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企业与劳动者 |
范文 | 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对象,这涉及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国家也在法律上进行了相关的法律保护,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企业与劳动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知识点:企业与劳动者 第一框 公司的经营 1.企业 (1)含义: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 (2)地位:它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国民经济的细胞; (3)类型: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并存,它们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国有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 (4)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①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分为个人独资、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三种; ②其中公司制是现代企业主要的典型的组织形式。 2.公司 (1)含义/基本特征:公司是依法设立的全部资本由股东出资,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注:自然人是以生命为存在特征的个人,每个人都是自然人。法人是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 (2)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3)成立公司的要求: 必须按照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法律上的承认。 (4)公司股东的权利: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选择管理者。 (5)公司应当履行的义务: ①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 ②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 ③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6)公司的组织机构 ①决策机构,它是股东大会及其选出的董事会,负责处理公司重大经营管理事务; ②执行机构,是总经理及其助手,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 ③监事机构,是监事会,对董事会和经理的工作进行监督。 ④三者间权责分明,互相制衡,可以有效地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和管理的科学性,使公司的发展具有充分的活力。 (7)公司制的优点: ①优点有三个:独立法人地位;有限责任制度和科学管理结构。 ②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革的意义:焕发了活力,增强了竞争力,更好地发挥了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3.我国法定的公司形式——两种: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两者最重要的区别是公司的资本是否划分为等额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不划分,股份有限公司必须要划分。 两者的其他区别详见下表: 有限责任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的资本 公司的资本不必划分为等额股份,股东转让出资必须征得其他股东的同意,出资转让较困难。 公司的资本必须划分为等额股份,并以股票形式加以表现,上市公司的股票可以自由流通、转让。 发起人数量 有50个以下股东出资设立,可以为1人。 应当有2人以上200人以下为发起人。 股东对公司 承担的责任 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出资可为货币,也可为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作价出资。 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股东表决权 按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出资额越大,表决权越大。 一股一票原则。 公司财务 不必向全社会公开。 上市公司必须向全社会公开。 注册资本限制 最低限额为3万元人民币。适用中小企业。 最低限额为500万元人民币。适用大中型企业。 股票的发行 不能发行股票,不能上市。 可以向全社会公开募股集资,可上市。 4.公司能否经营成功取决于哪些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4)企业应根据形势,走联合兼并之路。 5.什么是企业的兼并、联合与破产?分别有什么意义? (1)企业兼并 ①含义:是指经营管理好、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企业兼并那些相对劣势的企业; ②意义: A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以优带劣; B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2)企业联合是指企业之间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而实行的合营或合并。 (3)企业破产 ①含义:是指对长期亏损、资不抵债而又扭亏无望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 ②意义: A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进企业在破产的压力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 B可及时淘汰落后的产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第二框 新时代的劳动者 1.劳动 (1)含义:是劳动者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2)作用:是个人取得收入、获得生存的谋生手段;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我国劳动者分工不同,地位平等,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光荣属于劳动者。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就业 (1)意义: ①就业是民生之本; ②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 ④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是什么? ①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 ②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 ③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如何解决就业难的问题? ①党和政府: A根本措施是大力发展经济,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 B要从人们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 C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 ②劳动者个人: A应当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 B要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 ③提示:要注意以上四种就业观的区别 A自主择业观:是指根据个人的兴趣、专长和条件,自主选择职业。 它重点强调要发挥自己主动性、不等不靠。 B竞争就业观:是指要通过劳动力市场竞争,实现自己的就业。 它重点强调劳动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 C职业平等观:是指各种正当职业的劳动者,都是创造社会财富所必须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它重点强调职业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D多种方式就业观:现代市场经济和信息技术导致就业形式多样化,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更灵活。 3.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劳动者所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享有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 ②这些权益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 ③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④因为现实生活中存在大量侵犯劳动者权益的现象。 (3)如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劳动者个人: A自觉地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利的前提和基础; 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劳动者要依法签订劳动合同。) C还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 D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途径加以维护,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施加报复。 ②国家/政府: A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和监督检查力度; B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劳动合同制度; C加强宣传,做好舆论宣传工作,提高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法律意识; D规范和协调劳动关系,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③用人单位: A自觉增强法制意识和道德素质; B自觉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 C强化企业经营者素质,自觉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