“共和国的脊梁”。 3、石油大会战 1960年春,我国石油战线传来喜讯——继发现大庆油田之后,规模空前的石油大会战在东北大地展开。石油会战的成功,打破了“中国贫油”的悲观论调,中国石油终于能够基本自给。 4、王进喜的主要事迹 王进喜是为我国石油工业立下汗马功劳的“大庆人”的优秀代表,是新中国工业战线的先进典型。 5、王进喜主要事迹的影响: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石油工人。 6、王进喜的名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两弹元勋”邓稼先 1、我国为什么研制原子弹和氢弹? 1959年6月,为了增强国防实力,打破国际上的核垄断和核讹诈,在苏联政府中止合作协议的情况下,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制造原子弹。 2、原子弹、氢弹的研制成功 1964年10月16日下午3点,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3、两弹成功爆炸的意 两弹成功的爆炸,表明我国已具备核防御力量,这不仅对于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自信心。 4、邓稼先的主要事迹 作为中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在技术上的主要组织领导者之一,邓稼先长期工作在第一线,兢兢业业,为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的成功试制和爆炸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1、焦裕禄出任兰考县委书记 1962年,焦裕禄受命出任县委书记。 2、焦裕禄出任兰考县委书记的背景 当时,河南省兰考县连续遭受干旱、风沙和内涝等自然灾害,粮食严重减产。 3、焦裕禄大干一场的目的 为了治理自然灾害,改变兰考的贫困面貌。 4、焦裕禄的主要事迹 他深入田间地头,调查研究,摸清了全县灾害的实情,带领干部群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疏浚河道,改良盐碱地,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5、人们怎样称赞焦裕禄,为什么? 焦裕禄被誉为“县委书记的榜样”。他一身正气,廉洁奉公,处处为他人着想,为群众谋利益。他严于律己,鞠躬尽瘁,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3 第八课 城乡改革不断深入 联产承包责任制 1、中国的改革先从农村后城市开始 2、改革开始:⑴时间:1978年底 ⑵标志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 ⑶地方:安徽、四川地区 3、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形式):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中国的改革为什么先从农村开始? 人民公社体制在经营管理上过于集中,在分配上存在着平均主义,严重束缚了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一直到1978年全国农村还有近1/4的生产队社员的收入在50元以下,有1亿多人口粮不足。 5、人民公社解体于1983年。 6、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 7、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意义(评价):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项适合于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广大农民愿望的重大改革。改革是在坚持集体经济的前提下,在经营方式上改为分户承包、自负盈亏,使农民在生产力上获得更多的自主性,农村面貌由此发生显著变化。 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1、原因: ⑴城乡经济交流日渐频繁 ⑵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⑶大批剩余劳动力逐渐从土地上转移出来从事工业和加工业,促使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2、意义(作用):⑴有利于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⑵有利于农民致富和逐步实现农村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⑶有力地促进了工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3、农村改革的方向:⑴城乡经济交流日渐频繁;⑵农村经济开始朝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方向发展。 国有企业的改革 1、城市改革的重点是国有企业改革 2、国有企业改革的三个阶段及内容 ⑴1978年10月—1984年10月(第一阶段)内容:扩大企业自主权 ⑵1984年10月—1993年(第二阶段)内容:开始实行各种形式的经营责任制 ⑶1993年至今(第三阶段)内容: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3、国有企业改革的最终目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相关文章: ★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优质总结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归纳 ★ 初二历史重要知识点总结归纳 ★ 初中历史八年级知识点总结归纳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梳理 ★ 历史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初中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优质总结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 八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