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
范文 |
知识点除了定义,同样重要的公式也可以理解为知识点。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电子课本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人教版高一下册物理电子课本 ![]() ![]() 完整版请移至官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查看下载 高一下册物理知识点 1、功(A)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2、功率(A) 功与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的比值。 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力与速度方向一致时:P=Fv 3、重力势能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A) 物体的重力势能等于它所受重力与所处高度的乘积, 。重力势能的值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有关。 重力势能的变化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克服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 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只与物体的起始位置有关,而跟物体的具体运动路径无关。 4、动能(A)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物体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则物体的动能越大。 5、动能定理(A) 合力在某个过程中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6、机械能守恒定律(B) 机械能:机械能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统称,可表示为: E(机械能)=Ek(动能)+Ep(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相互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A) 实验目的:通过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的测量:做匀变速运动的纸带上某点的瞬时速度,等于相邻两点间的平均速度。 下落高度的测量:等于纸带上两点间的距离 比较V2与2gh相等或近似相等,则说明机械能守恒 8、能量守恒定律(A) 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在转化和转移的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9、能源 能量转化和转移的方向性(A) 能源是人类可以利用的能量,是人类社会活动的物质基础。人类利用能源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即柴薪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 能量的耗散:燃料燃烧时一旦把自己的热量释放出去,它就不会再次自动聚集起来供人类重新利用;电池中的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它又通过灯泡转化成内能和光能,热和光被其他物质吸收之后变成周围环境的内能,我们也无法把这些内能收集起来重新利用。这种现象叫做能量的耗散。能量耗散表明,在能源的利用过程中,即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能量在数量上并未减少,但在可利用的品质上降低了,从便于利用变成不利于利用的了。能量的耗散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反映出自然界中宏观过程的方向性。 10、运动的合成与分解(A) 如果某物体同时参与几个运动,那么这物体的实际运动就叫做那几个运动的合运动,那几个运动叫做这个实际运动的分运动。已知分运动情况求合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情况求分运动情况叫运动的分解。 运动合成与分解的'运算法则: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是指描述物体运动的各物理量即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合成与分解。由于它们都是矢量,所以它们都遵循矢量的合成与分解法则。 合运动和分运动的关系: (1)等效性:各分运动的规律叠加起来与合运动规律有相同的效果。 (2)独立性:某方向上的运动不会因为其它方向上是否有运动而影响自己的运动性质。 (3)等时性:合运动通过合位移所需时间和对应的每个分运动通过分位移的时间相等,即各分运动总是同时开始,同时结束的。 11、平抛运动的规律(B) 将物体以一定的水平速度抛出,在不计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所做的运动。 平抛运动的特点:(1)加速度a=g恒定,方向竖直向下;(2)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平抛运动的处理方法:平抛运动可以分解为水平方向上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上的自由落体运动。x=v0t y= gt2 12、匀速圆周运动(A) 质点沿圆周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里通过的圆弧长度都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做匀速圆周运动。 注意匀速圆周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是曲线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13、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A) 线速度:物体在某时间内通过的弧长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其方向在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 角速度:物体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角度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周期:匀速运动的物体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 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 14、向心加速度(A)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指向圆心,这个加速度叫向心加速度。 方向:指向圆心。 向心加速度是描述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线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15、向心力(B) 产生向心加速度的力。 向心力的方向:指向圆心,与线速度的方向垂直。 向心力的大小:做匀速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大小为 向心力的作用: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向心力是效果力。在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时,不能认为物体多受了个向心力。向心力是物体受到的某一个力或某一个力的分力或某几个力的合力。 