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一数学知识点新总结
范文
    高一数学必修一的学习,是大家进行高中数学学习的基础,所以同学们必须学好这部分知识,打好数学学习的坚实基础。为帮助大家更好学习这部分知识点,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高一数学知识点新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知识点1
    一: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1、集合的含义: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整体。
    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简称为集。
    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
    (1)元素的确定性:集合确定,则一元素是否属于这个集合是确定的:属于或不属于。
    (2)元素的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是唯一的,不可重复的。
    (3)元素的无序性:集合中元素的位置是可以改变的,并且改变位置不影响集合
    3、集合的表示:{…}
    (1)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队员},B={1,2,3,4,5}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a、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a,b,c……}
    b、描述法:
    ①区间法:将集合中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
    {x?R|x-3>2},{x|x-3>2}
    ②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③Venn图:画出一条封闭的曲线,曲线里面表示集合。
    4、集合的分类:
    (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
    (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
    (3)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元素在集合里,则元素属于集合,即:a?A
    (2)元素不在集合里,则元素不属于集合,即:a¢A
    注意: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N-或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
    6、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1).“包含”关系(1)—子集
    定义: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
    7、集合的运算
    高一数学知识点2
    函数的概念
    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
    (1)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
    (2)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x∈A}叫做函数的值域.
    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法则
    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明确函数的定义域
    (2)图想像:确定函数图像是否连线,函数的图像可以是连续的曲线、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3)列表法:选取的自变量要有代表性,可以反应定义域的特征。
    4、函数图象知识归纳
    (1)定义: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以函数y=f(x),(x∈A)中的x为横坐标,函数值y为纵坐标的点P(x,y)的集合C,叫做函数y=f(x),(x∈A)的图象.C上每一点的坐标(x,y)均满足函数关系y=f(x),反过来,以满足y=f(x)的每一组有序实数对x、y为坐标的点(x,y),均在C上.
    (2)画法
    A、描点法:B、图象变换法:平移变换;伸缩变换;对称变换,即平移。
    (3)函数图像平移变换的特点:
    1)加左减右——————只对x
    2)上减下加——————只对y
    3)函数y=f(x)关于X轴对称得函数y=-f(x)
    4)函数y=f(x)关于Y轴对称得函数y=f(-x)
    5)函数y=f(x)关于原点对称得函数y=-f(-x)
    6)函数y=f(x)将x轴下面图像翻到x轴上面去,x轴上面图像不动得
    函数y=|f(x)|
    7)函数y=f(x)先作x≥0的图像,然后作关于y轴对称的图像得函数f(|x|)
    高一数学知识点3
    函数的基本性质
    1、函数解析式子的求法
    (1、函数的解析式是函数的一种表示方法,要求两个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时,一是要求出它们之间的对应法则,二是要求出函数的定义域.
    (2、求函数的解析式的主要方法有:
    1)代入法:
    2)待定系数法:
    3)换元法:
    4)拼凑法:
    2.定义域:能使函数式有意义的实数x的集合称为函数的定义域。
    求函数的定义域时列不等式组的主要依据是: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零;
    (2)偶次方根的被开方数不小于零;
    (3)对数式的真数必须大于零;
    (4)指数、对数式的底必须大于零且不等于1.
    (5)如果函数是由一些基本函数通过四则运算结合而成的.那么,它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都有意义的x的值组成的集合.
    (6)指数为零底不可以等于零,
    (7)实际问题中的函数的定义域还要保证实际问题有意义.
    3、相同函数的判断方法:①表达式相同(与表示自变量和函数值的字母无关);②定义域一致(两点必须同时具备)
    4、区间的概念:
    (1)区间的分类:开区间、闭区间、半开半闭区间
    (2)无穷区间
    (3)区间的数轴表示
    5、值域(先考虑其定义域)
    (1)观察法:直接观察函数的图像或函数的解析式来求函数的值域;
    (2)反表示法:针对分式的类型,把Y关于X的函数关系式化成X关于Y的函数关系式,由X的范围类似求Y的范围。
    (3)配方法:针对二次函数的类型,根据二次函数图像的性质来确定函数的值域,注意定义域的范围。
    (4)代换法(换元法):作变量代换,针对根式的题型,转化成二次函数的类型。
    6.分段函数
    (1)在定义域的不同部分上有不同的解析表达式的函数。
    (2)各部分的自变量的取值情况.
