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初中物理实验题的操作与解题
范文
    搞定了实验题,也就搞定了考试的大头。小编在这里整理了初中物理实验题的操作与解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初中物理实验题测量的操作
    基础性
    1.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 物=m 砝+m 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2.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0.2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1.8 N。
    3.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
    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 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 F2 和此时液面的示数 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 浮=F1-F2) 。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 G水=ρ(V2-V1)g 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
    4. 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1.用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为 48.0 g。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测得水的体积为 20 ml。
    3.将石块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测得石块的体积为cm 3 。
    【实验结论】
    根据公式计算出石块的密度为 2400 kg/m 3 。
    多次实验目的: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2)测定液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液体密度
    【实验步骤】
    1.测出容器与液体的总质量(m总)。
    2.将一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读出体积 V。
    3.测容器质量(m容)与剩余液体质量(m剩=m总-m容) 。
    4.算出密度:ρ
    初中物理实验题的解题方法
    1观察法
    观察是学习物理最基本的方法,孩子对物理现象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记录,能够为物理概念的形成、物理知识的理解、物理规律的探究提供信息和依据。
    常用观察方法有:
    1、观察重点,排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如做气体膨胀对外做功的实验时,孩子只听到“嘭”的一声, 看到瓶塞跳得很高,对真正需要看的现象———塑料瓶口出现的酒精烟雾却视而不见, 这就是观察不仔细了。
    2、前后对比观察, 抓住因果关系。如学习密度一节时, 让孩子区分铜块、铁块、铝块、石块、酒精、水等物体,通过观察它们的颜色、状态、软硬来辨认。然后出示用纸包住的相同体积的铜块、铁块、铝块, 怎样区分它们? 孩子通过实验发现,它们的质量不同, 因而得出相同体积的物体质量不同,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从而引入密度概念。
    3、正、反对比观察,深化认识。物理实验中可以多采用一些正反对比的方法,如探究声音的产生, 即无声又有声; 探究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 即增大气压, 沸点升高, 减小气压, 沸点降低。
    2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是指一个物理量与多个物理量有关,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 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
    如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都有关系, 研究导体中的电流跟这段导体两端的电压时,控制导体的电阻不变,改变导体两端电压,看导体中电流的变化,通过实验,得出欧姆定律I=U/R。
    3转换法
    一些比较抽象的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的微观现象,要研究它们的运动等规律,使之转化为熟知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宏观现象来认识它们。这种方法在科学上叫做“转换法”。
    如:空气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空气流动(风)所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分子看不见、摸不到,不好研究,可以通过研究墨水的扩散现象去认识它;电流看不见、摸不到,判断电路中是否有电流时,我们可以根据电流产生的效应来认识它;磁场看不见、摸不到,我们可以根据它产生的作用来认识它。
    再如,有一些物理量不容易测得,我们可以根据定义式转换成直接测得的物理量。在由其定义式计算出其值,如电功率(我们无法直接测出电功率只能通过P=UI利用电流表、电压表测出U、I计算得出P)、电阻、密度等。
    4积累法
    在测量微小量的时候,我们常常将微小的量积累成一个比较大的量。
    比如在测量一张纸的厚度的时候,我们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在将结果除以100,这样使测量的结果更接近真实的值就是采取的累积法。
    要测量出一张邮票的质量、测量出心跳一下的时间,测量出导线的直径,均可用累积法来完成。
    5等效替代法
    等效替代法是指抓住两个看似不同的物理过程, 寻求其共同效果。
    如用合力替代物体所受几个力时, 合力与原来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总电阻时, 用总电阻大小代替分电阻大小; 在平面镜成像的实验中,由于我们无法真正的测出物与像的大小, 所以利用了一个完全相同的另一根蜡烛来等效替代像的大小,从而验证物与像的大小相同。
    6归纳法
    是通过样本信息来推断总体信息的技术。要做出正确的归纳,就要从总体中选出的样本,这个样本必须足够大而且具有代表性。在我们买葡萄的时候就用了归纳法,我们往往先尝一尝,如果都很甜,就归纳出所有的葡萄都很甜的,就放心的买上一大串。
    比如铜能导电,银能导电,锌能导电则归纳出金属能导电。在实验中为了验证一个物理规律或定理,反复的通过实验来验证他的正确性然后归纳、分析整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7比较法(对比法)
    当你想寻找两件事物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就需要用到比较法,可以进行比较的事物和物理量很多,对不同或有联系的两个对象进行比较,我们主要从中寻找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从而进一步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
    如,比较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比较汽油机和柴油机的异同点、电动机和热机、电压表和电流表的使用、利用托力引入浮力的概念。
    8科学推理法(理想实验法)
    当你在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解释的时候就是在进行推理,或说是在做出推论。
    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时,当我们把物体在越光滑的平面运动的就越远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就推理出,如果平面绝对光滑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如:在做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时,当我们发现空气越少,传出的声音就越小时,我们就推理出,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9放大法
    在有些实验中,实验的现象我们是能看到的,但是不容易观察。我们就将产生的效果进行放大再进行研究。
    比如音的振动很不容易观察,所以我们利用小泡沫球将其现象放大。观察压力对玻璃瓶的作用效果时我们将玻璃瓶密闭,装水,插上一个小玻璃管,将玻璃瓶的形变引起的液面变化放大成小玻璃管液面的变化。
    10类比法
    所谓类比就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从而推出他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
    类比是一种推理方法,不同事物在属性、数学形式及其他量描述上有相同或相似的地方就可以来用类比推理。
    实例:电压与水压;电流与水流;内能与机械能;原子结构与太阳系;水波与电磁波;通信与鸽子传递信件;功率概念与速度概念的形成。
    类比的事例很多这就需要平时多留心不断地总结找到比较恰当的事例做类比。
    11建立模型法
    用物理模型可以使抽象的假说理论加以形象化,便于想象和思考研究问题。
    实例: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研究光现象时用到光线模型;研究磁现象是用到磁感线模型;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研究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用挂图及手摇发电机模型;研究内燃机结构和工作原理用挂图及汽油机柴油模型。
    12图像法
    图象是一个数学概念,用来表示一个量随另一个量的变化关系,很直观。由于物理学中经常要研究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因此图象在物理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实验中,运用图象来处理实验数据,探究内在的物理规律,具有独特之处。如: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和水的沸腾情况的实验中,就是运用图象法来处理数据的。它形象直观地表示了物质温度的变化情况,孩子在亲历实验自主得出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描点、连线绘出图象就能准确地把握住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液体的沸腾特点了。
    初中物理实验题的操作与解题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6 1:3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