16、万有引力定律(A) 自然界中任何两个物体都是相互吸引的,引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 17、人造地球卫星(A) 卫星环绕速度v、角速度 、周期T与半径 的关系: r越大,v越小; r越大, 越小; r越大,T越大。 18、宇宙速度(A) 第一宇宙速度(环绕速度): ; 第二宇宙速度(脱离速度): ;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 19、经典力学的局限性(A) 牛顿运动定律只适用于解决宏观问题,不适用于高速运动问题,不适用于微观世界。 补充:曲线运动速度方向:质点在某一点的速度,沿曲线在这一点的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的条件: 当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的测试题 一、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当正电荷在电场中顺着电场线运动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B、当负电荷在电场中逆着电场线运动时,电荷的电势能增加 C、当电荷在 电场中移动时,电势能的改变量与零电势能点的选择无关 D、电荷在电场中的电势能与零势能点的选择无关 2、用m表示人造地球同步卫星的质量,h表示它离地面的高度,R0表示地球半径,g0表示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0表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则通讯卫星所受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大小是 ( ) A、0 B3R02 g0 ?04 C、mR02g0(R0+h)2 D、mg 0 3、物体A、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质量也相同,如图在大小相同与水平面的夹角也相同的恒力F1、F2的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移动相同的距离,则( ) A、F1和F2对物体所做的功相同 B、摩擦力对物体做的功相同 C、物体动能的增量相同 D、外力对物体做的总功相同。 4、a球用线悬挂且通过弹簧与球b相连,两球的质量相等。当两球都静止时,将悬线烧断,则下列论述中错误的是( ) A、线断瞬间,球a的加速度大于球b的加速度 B、线断最初一段时间里,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和弹性势能 C、在下落过程中,两小球和弹簧组成系统机械能守恒 D、线断的最初一段时间里,动能增量大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5、A、B是一条电场线上的两个点,一带负电的微粒仅在电场力作用下以一定初速度从A点沿电场线运动到B点,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甲所示。则这一电场可能是图乙中的 ( ) 6、如图所示,原来不带电的金属导体MN,在其两端下面都悬挂着金属验电箔;若使带负电 的金属球A靠近导体的M端,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 A.只有M端验电箔张开,且M端带正电 B.只有N端验电箔张开,且N端带 正电 C.两端的验电箔都张开,且左端带负电,右端带正电 D.两端的验电箔都张 开,且两端都带正电或负电 二、本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7、关于地球同步通讯卫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一定在赤道上空运行 B、各国发射的这种卫星轨道半径都一样 C、它运行的线速度一定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D、它运行的线速度介于第 一和第二宇宙速 8、如图所示,滑块以速率v1沿斜面由底端向上滑行,至某一位置后 返回,回到出发点时的速率变为v2,且v2 A、 全过程重力做功为零 B、在上滑和下滑两过程中,摩擦力做功相等 C、在上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等于下滑过程中摩擦力的平均功率 D、上滑过程中机械能减小,下滑过程 中机 械能增加 9、如图所示,两块相对的平行金属板M、N与电池相连,N板接地。在距离两板等远的一点P固定一个带负电的点电荷,如果将M板向上移一小段距离,则( ) A、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减小 B、点电荷所受的电场力增大 C、点电荷的电势能减少 D、点电荷的电势能增大 1 0、汽车的额定功率为90KW,路面的阻力为f,汽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则: ( ) A、如果阻力为 ,汽车最大速度为 。 B、如果汽车牵引力为原来的二倍,汽车的最大速度为2 。 C、如果汽车的牵 引力变为原来的 ,汽车的额定功率就变为45KW。 D、如果汽车以最大速度 做匀速直线运动,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就是90KW。 11、 a、b、c三个相同的粒子由同一点垂直场强方向进入偏转电场,其轨迹如图所示,其中b恰好飞出电场,由此可以肯定 ?( ) A、在b飞离电场的同时,a刚好打在负极板上 B、b和c同时飞离电场 C、进入电场 时,c 的速度最大,a的速度最小 D、动能的增量相比,c的最小,a和b的一样大 12、如图所示,虚线a、b、c代表电场中的三个等势面,相邻等势面之间的.电势差相等,即Uab=Ubc,实线为一带正电的质点仅在电场力作用下通过该区域时的运动轨迹,P、Q是这条轨迹上的两点,据此可知( ) A.三个等势面中,a的电势最高 B.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电势能较Q点大 C.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动能较Q点大 D.带电质点通过P点时的加速度较Q点大 三、简答题;每空2分,共16分. 13、采用重物自由下落的方法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g取10 m/s2) (1) 用公式 时对纸带上起点的要求是所选择的纸带第1、2两点间距应接近 . (2) 若实验中所用重锤质量m =1kg,打点纸带如图所示,打点时间间隔为0.02s,则记录B点时,重锤的速度vB = ________m/s(计算结果保留二位有效数字),重锤动能EkB = ______ __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从开始下落起至B点,重锤的重力势能减少量是 J(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 即使在实验操作规范,数据测量及数据处理很准确的前提下,该实验求得的ΔEP也一定略 ΔEk(填大于或小于),这是实验存在系统误差的必然结果,该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4) 根据纸带算出相关各点的速度v,量出下落的距离h,则以v2/2为纵轴,以h为横轴画出的图线应是下所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题共5小题;共62分。 14.(16分)天文工作者测得某行星 的半径为R1. 它有一颗卫星,轨道半径为R2,运行周期为T. 已知万有引力常量为G. (1)求该行星的平均密度; (2)要在该星球上发射一颗靠近表面运行的人造卫星,此 卫星的速度为多大? 15.(15分)一质量为5kg的物体在离地面高h=0.45米的A点沿光滑的圆弧形槽自静止下滑,并进入水平轨道BC,最终停止在C点,如图所示,BC段的滑动摩擦系数?=0.2,求: (1)物体滑到B点时速度大小;(2)物体在水平轨道上滑行的最大距离。