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 |
范文 | 高二变化的大背景,便是文理分科(或七选三)。在对各个学科都有了初步了解后,学生们需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科目有所选择、有所侧重。这可谓是学生们第一次完全自己把握、风险未知的主动选择。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1 ⑴我国能源利用的现状: 以煤炭为主,利用石油、天然气,积极发展水电,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风能、沼气、地热能、海洋能等。 ⑵我国能源消费利用变化特点: 煤炭比例下降,石油、天然气、水电、核电比例上升。 ⑶我国主要的核电站:广东-大亚湾、岭澳;浙_-秦山;_苏-田湾等。 建设原因:常规能源分布少;人口集中,工农业发达,能源需求大。 ⑷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 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 ②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 ③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④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 ⑤国际石油价格上涨; ⑥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⑸调整措施: ①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 ②建立石油储备体系; ③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 ④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 ⑤稳妥发展核电; ⑥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 ⑦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⑧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 ⑨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⑩利用乙醇汽油。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2 (一)自然灾害的灾前准备 1.灾前准备的核心任务:储备救灾物资 2.灾前准备涉及的两个方面:一是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二是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 (1)救灾物资的种类和数量--救灾的物质基础,由各地的主要灾种及灾情大小决定。 (2)救灾物资的储备地点--由灾区的主要集中地区及储备地的交通状况决定,关系到灾害发生过程中救援物资的到达时间。 我国10个救灾物资储备基地:天津、哈尔滨、沈阳、合肥、郑州、武汉、长沙、南宁、成都和西安。 3.承担救灾任务的主要人员:各地政府领导下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及专业救援队。 (二)自然灾害的灾中应急 1.概念:灾中应急是指在灾害发生和灾情形成过程中立即采取的行动和对策, 2.主要目的:尽可能地挽救生命,保护财产安全,并尽量减少灾害造成的影响和危害。 3.灾害应急的范围:非常广泛,一般应包括对交通、通信、供水、排水、供电、供气、输油等生命线工程采取紧急防护措施;对可能因灾害引发水灾、火灾、爆炸等的易燃易爆物品、有毒物质储存设施、水坝、堤岸等次生灾害源进行检查加固等,以此来维护交通、通信系统的安全,确保救灾通信的疏畅,确保抢险救灾人员、物资输送和灾民疏散的畅通等。 4."灾中应急行动"中最关键的环节:应急交通线是否畅通 5.救灾应急预案--政府应对灾害的纲领性紧急行动方案,关系到各个部门能否快速高效地投入救灾工作,使灾情减到最少。 目的:①在灾害突发的情况下,使救灾工作有章可循,有条不紊,高速高效。 ②对于不可准确预测的突发性灾害,应急预案就显得更为重要。 (三)自然灾害的灾后恢复 1.灾后恢复的目的:减轻灾害损失和增强抵抗能力 2.救济灾民的形式: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等 3.我国的防灾抗灾工作方针:"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救灾工作方针:"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 我国的救灾管理体系:我国减灾以民政部为主要管理部门,形成了政府无偿救济、军队与民众合作救灾,以及全国与地区救灾调配的管理体系。 高二地理上册知识点3 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 ⑴秦岭一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这条线的南北景观有很大的差异: ①黄土高原的南界; ②大致是1月0℃等温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界线; 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温带落叶阔叶林的界线; ⑥河流有无结冰期的界线; ⑦农业水田与旱地、两年三熟与一年两熟制、水稻和小麦杂粮的界线; ⑧长_水系与黄河水系的分界线。 ⑵大兴安岭也是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其东西两侧的景观也有较大差异: ①4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②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 ③内流区与外流区的分界线; ④牧区与农耕区通过的地方; ⑤内蒙古高原和东北平原的界线; ⑥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的界线; ⑦森林景观与草原景观界线。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