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三老师讲解的语文知识点总结 |
范文 | 非淡泊无以明智,非宁静无以致远。心态一定要平静,在每一次考试认真对待,好不骄傲,差不气馁,关键在于凭心而论你努力了就行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三老师讲解的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三老师讲解的语文知识点总结1 1、字词 芙蓉、慷慨、青青子衿、嘉宾、阡陌 羁鸟、樊笼 2、文学常识 《古诗十九首》选自南朝梁萧统《文选》,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一人所作,从内容看,主要写的是作者的失意和哀伤,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和相思。由于作者文化素养较高,又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 曹操,字孟德,东汉人。三国魏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外定武功,内兴文学”,是建安(汉献帝年号)文学的开创者和组织者,其诗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秋风萧瑟,红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与“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是曹操的《观沧海》和《龟虽寿》中的名句。 陶渊明,东晋诗人。一名潜,字元亮,称靖节先生,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的隐士,不满于官场的黑暗,“不为五斗米折腰”,隐居农村。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他亦有、“隐逸诗人”之称。 高三老师讲解的语文知识点总结2 1.字音识记 倒涎(xián)锱(zī)铢(zhū)岑(cén)寂付梓(zǐ)王嫱(qiáng)憎(zēng)恶尺牍(dú)没镞(zú) 嚼(jiáo)咬文嚼字(jiào)倒嚼(jué)咀嚼 漂(piào)漂亮(piǎo)漂洗(piāo)漂泊 乘(chéng)上乘(shèng)千乘之国 藉(jí)狼藉(jiè)蕴藉 隽(juàn)隽永(jùn)隽秀 鲜(xiān)鲜活(xiǎn)寡廉鲜耻 2.字形辨识 辑(jí)辑录揖(yī)作揖楫(jí)舟楫缉(jī)通缉 牍(dú)案牍犊(dú)牛犊渎(dú)渎职黩(dú)穷兵黩武椟(dú)买椟还珠 蝉(chán)蝉联婵(chán)婵娟惮(dàn)肆无忌惮殚(dān)殚精竭虑 涓(juān)涓涓细流娟(juān)娟秀绢(juàn)手绢 3.词语释义 援例:引用成例。援,引用。 流弊: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 点铁成金:神仙故事中说仙人用手指一点使铁变成金子。比喻把不好的作品改好。 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 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谢灵运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杀青:古人著书写在竹简上,为了便于书写和防止虫蛀,先把青竹简用火烤干叫杀青。后泛指写定著作。 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 索然无味:也写作“索然寡味”,形容乏味,没有兴趣的样子。 4.词语辨析 斤斤计较·锱铢必较 斤斤计较:形容过分计较微小的利益或无关紧要的事情。 锱铢必较:对极少的钱或很小的事,都十分计较。 顺畅·通畅 顺畅: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通畅:(1)运行无阻。(2)(思路、文字)流畅。 简洁·简捷 简洁:(说话、行文等)简明扼要,没有多余的内容。 简捷:(1)直截了当。(2)简便快捷。 幻觉·错觉 幻觉: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没有外在刺激而出现的虚假的感觉。 错觉:由于某种原因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不正确的知觉。 高三老师讲解的语文知识点总结3 一、重点词语解释 1、贾人夏则资皮(积蓄,储备。这里作"准备") 2、吊有忧(慰问) 3、当室者死(指嫡子,正妻所生的长子) 4、支子死(庶子,指妾所生的儿子) 5、践辞曰(推辞) 6、越四封之内(疆界) 7、其有敢不尽力者乎(副词,表诘问,同"岂",难道) 8、旅进旅退(俱,共同) 9、果行,国人皆劝(果决地) 10、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谁) 11、是故败吴于囿(因此) 12、无乃后乎("无乃……",恐怕……吧) 二、通假字(写出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 1、将帅二三子以蕃(帅通"率") 2、令壮者无取老妇(取通"娶") 3、将免者以告(免通"娩") 4、三年释其政(政通"征") 5、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餔通"哺") 6、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有通"又") 7、而摩厉之于义(摩厉通"磨砺") 三、一词多义(解释多义词) 1、知: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知道) 如寡人者,安与知耻(感到,觉得) 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管理,主持)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 2、复:山重水复疑无路(繁复)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再) 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恢复) 3、既:既而儿醒,大啼(不久) 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已经) 将军既帝室之胄(既然) 4、劝:果行,国人皆劝(鼓励) 劝君更进一杯酒(劝说) 5、遂:自杀未遂(成功)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于是) 遂使之行成于吴(终于) 遂灭吴(就) 6、当: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掌管) 木兰当户织(面对)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到了)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阻挡,把守) 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必定)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将) 三、特殊句式(指出各句的句式) 1、越王勾践栖于会稽山上(介宾短语后置) 2、何后之有(宾语前置) 3、执其手与之谋(省略) 4、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判断句) 5、十年不收于国(介宾短语后置) 6、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省略) 7、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餔也(定语后置,判断句) 8、此则寡人之罪也(判断句) 四、词类活用(解释活用词,并指出其用法) 1、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名作动,穿) 2、四方之士来者,必庙礼之(名作动,以礼相待) 3、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意动,以……为耻) 4、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使动,使……洁) 5、又郊败之(名作状,在郊外) 6、宦士三百人于吴(名作动,做帝王的仆侍) 7、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使动,使……退却) 五、古今异义词(指出其古今异义) l、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古义:得力的帮手今义:帮凶 2、生丈夫,二壶酒 古义:男孩今义:女子的配偶 3、以暴露百姓之骨于中原 古义:原野今义:黄河中下游地区 4、国人皆劝 古义:劝勉,勉励今义:劝说 六、难句翻译 1、夫虽无四方之忧,然谋臣与爪牙之士,不可不养而择也 译:即使没有四边入侵的外患,但是有谋略的大臣和勇猛的武将,也不能不加以培养教育来供挑选录用。 2、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译:如果能够听到大夫您的计谋,有什么迟呢? 3、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译:不去做百姓所厌恶的事情,补做老百姓认为应该做而没有做的事。 4、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支子死,三月释其政。 译:嫡子死了的,免除他三年的赋税;庶子死了的,免除他三个月的赋税。 5、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译:那些明智达理的士人,使他的居所整洁,使他穿着漂亮,使他吃饱饭,和他们研究事物的义理。(在道义上和他切磋。) 6、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译:以前夫差让我们国君在诸侯面前出丑。 7、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 译:有哪个君主像这样恩惠,可以不为他效劳吗? 8、臣而思报君之仇,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译:做臣子的想着要报国君的仇,难道有敢不尽力的吗?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