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苏教版高三语文知识点 |
范文 | 学习,学习,再学习!学,然后知不足。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也是要记、要背、要练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三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高三语文重点知识点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处室: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居家过日子,共同生活) 2、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满足,饱食) 3、瞷:吾将瞷良人之所之(暗中察看) 4、墦:卒之东廓墦间(坟墓) 5、善:通国之善弈者也(擅长,动词) 6、诲:使弈秋诲二人弈(教,动词) 二、通假字 1、反:则必餍酒肉而后反(通"返",回来) 2、蚤:蚤起(通"早",早上) 3、施:施从良人之所之(通"迤",逶迤斜行,这里指暗中跟踪) 4、为:为是其智弗若与?(通"谓"认为) 三、一词多义 1、之:①吾将瞷良人之所之(前者是助词,后者是动词,去,往) ②之祭者,乞其余(向,介词) ③而良人未之知也(它。代事情的真相) ④又顾而之他(到,往,动词) ⑤通国之弈者也(的,助词) 2、施: ①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迤,暗中跟踪) ②施施从外来(喜悦自得的样子) ③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施行,实行,动词) ④妾不驱使,徒留无所施(用处,动词) 2、卒:①卒之东郭蕃间(终于,最后,副词) ②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士兵,名词) ③初,鲁肃闻刘表卒(死亡,动词) ④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通"猝",突然) 高三语文成语知识点 易错成语50例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高三语文重要知识点2022 特殊句式 (一)介词结构后置句: 1、青,取之【于蓝】,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可译为“从”。 2、青【于蓝】: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3、寒【于水】:于,介词,表比较,可译为“比”。 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乎,相当于介词“于”,引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 (二)定语后置句: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利”是“爪牙”的定语;“强”是“筋骨”的定语。“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六、固定格式 无以至千里/无以成江海:无以,表示“没有用来……的(办法)”。 七、文言翻译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译文:所以木材用墨绳量过(再经过加工)就直了,刀剑拿到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对自己检验、反省,就能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译文:借助车马的人,并不是使脚走得快,却可以达到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并不是会游泳,却可以横渡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译文:君子的天赋并不是与众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译文:蚯蚓没有锋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喝到泉水,这是因为它心思专一啊。 5、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译文:螃蟹有六只脚和两只钳夹,除了蛇、鳝的洞穴就没有可以藏身的地方了,这是因为它心思浮躁啊。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