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的知识点分析 |
范文 | 相对而言,历史的学习较为枯躁,容易引起学习疲劳。在课堂教学之中穿插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或活动,可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综合能力,拓宽学生获得历史知识的信息渠道,活跃气氛,增加兴趣。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历史期中复习的知识点分析,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的知识点分析1 1、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的知识点分析2 重点:太平天国的兴起和发展、《天朝田亩制度》 难点:《天朝田亩制度》的评价、 太平天国运动的作用 1、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1864年; 2、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等创立的拜上帝教结合了:西方_教义、中国儒家思想、农民平均主义; 3、1851年,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 4、永安建制(永安分封诸王)标志着太平天国初步建立政权。 5、1853年定都天京,太平天国形成和清朝对峙的局面。 6、定都天京后,太平天国组织了北伐、西征、东征 7、太平天国革命纲领:早期有《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建国纲领,是几千年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也是无法实行的空想;后期有《资政新编》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8、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标志的是:1864年7月天京的陷落; 9、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第一次反封建反侵略的农_动。 10、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作用: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几千年农民战争的峰;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的探索;对后来的民主革命有重要影响。 高一历史期中复习的知识点分析3 一、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明朝产生 (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5.“闭关锁国”的表现:清代初年,厉行海禁、迁界,海外贸易陷入停顿;康熙晚期,禁止商人前往南洋贸易;乾隆开广州通商,特许“十三行”经营管理对外贸易 _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