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
范文 |
高三学生很快就会面临继续学业或事业的选择。面对重要的人生选择,是否考虑清楚了?这对于没有社会经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困难的选择。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喜欢! ![]()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1.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x和y的取值构成有序数对(x,y),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这样的有序数对(x,y)构成的集合称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2.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每一个解(x,y)作为点的坐标对应平面上的一个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对应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半平面(平面区域)。 3.直线l:Ax+By+C=0(A、B不全为零)把坐标平面划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半个平面)对应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另一部分对应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或≤0)。 4.已知平面区域,用不等式(组)表示它,其方法是:在所有直线外任取一点(如本题的原点(0,0)),将其坐标代入Ax+By+C,判断正负就可以确定相应不等式。 5.一个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平面区域是相应直线划分开的半个平面,一般用特殊点代入二元一次不等式检验就可以判定,当直线不过原点时常选原点检验,当直线过原点时,常选(1,0)或(0,1)代入检验,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它的各个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的公共部分,注意边界是实线还是虚线的含义。“线定界,点定域”。 6.满足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x和y的取值构成的有序数对(x,y),称为这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个解。所有整数解对应的点称为整点(也叫格点),它们都在这个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 7.画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画成实线,画二元一次不等式Ax+By+C>0所表示的平面区域时,应把边界画成虚线。 8.若点P(x0,y0)与点P1(x1,y1)在直线l:Ax+By+C=0的同侧,则Ax0+By0+C与Ax1+Byl+C符号相同;若点P(x0,y0)与点P1(x1,y1)在直线l:Ax+By+C=0的两侧,则Ax0+By0+C与Ax1+Byl+C符号相反。 9.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二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是: (1)根据题意,设出变量; (2)分析问题中的变量,并根据各个不等关系列出常量与变量x,y之间的不等式; (3)把各个不等式连同变量x,y有意义的实际范围合在一起,组成不等式组。 高三数学必修知识点 1、科学记数法:把一个数字写成的形式的记数方法。 2、统计图:形象地表示收集到的数据的图。 3、扇形统计图:用圆和扇形来表示总体和部分的关系,扇形大小反映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的大小;在扇形统计图中,每个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等于该部分对应的扇形圆心角与360°的比。 4、条形统计图: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5、折线统计图: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6、确定事件包括:肯定会发生的必然事件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不可能事件。 7、不确定事件: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不同;不确定。 8、事件的概率:可用事件结果除以所以可能结果求得理论概率。 9、有效数字:对于一个近似数,从左边第一个不是0的数字起,到精确到的数位为止的数字。 10、游戏双方公平:双方获胜的可能性相同。 11、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最常用,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大;加权平均数12、中位数:数据按大小排列,处于中间位置的数,计算简单,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 13、众数: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受极端值得影响较小,跟其他数据关系不大。 14、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刻画了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15、普查:为了一定目的对考察对象进行全面调查;考察对象全体叫总体,每个考察对象叫个体。 16、抽样调查:从总体中抽取部分个体进行调查;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有代表性)。 17、随机调查:按机会均等的原则进行调查,总体中每个个体被调查的概率相同。 18、频数: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 19、频率:每次对象出现的次数与总次数的比值。 20、级差:一组数据中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1、方差:各个数据与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平均数,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2、标准方差:方差的算数平方根刻画数据的离散程度。 23、一组数据的级差、方差、标准方差越小,这组数据就越稳定。 24、利用树状图或表格方便求出某事件发生的概率。 25、两个对比图像中,坐标轴上同一单位长度表示的意义一致,纵坐标从0开始画。 高三数学上学期知识点 1、圆柱体: 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 2、圆锥体: 表面积:πR2+πR[(h2+R2)的平方根]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 3、正方体 a—边长,S=6a2,V=a3 4、长方体 a—长,b—宽,c—高S=2(ab+ac+bc)V=abc 5、棱柱 S—底面积h—高V=Sh 6、棱锥 S—底面积h—高V=Sh/3 7、棱台 S1和S2—上、下底面积h—高V=h[S1+S2+(S1S2)^1/2]/3 8、拟柱体 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截面积 h—高,V=h(S1+S2+4S0)/6 9、圆柱 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 S底—底面积,S侧—侧面积,S表—表面积C=2πr 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 10、空心圆柱 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 11、直圆锥 r—底半径h—高V=πr^2h/3 12、圆台 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 13、球 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 14、球缺 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 15、球台 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 16、圆环体 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 V=2π2Rr2=π2Dd2/4 17、桶状体 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 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 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