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的高三阶段语文知识考点 |
范文 | 做作业要认真仔细,做完后一定要养成检查的习惯。自然,考试成绩就会上升,作业也会觉得不那么难了,就会沉浸在学习的快乐中,不由自主的爱上学习,自主学习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中的高三阶段语文知识考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中的高三阶段语文知识考点1 简介: 《报任安书》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相比“死节”之士,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行文大量运用典故,用排比的句式一气呵成,对偶、引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穿插其中,气势宏伟。这篇文章对后世了解司马迁的生活,理解他的思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背景: 关于写作时间,近代学者王国维、郑鹤声等人认为《报书》作于汉武帝太始四年(公元前93年)十一月。自王国维说法提出之后,司马迁的《年谱》信从这种说法,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文选》、刘盼遂等主编的《中国历代散文选》、山西大学等21所院校合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等也都采用王国维的《报书》作于太始四年说法。此外,张惟骧认为《报书》作于征和三年(公元前90年)二月。 字词: 通假字 其次诎体受辱。诎,通“屈”,弯曲。 其次剔毛发。剔,通“剃”,动词。 其次关木索,被箠楚受辱。关,同“贯”,套上。箠,同“棰”,杖。 见狱吏则头枪地。枪,通“抢”,撞击。 及以至是。以,通“已” 及罪至罔加。罔,通“网”,法网。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底,通“抵”,大抵,大都。 8思垂空文以自见。见,通“现”,表现。 9网罗天下放失旧闻。失,通“佚” 放失旧闻。失,通“佚”,散乱的文献。 则仆偿前辱之责。责,通“债”,债务。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摩,通“磨”。 权倾五伯。伯,通“霸”。 具于五刑。具,通“俱”。 曷足贵乎。曷,通“何”。 幽于圜墙之中。圜,通“圆”。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纪,通“记”,历史记录。 词类活用 孙子膑脚:名词作动词,古代剔去膝盖骨的酷刑 以污辱先人:形容词作使动用法,使……受辱 倡优所畜:名词作状语,像乐师、优伶一样 仆之先人非有剖符丹书之功:名词作状语,用朱砂 故述往事,思来者:动词作使动用法,使.……思考 请略陈固陋:形容词作名词,固执鄙陋的意见 衣赭衣:名词作动词,穿上 流俗之所轻也:形容词作动词,轻视 幸勿为过:名词作动词,责怪,责备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言:名词作状语,像牛马一样 曩者辱赐书:使动用法,使……蒙受耻辱 百兽震恐:使动用法,使……害怕 高中的高三阶段语文知识考点2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蔀(bù)屋:指穷苦人家昏暗的房屋,这里指贫民。 2、栉:木梳。 3、角:较量,竞比。 4、瓦釜:用黏土烧制的锅,这里比喻粗俗的歌声。 5、竹肉:这里指箫管与歌喉。 6、皂隶:衙门中的差役。 7、识(zhì):记着。 二、通假字 1、倾城盍户(通"合",全) 2、不知尚识余言否耶?(通"志",记着) 三、一词多义 1、以:①独以近城故(因为) ②竞以新艳相角(用) 2、去:①虎丘去城可七八里(动词,距离) ②他日去官(动词,离开) 3、之:①箫鼓楼船,无日无之(助词,凑音节,无实义) ②远而望之(代词,代这种情形) ③乌纱之横(助词,的) 四、词类活用 1、妆、服:莫不靓妆丽服(名作动,戴着……妆饰,穿着……衣服) 2、栉:栉比如鳞(名作状,像梳齿一样) 3、丘:檀板丘积(名作状,像山丘一样) 4、云:樽罍云泻(名作状,像云一样) 5、状:无得而状(名作动,形容,描述) 6、下:壮士听而下泪矣(名作动,流下) 7、觞:最可觞(shāng)客(名作动,劝人饮酒) 8、吏:吏吴两载(名作动,作官) 五、句式 1、置酒(于)交衢间(省略句) 2、已而明月浮(于)空(省略句) 3、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介词结构后置) 4、有不听曲(于)此石上者(省略句,介词结构后置)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主谓倒装) 六、难句翻译 1、衣冠士女,下迨(dài)蔀屋,莫不靓妆丽服,重茵累席,置酒交衢间。 译:上至官绅淑媛,下至下层百姓,没有谁不佩戴着美丽的妆饰,穿着华美的衣服,游客们席地而坐,在去虎丘的大道上摆上酒筵。 2、已而明月浮空,石光如练,一切瓦釜,寂然停声。 译:不久明亮的月亮在空中升起,山石反射光如同白练,一切粗俗的歌声,都停下来,悄无声息。 3、余与江进之谋所以复之,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而病寻作。 译:我和江进之商量修复它的原因,想要在堂中供奉韦苏州、白乐天等人,但不久我的病发作了。 4、山川兴废,信有时哉! 译:山川的兴盛衰废,确实是时运啊! 5、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译:官吏的横暴、衙役的粗俗太严重了。 高中的高三阶段语文知识考点3 字音 娴(xián)于辞令属(zhǔ)草稿未定惨怛(dá)谗人间(jiàn)之帝喾(kù)靡(mǐ)不毕见举类迩(ěr)濯(zhuó)淖(nào)蝉蜕(tuì)皭(jiào)然 滓(zǐ)既绌(chù)商于(wū)屈匄(gài)餔(bū)其糟温蠖(huò)啜(chuò)其醨(lí)汶汶(méiméi) 通假字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人穷则反本 3、靡不毕见 4、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5、自疏濯淖污泥之中 6、屈平既绌 7、齐与楚从亲 8、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9、亡走赵,赵不内 10、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词类活用 1、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2、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3、谗谄之蔽明也 4、邪曲之害公也 5、方正之不容也 6、明道德之广崇 7、蝉蜕于浊秽 8、厚币委质事楚 9、其后楚日以削 10、时秦昭天与楚婚 11、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1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13、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14、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2、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3、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 4、颜色憔悴 5、形容枯槁 6、而能与世推移 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1、“离骚”者,犹离忧也。 2、天者,人之始也 3、秦,虎狼之国。 4、此不知人之祸也 5、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二)被动句: 1、方正之不容也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4、而自令见放为 5、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6、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7、是以见放 8、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 (三)状语后置句: 1、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3、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四)定语后置句: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五)宾语前置句: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 梳理脉络 用文中五个字概括出人物经历。 任(第1节)—疏(第2节)——绌(第4节)—迁(第10节)—沉(第11节) 高三语文屈原列传知识点:重要语句翻译 1、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天是人类的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本源,所以到了极其劳苦疲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或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2、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他的文笔简约,词意精微,他的志趣高洁,行为廉正。文章描写的是普通事物,但意义却非常重大,列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含义却十分深远。)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