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总结
范文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中物理是噩梦一般的存在,那么高考物理必背公式及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高考物理必背公式整理总结,仅供参考。
    
    高考物理必考公式
    一、力的合成与分解公式
    1.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同向:F=F1+F2, 反向:F=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 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二、运动和力公式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适用于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三、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1.线速度V=s/t=2πr/T
    2.角速度ω=Φ/t=2π/T=2πf
    3.向心加速度a=V2/r=ω2r=(2π/T)2r
    4.向心力F心=mV2/r=mω2r=mr(2π/T)2=mωv=F合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ωr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ω=2π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Φ):弧度(rad);频率(f):赫(Hz);周期(T):秒(s);转速(n):r/s;半径(r):米(m);线速度(V):m/s;角速度(ω):rad/s;向心加速度:m/s2。
    四、平抛运动公式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五、竖直上抛运动公式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六、自由落体运动公式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高考物理重点知识点归纳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1、e=1.6×10-19c;
    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
    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
    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
    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
    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
    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
    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
    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
    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
    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
    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
    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
    (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远;
    (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
    (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
    3、电场线的作用:
    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
    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
    4、电场线的特点:
    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
    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十、电势差:电荷在电场中由一点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所作的功WAB与电荷量q的比值叫电势差,又名电压。
    1、定义式:UAB=WAB/q;2、电场力作的功与路径无关;
    3、电势差又命电压,国际单位是伏特;
    十一、电场中某点的电势,等于单位正电荷由该点移到参考点(零势点)时电场力作的功;
    1、电势具有相对性,和零势面的选择有关;2、电势是标量,单位是伏特V;
    3、电势差和电势间的关系:UAB=φA-φB;4、电势沿电场线的方向降低;
    时,电场力要作功,则两点电势差不为零,就不是等势面;
    4、相同电荷在同一等势面的任意位置,电势能相同;
    原因:电荷从一电移到另一点时,电场力不作功,所以电势能不变;
    5、电场线总是由电势高的地方指向电势低的地方;
    6、等势面的画法:相另等势面间的距离相等;
    十二、电场强度和电势差间的关系:在匀强电场中,沿场强方向的两点间的电势差等于场强与这两点的距离的乘积。
    1、数学表达式:U=Ed;
    2、该公式的使适用条件是,仅仅适用于匀强电场;
    3、d是两等势面间的垂直距离;
    十三、电容器:储存电荷(电场能)的装置。
    1、结构:由两个彼此绝缘的金属导体组成;
    2、最常见的电容器:平行板电容器;
    十四、电容:电容器所带电荷量Q与两电容器量极板间电势差U的比值;用“C”来表示。
    1、定义式:C=Q/U;
    2、电容是表示电容器储存电荷本领强弱的物理量;
    3、国际单位:法拉简称:法,用F表示
    4、电容器的电容是电容器的属性,与Q、U无关;
    十五、平行板电容器的决定式:C=εs/4πkd;(其中d为两极板间的垂直距离,又称板间距;k是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ε是电介质的介电常数,空气的介电常数最小;s表示两极板间的正对面积;)
    1、电容器的两极板与电源相连时,两板间的电势差不变,等于电源的电压;
    2、当电容器未与电路相连通时电容器两板所带电荷量不变;
    十六、带电粒子的加速:
    1、条件:带电粒子运动方向和场强方向垂直,忽略重力;
    2、原理:动能定理:电场力做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W=Uq=1/2mvt2-1/2mv02;
    3、推论:当初速度为零时,Uq=1/2mvt2;
    4、使带电粒子速度变大的电场又名加速电场;
    高中物理解题常用经典模型
    1、'皮带'模型:摩擦力。牛顿运动定律。功能及摩擦生热等问题。
    2、'斜面'模型:运动规律。三大定律。数理问题。
    3、'运动关联'模型:一物体运动的同时性。独立性。等效性。多物体参与的独立性和时空联系。
    4、'人船'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数理问题。
    5、'子弹打木块'模型:三大定律。摩擦生热。临界问题。数理问题。
    6、'爆炸'模型:动量守恒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7、'单摆'模型:简谐运动。圆周运动中的力和能问题。对称法。图象法。
    8。电磁场中的'双电源'模型:顺接与反接。力学中的三大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电磁感应定律。
    9、交流电有效值相关模型:图像法。焦耳定律。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能量问题。
    10、'平抛'模型: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类平抛运动)。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6:07: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