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 |
范文 |
历史,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历史是客观存在的,无论文学家们如何书写历史,历史都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不可改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1 殖民扩张 1.荷兰、英国的殖民扩张 (1)17世纪荷兰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上的“海上马车夫”。 (2)英国在北美建立的第一块殖民地是:弗吉尼亚。 (3)英荷战争的导火线:英国颁布《航海条例》。(《航海条例》内容:凡是出入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货物都必须由英国船只载运) (4)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 结果: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确立在印度优势,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2.殖民国家的矛盾和冲突 战争 背景 结果 1.英西战争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英国开始确立海上霸权 2.英荷战争 西班牙衰落,荷兰控制世界;英法崛起 3.英法战争英国获得法属北美殖民地,成为海上霸主和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 1.野蛮的掠夺 2.残酷的屠杀 3.强盗的贸易 : 罪恶的三角贸易 对殖民国家而言 (1)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2)打破世界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日益成为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促进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 对殖民地而言 (1)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地区的落后。 (2)殖民主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2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界60年代——19世纪中期) 1.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①资金:通过国内圈地运动及海外的殖民扩张、黑奴贸易、海外贸易积累了大量资金。 ②劳动力:圈地运动使得大批失去土地的农民成为自由劳动力。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时期积累了大量的技术基础 ④市场:英国海外市场日益扩大,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商品生产已无法满市场的需要。(直接原因) 2.英国工业革命的成就 首先开始的领域:棉纺织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英国瓦特改良蒸气机。 交通运输业新的发明有: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轮船;1814年,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蒸汽机车(火车)。 3.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 (1)经济上: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2)政治上: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使社会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由此促进工人运动的兴起。 (3)生产方式上: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猛烈冲击了当地的旧思想旧制度。 (4)思想文化上: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5)世界格局上: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东方从属于西方,促使了资本主义市场的初步形成和逐步成熟。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3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1.中心:美国和德国。 2.主要成就: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大功率发电机。(开始的标志) 电动机、电灯、电车、电话、电影放映机等问世,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 3.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 (1)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2)速度快,范围广,规模大,多国同时进行。 (3)一些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 (4)经济结构:从重工业开始。 4.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促进生产力发展: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垄断组织的形成;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5.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棉纺织业、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行业:电力工业、电气产品制造业、石油工业、汽车工业等。 6.世界一体化趋势(19世纪末20世纪初)根本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4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总体上呈现两个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 2.欧洲联盟 (1)欧共体(创立时间:1967年)的机构包括: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2)1993年,“马约”正式生效,欧洲联盟宣布成立。 (3)影响: ①推动欧洲经济的发展,欧盟与美国、日本并列为世界经济三强。 ②促进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 3.欧元形成 1999年1月1日,欧元诞生。 欧元的问世,淡化了欧洲地区的疆域和国别概念,促进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有利于加深欧洲经济一体化和推动欧洲政治一体化。 4.北美自由贸易区 正式诞生的标志是: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 组织的特点:是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自由贸易区。其成员国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贸易伙伴关系。 影响:对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德经济发展起积极作用,相互弥补经济发展的不足,发挥规模经济的优势;是南北区域经济合作的成功范例,加快美洲地区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对经济全球化的意义。 5.亚太经合组织 (1)正式成立:1989年11月,堪培拉会议,。 (2)中国于1991年同中国台北和中国香港一起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3)亚太经合组织的最高活动是:非正式首脑会议。 6.世界贸易组织(WTO) (1)依据:乌拉圭回合 (2)成立:1995年1月1日,正式建立 (3)性质:成为国际经济贸易中调解各成员国相互间贸易关系、解决各成员国贸易争端的机构。 (4)成立的意义:标志着多边贸易体制建立。 7.中国入世 (1)过程: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11月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中国入世的影响:机遇: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分工;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从而维护合法权益;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 挑战:对我国弱势产业带来压力和挑战。 我们的策略:抓住机遇、积极参与、防范风险、趋利避害 8.经济全球化 (1)时间:80年代末90年代初 (2)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强有力推动。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③市场经济体制被普遍认可和接受。 (3)表现: ①资本的跨国流动。 ②生产的国际化。 ③国际分工和专业化程度加深。 ⑤世界市场的扩大。 (4)认识: 经济全球化作为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又使经济的发展更加不平衡,贫富悬殊更大。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5)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①引发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如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能源危机等。 ②世界各国经济过于相互依赖。 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6)对策: A、需要全人类共同行动。 B、加强对人类共同性问题的对策研究,制定出全球范围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措施。 C、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各国人民携手解决。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5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 1.罗斯福新政(1933—1939年) (1)背景: 世界经济大危机下胡佛的自由放任政策使美国经济病入膏肓。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崩溃的边缘。 (2)特点: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3)过程:两个阶段及阶段成果 第一阶段:1933年3月到1935年初,主要是采取应急措施,直接稳定人心,摆脱危机; 第二阶段:1935年到1939年,主要是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4)主要措施: 整顿银行、恢复工业生产、调节农业生产、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6)影响: 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 (7)局限性: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高中历史必修二重点知识点相关文章: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知识点大全 ★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知识点梳理 ★ 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整理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复习提纲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归纳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 高一历史必修二基础知识点 ★ 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