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点 |
范文 | 季氏将伐颛臾此文开篇直奔主题,季氏将要对颛臾发起进攻,冉有、季路来见孔子,说:“季氏将要对颛臾展开军事行动。”孔子回答得很直接,很明显,孔子反对季氏侵略颛臾,理由充分,态度也很坚决。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 高中文言文季氏将伐颛臾知识 一、 词类活用 1.则修文德以来之(使动,使……来) 2.既来之,则安之(使动,使……来;使……安定下来) 3.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使动,使……来) 二、 特殊句式 1.何以伐为(宾语前置) 2.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疑问句式,恐怕……吧?) 三、 重点实词解释 1.无乃尔是过与(无乃……与?恐怕……吧。是,这个;过,责备。) 2.是社稷之臣也(这个) 3.何以伐为(何以……为?表示反问的一种句式) 4.陈力就列,不能者止(陈,摆出来;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 5.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危,不稳定;颠,跌倒;相,辅助盲人走路的人) 6.且尔言过矣(过,错) 7.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疾,憎恨;辞,托辞。) 8.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贫,贫困;寡,少;倾,倾覆之患) 9.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暗指鲁国内部) 四、 一词多义 1、是A、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这) 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是) C、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 2、疾A、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病)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痛恨) C、老臣病足,不能疾走(快速) 3、止A、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停) 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制止) C、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只) 4、见、A、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看见) B、曹刿请见(拜见) C、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接见)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现) 5、过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经过,走过) B、过犹不及(超过,过分)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太,过分) D、是谁之过与(过错) E、无乃尔是过与(责备) F、故尝与过宋将军(拜访) 五、 句子翻译 1. 无乃尔是过与? 译:恐怕该责备你吧! 2. 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这是国家的臣属,凭什么攻打它呢? 3.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译:能施展其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不就其职位。 4.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译:盲人走路不稳,辅助者不去扶持,跌倒了不去搀扶,那何必要用辅助者呢? 5.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译: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6.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译:有品德的人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作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 7.既来之,则安之。 译:已经使他们来了,就使他们安定下来。 8. 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 译: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在鲁国内部。 季氏将伐颛臾读后感 在经历过上一次比赛到现在已经离开古代文学又有一些时间了,虽然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古代文学是应该具备的一项基本功,但因为各种原因我确实不轻易去翻看,现在又要去面对,只好再一次打开这方面的书,不过这一次的感受却与以前完全不同。 《季氏将伐颛臾》是《论语》里的一篇文章,文章共记载了孔子的三段话,这三句话都包含着对季康子的谴责和对自己学生的批评、教诲,孔子以充足的理由谴责了季氏伐颛臾的战争决策,宣传了行仁政施教化的政治主张和“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防患安邦治国的思想。一方面表现出一个教育者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精神。 我心里直觉得假如每一个人都学习孔子的行仁政施教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思想就好了,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自己稍微有一点权利便对人指手划脚,或动不动就大声喝斥,不把别人当人看,或总觉得只有自己想的做的才是最好的,别人做得多错得多。现在越来越多的民告官,但胜诉的却并不多,而且现在很多狱警虐待犯人导致犯人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也就算了,毕竟那些是“高级流氓”,素质良诱不齐。而这些发生一些学校或者说是在一些教育部门,这就让人耸人听闻了,经常听到一些人说自己的领导要么说什么“白道黑道都有人”等类似的话,或者没做一些事或做了没做好当众破口大骂,不知道他(她)是否读过孔子呢? 《季氏将伐颛臾》中心思想 记来述源了孔子和冉有的一场对话,集中讨论鲁国贵族季氏企图发动战争,攻打小国颛臾的问1653题,明确表达孔子反对武力征伐,主张“仁者爱人”的思想。全文虽由对话构成,但语言流畅,富于变化,有浓厚的论辩色彩。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