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一语文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归纳
范文
    在结束一天的课程之后,我们可以进行一个课后回忆,即在听课基础上把所学内容回忆一遍;精读教材,对教材理解得越透,掌握得越牢,学习效率也就自然提高了,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语文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归纳1
    1、对作者“囚绿”这个行为你是如何理解的?
    作者那份对绿的渴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自私之举,是对绿的施暴之举,是对生命的一种遏制、一种摧残。
    2、对被囚的“绿友”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你有什么启示?
    常春藤的不屈不挠;生命不可侵犯;万物各得其所,人为不可干扰;如果真的喜欢这个事物,那就给他(它)自由,让他在自然中求生存……
    3、如何理解文中的“生的欢喜”含义?
    不仅写出了“绿的枝条”当时的生长情况,“比在外边长得更快”,而且还写出了“我”有“绿友”为我做伴之后的心情,孤独的“我”,“并不感到孤独”,是绿藤,滋润了一颗等焦的心。
    4、作者为什么说常春藤“固执”?这表现了常春藤什么精神品质?
    固执指“尖端总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垄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或者说“向着阳光”。对光明的向往,执着的追求,不屈不挠的精神。
    5、作者一方面说自己“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另一方面却又称“魔念在我心中生长”,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的心情?请你写出来。
    “不能原谅自己的过失”是因为作者为了更好的亲近绿,引绿入室,但却伤了绿。作者在绿藤身上看到了生命的力量,觉得自己隐隐然做错了。但另一方面作者却仍然执著一念存着“魔念”,囚禁着绿,作者对绿藤对光明自由的追求没有能够有真正的理解。(能够明确的说出作者内心的矛盾意思对即可。)
    6、文中出现了“绿影”、“绿友”、“绿囚”,用词不同,含义有何不同?
    “绿影”指太阳照过常春藤的枝叶形成的影子;“绿友”指“我”囚禁的常春藤的两枝柔条;“绿囚”指不屈服于黑暗的顽强抗争的人。
    7、联系文中交待的历史背景,说一说课文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当时正处于抗战爆发的前期,日本帝国主义_的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全国人民需要紧密地团结起来,反抗日本的侵略。本文通过对“绿囚”的赞美,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服于任何黑暗势力的抗争精神。
    8、联系上下文,说说下面句子中“珍重”词语的深刻含义。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珍重”一词隐含了对顽强抗争精神的敬重和对光明与自由的珍惜与向往。
    9、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文章写出了绿枝条的憔损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得非常细致逼真。同时也写了“我”的“魔念”:“我渐渐为这病损的枝叶可怜,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对生命(包括植物生命)怀有怜惜之情,而“我”却缺乏对外界生命的同情怜悯之心。“魔念”反映了“我”的一种自私和偏执、较为阴暗的心理。当然,所谓自私、偏执、阴暗心理,也是有限度的,“我”最后还是开释了绿枝条。
    10、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含义:
    (1)如何理解作者说的“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作者喜欢绿,把绿看作是生命力的象征、希望的象征和快乐的象征。作者说“在这古城中我是孤独而陌生”,他需要有陪伴,而象征着生命和快乐的绿枝条便成了他的惟一的“朋友”,因而他说“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2)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
    这两句话点明了绿色的象征意义和作者对绿色的挚爱。作者的赞美、歌颂之情蕴含其中。
    (3)临行前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绿枝条与作者一道经受折磨,但最后都获得自由。作者把绿枝条当作人来赞美、歌颂,其实是对一种坚强高尚的精神品格的认定和追求。“不屈服于黑暗”是对绿枝条的称赞,也是作者自己心灵的写照。
    (4)“我好像发现了一种‘生的欢喜’,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我”把绿色拖进“我”的房间,它伸展得更长,长得更快,它的顽强、执著,生命力旺盛,让“我”看到了“生的欢喜”,也隐含了“我”对自由、光明的向往。故此,它又超过了任何种的喜悦。
    (5)“有一天,得重和它们见面的时候,会和我面生吗?”
    表面上写自己离开北平后还一直挂念曾被自己幽囚的绿色,极写了对绿色的思念,其实该句还含蓄地表达了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和牵挂。
    高一语文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归纳2
    【原文欣赏】《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翻译: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
    简介:
    《涉江采芙蓉》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之一。
    背景:
    两汉时期,经学成为士人跻身朝堂、谋求功名的重要资本。于是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游学求宦。但是对于如此众多的士人而言,官僚机构的容纳能力实在太有限了,这必然形成一种得机幸进者少、失意向隅者多的局面。于是一个坎凛失意的文人群体便产生了,这就是《古诗十九首》中的“游子”和“荡子”。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的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本诗即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字词:
    1.芙蓉:荷花的别名。
    2.兰泽:生有兰草的沼泽地。
    3.遗(wèi):赠。
    4.远道:犹言“远方”。
    5.还顾:回顾,回头看。
    6.旧乡:故乡。
    7.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
    8.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
    9.终老:度过晚年直至去世。
    练习题:
    1、简要回答诗人为何忧伤?
