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三历史文科的必修知识点解析 |
范文 | 在开展高中地理学习时,同学们也不妨买一张中国或世界地图放在课桌上,培养自身的地理学习兴趣,减少学习的难度。地图是学好地理的基础,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历史文科的必修知识点解析,希望能助你一臂之力! 高三历史文科的必修知识点解析1 一、东亚: 1、总括:(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中国),喜马拉雅山(中国);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中国); 二、东南亚: 1、总括:(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的高原); 2、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平原为主; 2、平原:里海沿岸平原(俄罗斯),图兰平原(乌兹别克斯坦); 3、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平原狭小 2、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平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平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平原: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平坦,以平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平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平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平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平原:奥里诺科平原,亚马逊平原(世界第一大平原),普拉塔平原; 4、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平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1)冰雪高原(平均海拔: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高三历史文科的必修知识点解析2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高三历史文科的必修知识点解析3 1、意大利工业小区模式: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有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基本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⑤企业分布于小城市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2、传统工业区当前发展状况: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衰落,急需改造。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主要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过于单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整治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调整工业布局; ④完善交通网络;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新工业区基本特征: (1)时间新:出现于二战后; (2)地区新:形成于无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4)部门新:以出口型轻工业或高科技电子工业为主。新工业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①以新兴工业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②以出口型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型工业区,如意大利萨索洛、普拉托。 5、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它们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近; (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 (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6、美国硅谷电子工业区: (1)主导区位:科技、环境、交通。 (2)主要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稳定的市场(美国国防部的军事定货);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主要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平的知识和技能; ②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