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三语文补习知识点 |
范文 | 说起语文呐,想学好它,那真的是慢工细活,是个日积月累的长久过程~而里面重要的知识点一定要搞清楚!有了体系化的知识,以后就会轻松很多啦~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语文补习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三语文补习知识点1 一、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 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二、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三、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四、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①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②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③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五、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 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六、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①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②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七、设问 设问的特点:“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_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_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八、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①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_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②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高三语文补习知识点2 1、重点难点: 基础知识部分——成语辨析、病句 现代文阅读 2、易错点、易混点: (1)字音字形部分采用每天课前小卷小考的形式督促学生识记; (2)现代文阅读复习对学生长期以来不明确的语文概念进行系统的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区分,如对表达特色、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进行区分,并且将出现频率较高的考点进行总结,如常见的修辞手法作用表述; (3)在明确概念隶属的基础上,规范答题的要点层次和术语的使用,如句义理解题的答题三个思考角度等。 3、收效: (1)小卷测试既起到督促学生识记的作用,又能够化整为零,提高零散掌握知识点的长效性,部分学生还通过主动申请批改小卷的方式强化记忆。 (2)学生答题的规范意识有所提高,相当一部分学生培养起答题模式化的意识。 (3)对各考点的考查方向有了更为清醒的认识,并且建立起一定的知识结构框架。 (4)写作过程中学生有意识地尝试着从立意、文体、选材的角度提高自己的水平。 4、存在问题: (1)自觉滚动式巩固复习的意识仍然薄弱,除了客观时间有限的因素外,计划性、持续性的自主复习做到不到位,导致一段时间后复习过内容的淡忘。 (2)虽然对规范答题作了系统的知识梳理和强调,但是讲过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不强,或自觉意识不强,导致仅仅是“笔记”而非“脑记”,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未挣脱原有解题恶习的束缚,未能将科学的解题步骤落到实处,所以查漏补缺的实效并不乐观。 (3)理科生对语文投入从认识上到行动上都很不够。 (4)新课改条件下对开放题的考查设置较多,而且对学生灵活作答,高度提炼概括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往往在这部分既存在畏难情绪严重的问题,同时存在较大的惰性。 5、解决办法: (1)师生加强对语文学科的重视,拓宽语文的夹缝空间。 (2)平时训练高标准、严要求,“唯规范是从”,不规范不给分,不按步骤进行返工。 (3)在现有条件下,结合班级实际,为学生有步骤地滚动复习复习过的知识点提出计划建议。 (4)在习题训练过程中,尤其是讲评过程中,强调对照答案找差距,透视答案析要点。 6、打算和建议: (1)针对一轮复习中学生仍然薄弱的知识点再次精选习题进行强化巩固; (2)虽然二轮复习的习题量将加大,但是必须建立在有选择性的基础上,争取给学生举一反三的启示性作用; (3)在二轮复习进行过程中,指导学生制订对一轮复习过的知识点进行滚动复习的计划,并且通过适当抽测等多种方式进行督促检查; (4)针对个别学生出现的个性化知识掌握上的问题,尽量做到面批面改式的跟踪指导; (5)及时针对习题训练过程中反映出来的学生知识漏洞,提醒并指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点的查漏补缺。 高三语文补习知识点3 一、通假字 所守或匪亲:匪(通“非”)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鹤”通“鹄”。 二、词类活用 猿猱欲度愁攀援:意动用法,以……为愁苦 使人听此凋朱颜:使动用法,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使动用法,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名词作状语,向西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词的词类活用意义。 猿猱欲度愁攀援。愁,为动用法,“为……发愁”。 使人听此凋朱颜。凋:使动用法,译为“使……凋谢”。 砯崖转石万壑雷。转:使动用法,译为“使……滚动”。 侧身西望长咨嗟。西:名词作状语,译为“向西”。 四、解释下列句中一词多义词的意义。 尚: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且。 尚贤使能。崇尚,尊重。 赵王使使视廉颇尚能饭否。还。 危: 危乎高哉。高。 危如累卵。危险。 正襟危坐。正,端正。 上屋骑危。屋脊。 去: 去门十里以为界。距离。 阳虎去齐走赵。离开。 除残去秽。除掉。 有敢去柳下季垄而采樵者,死不赦。前往。 五、指出下列句中文言特殊句式。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介词结构后置句。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宾语前置句。 但见悲鸟号古木。省略句,省略介词“于”。雄飞雌从绕林间。省略句,省略介词“于”。 六、重要虚词。 难于上青天。于:介词,译为“比”。 开国何茫然。何:多么。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尚:尚且。 但见悲鸟号古木。但:只。 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胡:为什么。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