    (3)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交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4)常用的分段函数有取整函数、符号函数、含绝对值的函数
    7.映射
    一般地,设A、B是两个非空的集合,如果按某一个确定的对应法则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记作“f(对应关系):A(原象)---B(象)”
    对于映射f:A→B来说,则应满足:
    (1)集合A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B中都有象,并且象是唯一的;
    (2)集合A中不同的元素,在集合B中对应的象可以是同一个;
    (3)不要求集合B中的每一个元素在集合A中都有原象。
    注意:映射是针对自然界中的所有事物而言的,而函数仅仅是针对数字来说的。所以函数是映射,而映射不一定的函数
    8、函数的单调性(局部性质)及最值
    (1、增减函数
    (1)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的某个区间D内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那么就说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增区间.< p="">
    (2)如果对于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f(x)在这个区间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y=f(x)的单调减区间.
    注意:函数的单调性是函数的局部性质;函数的单调性还有单调不增,和单调不减两种
    (2、图象的特点
    如果函数y=f(x)在某个区间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在单调区间上增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上升的,减函数的图象从左到右是下降的.
    (3、函数单调区间与单调性的判定方法
    (A)定义法:
    任取x1,x2∈D,且x1<x2;< p="">
    作差f(x1)-f(x2);
    变形(通常是因式分解和配方);
    定号(即判断差f(x1)-f(x2)的正负);
    下结论(指出函数f(x)在给定的区间D上的单调性).
    (B)图象法(从图象上看升降)
    (C)复合函数的单调性
    复合函数:如果y=f(u)(u∈M),u=g(x)(x∈A),则y=f[g(x)]=F(x)(x∈A)称为f、g的复合函数。
    复合函数f[g(x)]的单调性与构成它的函数u=g(x),y=f(u)的单调性密切相关,其规律:“同增异减”
    注意:函数的单调区间只能是其定义域的子区间,不能把单调性相同的区间和在一起写成其并集.
    9:函数的奇偶性(整体性质)
    (1、偶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偶函数.
    (2、奇函数
    一般地,对于函数f(x)的定义域内的任意一个x,都有f(-x)=—f(x),那么f(x)就叫做奇函数.
    (3、具有奇偶性的函数的图象的特征
    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步骤:
    a、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是不对称,则是非奇非偶的函数;若对称,则进行下面判断;
    b、确定f(-x)与f(x)的关系;
    c、作出相应结论:若f(-x)=f(x)或f(-x)-f(x)=0,则f(x)是偶函数;
    若f(-x)=-f(x)或f(-x)+f(x)=0,则f(x)是奇函数.
    (4)利用奇偶函数的四则运算以及复合函数的奇偶性
    a、在公共定义域内,偶函数的加减乘除仍为偶函数;
    奇函数的加减仍为奇函数;
    奇数个奇函数的乘除认为奇函数;
    偶数个奇函数的乘除为偶函数;
    一奇一偶的乘积是奇函数;
    a、复合函数的奇偶性:一个为偶就为偶,两个为奇才为奇。
    注意:函数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具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首先看函数的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若不对称则函数是非奇非偶函数.若对称,
    (1)再根据定义判定;
    (2)由f(-x)±f(x)=0或f(x)/f(-x)=±1来判定;
    (3)利用定理,或借助函数的图象判定.
    10、函数最值及性质的应用
    (1、函数的最值
    a利用二次函数的性质(配方法)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b利用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
    c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判断函数的最大(小)值: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在区间[b,c]上单调递减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大值f(b);
    如果函数y=f(x)在区间[a,b]上单调递减,在区间[b,c]上单调递增则函数y=f(x)在x=b处有最小值f(b);
    (2、函数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同的单调性;
    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区间上有相反的单调性。
    (3、判断含糊单调性时也可以用作商法,过程与作差法类似,区别在于作差法是与0作比较,作商法是与1作比较。
    (4)绝对值函数求最值,先分段,再通过各段的单调性,或图像求最值。
    (5)在判断函数的奇偶性时候,若已知是奇函数可以直接用f(0)=0,但是f(0)=0并不一定可以判断函数为奇函数。(高一阶段可以利用奇函数f(0)=0)。
    高一数学知识点新总结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7: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