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
范文 | 从近几年的化学高考试题看,在实验题和理论试题中都出现了用文字正确表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结论的题目,实验题对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难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用! 高考化学实验题知识 1、浓硫酸的稀释: 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沿烧杯内壁缓慢倒入浓硫酸并不断用玻璃棒搅拌。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酸碱性: 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中部,与标准比色卡比较,读出溶液的pH。 3、用试纸检验气体: (以NH3为例)用玻璃棒贴取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或试管口,看试纸是否变蓝。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大试管单孔塞为例): ①微热法:将导管插入水槽中,手握大试管,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时导管口回流一段水柱,说明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②液差法: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从长颈漏斗中向试管中注水,使长颈漏斗中液面高于试管中液面,过一段时间,液面差不变,说明气密性良好。(若为分液漏斗,塞紧橡皮塞,用止水夹夹住导气管的橡皮管部分,向分液漏斗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打开活塞,若分液漏斗中液体滴下的速率逐渐减慢至不再滴下,说明气密性良好。) 5、闻气体的气味: 用手在集气瓶口上方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 6、焰色反应: (以K元素为例)用洁净的铂丝蘸取待测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火焰是否为紫色。(注:洗涤铂丝用盐酸溶液)。 7、洗涤沉淀: 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2~3次即可。 8、判断沉淀剂是否足量的操作: 在上层清液中(或取少量上层清液置于小试管中),滴加沉淀剂,若不再产生沉淀,说明沉淀完全。 如:粗盐提纯实验中判断BaCl2已过量的方法是:在上层清液中再继续滴加BaCl2溶液,若溶液未变浑浊,则表明BaCl2已过量。 9、判断沉淀是否洗涤干净的操作: 取少量最后一次洗涤洗液,滴加相应试剂…… 10、萃取分液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1、量气操作注意: 待温度恢复至室温时,调节量筒(或量气管)使左右液面相平。 12、酸碱中和滴定终点判断: 如强酸滴定强碱,用酚酞用指示剂,当最后一滴酸滴到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即为终点。(拓展:氧化还原滴定如用KMnO4滴定草酸: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不褪色。) 13、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 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 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 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停止加热。 15、渗析操作: 将胶体装到半透膜袋中,用线将半透膜扎好后系在玻璃棒上,浸在烧杯的蒸馏水中,并及时更换蒸馏水。 16、容量瓶检漏操作: 往容量瓶内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 17、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 ①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 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已纯。(可燃性气体在加热或点燃之前必须检验气体纯度。) ③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 ④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⑤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 离子反应、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里所起的反应,实质上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离子间的反应是趋向于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离子反应通常用离子方程式来表示。理解掌握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和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是学好离子反应的关键。溶液中离子共存的问题,取决于离子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如离子间能反应,这些离子就不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中。 1. 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1). 离子反应生成微溶物或难溶物。 (2). 离子反应生成气体。 (3). 离子反应生成弱电解质。 (4). 离子反应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类型,离子反应可分为两类,一是酸碱盐之间的复分解反应;二是氧化性离子与还原性离子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还应注意: (5).微溶物向难溶物转化,如用煮沸法软化暂时硬水 MgHCO3==MgCO3+CO2↑+H2O MgCO3虽然难溶,但在溶液中溶解的哪部分是完全电离的,当Mg2+遇到水溶液里的OH-时会结合生成比MgCO3溶解度更小的Mg(OH)2而沉淀析出 MgCO3+H2O==Mg(OH)2 ↓+ CO2↑ (6).生成络离子的反应: FeCl3溶液与KSCN 溶液的反应:Fe3+ + SCN- ==Fe(SCN)2+ 生成物既不是沉淀物也不是气体,为什么反应能发生呢?主要是生成了难电离的Fe(SCN)2+络离子。 (7).优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具有强氧化性的离子与强还原性的离子相遇时首先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例如:Na2S溶液与FeCI3溶液混合,生成S和Fe2+离子,而不是发生双水解生成Fe(OH)3沉淀和H2S气体。 2Fe3+ + S2- = 2Fe2+ + S ↓ 总之:在水溶液里或在熔融状态下,离子间只要是能发生反应,总是向着降低离子浓度的方向进行。反之,离子反应不能发生。 2. 离子反应的本质:反应体系中能够生成气、水(难电离的物质)、沉淀的离子参与反应,其余的成分实际上未参与反应。 3.离子反应方程式的类型 (1). 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 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 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 (4). 络合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高中化学知识重点 一、烃 1、烃的定义: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也称为烃。 2、烃的分类: 3、甲烷、乙烯和苯的性质比较: 4、烷烃的命名: (1)普通命名法:把烷烃泛称为“某烷”,某是指烷烃中碳原子的数目。1-10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11起汉文数字表示。 区别同分异构体,用“正”,“异”,“新”: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 (2)系统命名法: ①命名步骤: 找主链-最长的碳链(确定母体名称); 编号-靠近支链(小、多)的一端; (3)写名称-先简后繁,相同基请合并 ②名称组成:取代基位置-取代基名称母体名称 ③阿拉伯数字表示取代基位置,汉字数字表示相同取代基的个数 5、比较同类烃的沸点: (1)一看:碳原子数多沸点高。 (2)碳原子数相同,二看:支链多沸点低。常温下,碳原子数1-4的烃都为气体。 高考化学实验题重要知识点总结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