(g取10m/s2) (3)若用一推力将该物体缓慢地由C点推到A点停下,则该推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 多少? 16. ( 16分)如图所示,一簇平行线为未知方向的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沿与此平行线成 角的方向,把1 C的负电荷从A点移到B点,电场力 做功为2 J,A、B间距为2cm 求: (1) 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2) 若B点电势为1V,则A点电势为多大? 电子处于B点时,具有的电势能是多少eV?它从A点移到B点,动 能增加多少eV? 17、(15分)如图所示,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个质量为m带负电的小球从斜轨道上的A点由静止滑下,小球通过半径为R的圆轨道顶端的B点时恰好不落下来.已知轨道是光滑而又 绝缘的,且 小球的重力是它所受的电场力2倍.求: (1)A点在斜轨道上的高度h为多少? (2)小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的最小压力为多少? 高一物理下学期期末测试题答案 1、C 2、C 3、A 4 、D 5、A 6、C 7、ABC 8、AB 9、AD 10、AD 11、ACD 12、BD 13、⑴2mm ⑵0.59m/s、 0.174J、 0.176J、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机械能守恒 (3)大于 重锤下落时受到空气阻力以及纸带受到打点计时器的阻力作用,重锤机械能减小。 (4 )C 14、解:(1) (2) 15、解:(1)mgh= mvB2 vB=3m/s (2) x=2.25m (3)WF -mgh=0-0 WF=45J 16、(1)2×102N/C,方向:沿着电场线向下(2)-1V,(3)-1eV , 2e V. 17、解析:(1)设小球到B点的最小速度为vB,则牛顿第二定律: ① 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② 由①②得 ③ (2)小球从A到C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 ④ 小球在C点时,牛顿第二定律: ⑤ 又因为 mg=2qE ⑥ 由③④⑤⑥ 得:N=3mg 牛顿第三定律F压力=3mg. 高一物理下学期教学计划 一、教学浅析 1、教材分析: 这学期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物理》必修1。必修1模块是高中物理常见的必修模块,所有学生都必须完成该模块的学习。本模块分为两个次要主题:运动描述、相互作用和运动定律。模块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高中物理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实验是高中物理的典型。通过这些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认识到实验在物理中的地位,以及实践在人类认识世界中的作用。全书共分四章,即第一章是运动的描述,第二章是匀速直线运动的研究,第三章是相互作用,第四章是牛顿运动定律。 2、学生分析: 今年的高三学生基础不错。除少数学生外,要求掌握基本概念和规律。大多数物理专业学生应该定位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适应科学探究的教学方法,培养正确的物理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形成相对完整的'牛顿力学体系。 3、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分析: 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用了以知识和观念为基础提高学生能力的方法:强调学生的课前准备,力求少说话,简洁,多思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要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的实验教学,加强对综合物理知识的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教育目标和任务 1、认真研究大纲和调整意见,实现编写教材的意图。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了解不同学生的主要学习障碍,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教学计划,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特别强调知识和能力的阶段,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这些是能力训练的基础。课堂例题和习题要认真筛选,不求尽善尽美,不求难,不求丰富,要精、少、活,强调例题和习题的教育教学因素,强调理解和应用。 3、加强教学和科研,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的重点应放在使学生科学地认识和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上。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来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4、通过观察实验和推理,总结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规律,同时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实验能力和从实验结果中总结物理规律的能力。 5、结合所学知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三、措施 1、严格执行教学部集体备课制度,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每周集体备课。首先,前一周安排的每个教学内容的主人和考生会向全组明确重点、难点、教学方法、主要例题、课后作业、教学案例等。然后全班老师讨论、提问、确认,形成一个联合案例。整个教师群体要统一教学进度和教学标准。 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强课堂教学模式探索。细化各章节的教学要求,明确每节课的课时分配和课时目标。对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讨论,确立突破的方法和途径。加强对各种课特别是探究课的研究。 4、选择练习。根据每节课的课堂目标,精心选择典型习题,实现知识点与习题的对应。分类整理课堂例题、课外巩固练习、小练习试题、章节复习题。注重提高学生能力的过程。 5、加强作业批改。通过作业批改,督促学生端正对课外学习的态度,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规范学生的回答。为课时目标的确定和分类教学指导提供依据。 6、加强学科组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通过听课和评课探索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选择题过程中,选题和考试一起进行;突破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时集思广益。 7、充分开发教学资源。加强实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实验室提供的设备,利用周围的资源开发有价值的小实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知识。收集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提高教学能力和效果。 8、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立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表达能力;举办学科竞赛促进学生专业发展。讲课介绍物理前沿和物理学家的生活,让学生了解科学的价值和意义。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