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设计2023
范文
    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污染物质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物造成危害的现象。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教学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教学过程:
    漫画导入:图中有哪些污染?
    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虽然大气也具有一定的自净作用,但若排放的大气污染物超过大气环境容量(自净能力)时,就会产生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造成的影响和危害是多方面的。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由于自 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提问:自然原因有哪些?
    案6例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通过案例能够掌握:
    1.本案例讲述的是大气污染中的急性中毒事件。(说明:大气污染现象是多种多样的,它们污染和影响的时空尺度不同:有急性中毒事件;有困扰某个局部地区的地方性大气 污染问题;有的则是全球性的大气环境问题,需要全人类的共同关注。)
    2.事件的污染源:联合碳化物工厂
    事件的污染物:45吨剧毒性甲基异氰酸盐气体
    事件造成的危害:1 750人当即丧生,2万人终生残废,受毒气影响的人数达50万,还有无数十、羊、家禽死去。多年以来一直危害着 博帕尔市民的健康,继续吞噬着人们的生命。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技术上标为TMl0)
    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阅读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l)?
    通过材料了解如下问题:
    1.概念:空气污染指数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或地区评估空气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指标。它是将许多复杂的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经一定方法处理,变成公众易于理解和掌握的形式。
    2.目前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有: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和臭氧。
    3.空气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种污染物中危害最大的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空气质量级别根据国家环保局统一规定划分为五级。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讨论:为什么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比较多?
    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2)酸雨
    ①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说明: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②形成酸雨 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
    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A.特点:以煤炭为主要能源。随经济发展,酸雨分布范围亦有扩大的趋势。
    B.分布范围的变化: 20 世纪80年代 西南地区
    90年代 扩大到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目前 扩展到华北和东北地区
    思考:为什么我国南方的酸雨比北方的严重?
    ①气候:南方降雨多,大量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地面扩;
    ②地形:南方多低山丘陵,空气流动性差,而北方风力大,酸性气体易扩散
    ③土壤:北方多碱性土壤,大气中碱性土壤颗粒与酸雨中和
    ④南方煤炭含硫量高,排放的酸性气体多
    阅读 欧洲、北美的酸雨问题
    看图:世界酸雨的分布图,思考:
    世界酸雨主要分布中哪些地区?
    通过阅读能够使学生 有如下认识:
    酸雨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虽然在分布上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但出现酸雨的范围在日益扩大。目前,整个欧洲都在降酸雨,在北关东部和加拿大南部酸雨也很严重,酸雨还席卷了包括印度、日本、中国、东南亚在内的—亚洲,因此,酸雨是全球性大气环境污染现象。
    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是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它们的产生与大气污染有关。
    二、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设计二
    学习目的:
    1.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4.分析大气污染现象发生的时空尺度差异。
    学习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和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学习难点:可吸入颗粒物的概念、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学习方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讲授法等
    学习过程:
    漫画导入:图中有哪些污染?
    一、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
    定义:
    思考:造成大气污染的自然原因有哪些?
    案6例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通过案例分析
    1.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是大气污染中那种类型的事件?
    2.事件的污染源、事件的污染物、事件造成的危害
    2.大气污染物
    (1)可吸入颗粒物
    ①“总悬浮颗粒物”定义:
    ②可吸入颗粒物定义:
    为什么? 原因:
    阅读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简称APl)?
    通过材料了解如下问题:
    1.空气污染指数的概念:
    2.目前北京空气质量日报公布的主要污染物有哪些?
    3.空气质量级是如何划分的?
    ③可吸入颗粒物的危害:
    讨论:为什么北方的沙尘暴天气比较多?
    (复习西北土地荒漠化的成因)
    (2)酸雨
    ①概念:
    思考:酸雨说不上单指“雨”?
    ②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
    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态:
    B.土壤生态:
    C.植物生长:
    D.建筑物:
    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设计三
    教学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通过案例分析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理解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普遍意义。
    教学重点:
    1.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形成的成因、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2.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3.调整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对大气污染治理的意义。
    教学难点: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酸雨形成的原因、污染过程、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课时:1节
    教学过程:
    引言: 大气是自然环境中最活跃的主城部分。地球大气成分,是在生命活动参与下长期演化的结果,并靠生命活动保持着平衡。如果这种平衡遭到破坏,就会给人类乃至这个地球环境造成灾难性的后果。
    大气污染现象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定义:由于自然或人为的原因,大气圈中的原有成分被改变,而且增加了某些有毒有害的物质,致使大气质量恶化,影响了原有的生态平衡,严重威胁着人体健康和正常的工农业生产,并对建筑物及各种设备设施造成损害,这种现象称为大气污染。
    阅读 P25 案例6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INET INET
    INET INET
    主要污染物有碳、氮、硫的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和氟利昂等。
    可吸入颗粒物
    阅读 P26 什么是空气污染指数
    ①“总悬浮颗粒物”:空气中悬浮着无数固体颗粒的统称。
    ②可吸入颗粒物:指总悬浮颗粒物中去掉10微米以上的那些大颗粒,它是空气质量播报中一个重要参数。
    原因:人的的鼻毛、分泌物和黏膜可以将大多数大于10微米的粉尘过滤掉,只有小于10微米的颗粒物才会随气流进入气管和肺部。
    = 3 GB3 ③ 危害:如果吸入颗粒物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则可能引发传染病;长期吸入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 4 GB3 ④ 成因:我国北方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较低,有些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加上近年来建筑工地遍布,城市汽车数量猛增,尾气排放缺乏标准或不达标,使可吸入颗粒物成为不少城市的主要空气污染物。
    INET INET
    3.酸雨
    ①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降水称为酸雨。
    说明:酸雨不单指“雨”,也包括雪、雹、雾等各种酸性的降水形式。
    ②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生成H2SO4,HNO3,HCL。
    INET
    ③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A.水生生态:使河湖水酸化,影响鱼类生长繁殖,乃至大量死亡;
    B.土壤生态:使土壤酸化,造成养分淋失,影响微生物的活性,使土壤肥力降低,导致农作物减产;
    C.植物生长:腐蚀树叶,使光合作用受阻,影响森林生长,林木成片死亡;
    D.建筑物: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的损坏。
    INET INET
    ④我国的酸雨:(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INET
    INET
    阅读 P28 欧洲、北美的酸雨问题
    4.其他污染物
    制冷剂的氟利昂破坏臭氧,二氧化碳引起全球变暖
    大气污染防治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能源生产和消费
    2.大气污染的防治:
    = 1 GB3 ① 调整能源战略:节能和提高能源效率、开发洁净煤技术、开发新能源、利用可再生能源、控制机动车污染,以及工业污染控制等方面。
    = 2 GB3 ② 调整产业结构
    = 3 GB3 ③ 合理生产布局
    = 4 GB3 ④ 清洁生产 INET
    = 5 GB3 ⑤ 植树造林 INET
    [经典例题]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轿车越来越多地进入家庭。回答问题。
    (1)家庭轿车的大量使用能够( )
    A.降低燃油消费 B.提高交通效率 C.扩大居民出行范围 D.节省城市用地
    (2)对大城市来说,大量使用家庭轿车有利于( )
    A.缓解道路交通压力 B.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C.城市连片发展 D.降低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
    高中地理大气污染及其防治教案设计2020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