    2、《涉江采芙蓉》里写“采芙蓉”赠给所思之人,这对全诗在营造意境上有什么作用?以花草赠给亲朋是古人常有的一种行为,你对这种行为怎样理解?
    3、试写出本诗的主旨。
    答案:
    1、①诗人远离家乡与思念的人分离;②他想回到家乡,但长路漫漫,欲归不得;③他与思念的人都深爱和思念对方,但却不能相聚。
    2、芙蓉,即荷花。荷花给人以清幽、高洁的感觉。屈原的作品里也视“荷”为香草,认为它具有美好的品质。因此,起首“涉江采芙蓉”一句,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
    花草娇嫩美丽,同时又给人欣欣向荣的感觉。以花草赠亲朋,既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
    3、诗人借江上的芙蓉与芳草起兴,流露出对爱人的思念,并抒发了欲归不得的哀伤或惆怅之情。
    高一语文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归纳3
    一、掌握下列重点词语
    1、既望:七月既望(农历十六。既,过了。望,农历每月十五)
    2、少焉: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不多一会儿)
    3、如:纵一苇之所如(往)
    4、凌:凌万顷之茫然(越过)
    5、御:浩浩乎如冯虚御风(驾)
    6、溯:击空明兮溯流光(逆流而上)
    7、予怀:渺渺兮予怀(我的心)
    8、倚:倚歌而和之(循、依)
    9、方、破:方其破荆州(当;占领)
    10、下:下江陵(攻下)
    11、渚:渔樵于江渚之上(江边)
    12、卒、消长:而卒莫消长也(到底;消减和增长)
    13、适: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享受)
    14、狼藉:杯盘狼藉(凌乱)
    15、白:不知东方之既白(亮)
    二、通假字
    1、属:举酒属客(通"嘱",劝酒)
    2、冯:浩浩乎如冯(píng)虚御风(通"凭",乘)
    3、缪:山川相缪(通"缭",环绕,盘绕)
    三、一词多义
    1、望:
    ①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②西望夏口(向远处看,眺望,动词)
    2、长:
    ①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②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3、然:
    ①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②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4、于:
    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②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③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④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事,连词)
    5、白:
    ①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②不知东方之既白(亮,形容词)
    6、歌:
    ①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②歌曰(歌词,名词)
    ③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
    四、词类活用
    1、羽:羽化而登仙(名作状,像长了翅膀似的)
    2、舞:舞幽壑之潜蛟(使动,使……起舞)
    3、泣:泣孤舟之嫠(lí)妇(使动,使……哭泣)
    4、正:正襟危坐(使动,整理,端正)
    5、南、西:乌雀南飞……西望夏口(名作状,朝南、往南;朝西,往西)
    6、下:下江陵(名作动,攻下)
    7、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作动,砍柴)
    8、侣、友: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五、古今异义的词
    1、徘徊:徘徊于斗牛之间(①古义:明月停留。②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美人:望美人兮天一方(①古义:内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②今义:美貌的人。)
    3、凌:凌万顷之茫然(①古义:越过。②今义:欺侮。)
    4、子: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①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②今义:儿子)
    六、句式
    1、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介宾短语后置)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3、徘徊于斗牛之间(介宾短语后置)
    4、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5、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6、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7、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
    8、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判断句)
    9、固一世之雄也(判断句)
    10、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
    1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介宾短语后置)
    12、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13、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七、难句翻译
    1、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译: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
    2、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译: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来,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译:我们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
    4、客有吹洞萧者,倚歌而和之。
    译: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按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lí)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译:本来是一位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
    7、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páo)樽以相属。
    译:何况我和你在江洲之上捕鱼打柴,与鱼虾结伴,和麋鹿做朋友,驾着一只苇叶般的小船,举起匏樽互相劝饮。
    8、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以共适。
    译:这是大自然无穷无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共同享用它们。
    高一语文期末必考的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一语文上册期末必备知识点
    ★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知识点
    ★ 高一下册期末知识点整理语文
    ★ 高一语文下册期末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高一期中必考语文知识点大全
    ★ 高一上学期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
    ★ 高一语文期末总复习知识点
    ★ 高一语文重点知识归纳基础总结
    ★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归纳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