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高一语文学必修四考试知识点
范文
    不断前进的人需要理想的武装,不停创造的人需要知识的滋养。学习的成功与失败原因是多方面的,要首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才能受到鼓舞,找出努力的方向。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一语文学必修四考试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你!
    高一语文学必修四考试知识点1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与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2、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
    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4、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5、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6、不顾思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7、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旃”通“毡”,毛织的毡毯)
    8、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9、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10、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11、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1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13、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4、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辞别。)
    15、请毕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驩”通“欢”,欢聚)
    16、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7、阴知_党名姓,一时收禽。(“禽”通“擒”,逮捕,拘押)
    18、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员”通“圆”,直径;“尊”通“樽”,酒杯)
    高中语文必修四古文一词多义
    负:①秦贪,负其强。(倚仗,凭借)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④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⑤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⑤单于使使晓武(派)(使者)
    引:①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援引,引用)②左右欲引相如去(牵,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引申为调转)④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徒: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侥幸)
    ②而君幸于赵王(宠幸)
    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而,连词)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固:①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坚决,坚持,执意)
    ②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巩固)
    ③汝心之固,固不可彻(顽固,固执)
    ④而戍死者固十六七(本来)
    ⑤秦孝公据崤函之固(坚固,特指地形险要和城郭坚固,易守难攻。)
    观: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景象)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征: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
    因:①因人京师(连词,表顺承关系,于是,接着)
    ②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介词,由,从)
    ③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介词,通过)
    ④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介词,趁、乘机)
    ⑤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就、因此,连词,表示顺承)
    ⑥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介词,通过、经由)
    以:①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的时候)
    ②匈奴以为神(把)
    ③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因为)
    ④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用)
    ⑤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城予赵(凭)
    乃:①十年乃成(才)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然、却)
    ③遂乃研核阴阳(就)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辟: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躲避)
    ③唇吻拿辟仁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制: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古今异义词】
    1、拜为上卿(被授予官职)
    2、欲勿与,即患秦兵之来(忧虑,担心)
    3、请以咸阳为赵王寿(向人敬酒或献礼)
    4、请指示王(指给……看)
    5、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离开)(亲人,包括父母和内外亲属)
    6、于是相如前进击(上前进献)
    7、布衣之交(平民)
    8、传以示美人及左右(指秦王的嫔妃)(指近臣和侍从)
    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扬言,到处说)
    10、汉亦留之以相当。(抵押)
    11、闻汉天子甚怨卫律(痛恨)
    12、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13、我丈人行也。(老人,长辈)
    14、欲因此时降武。(趁这时)
    15、独有女弟二人(妹妹。今一般不连用。)
    16、且陛下春秋高(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1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8、稍迁至移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财物)
    2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正当、适逢)
    21、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亲近的侍臣)
    22、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地征召)
    23、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栽培,提拔)
    24、扶辇下除,触柱折辕。(殿阶)
    25、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不应召)
    26、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官吏初到任)
    27、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应荐)
    高一语文学必修四考试知识点2
    一、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5.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6.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7.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8.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9.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沾:通“沾”,沾湿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10.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11.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12.毕今日之驩驩:通“欢”。
    13.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女:通“汝”你
    14.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县:通“悬”悬挂
    二、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差不多。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幸蒙其赏赐。赏赐:古义:照顾。今义:奖赏物品。
    5.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因为这个。
    6.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7.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8.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9.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10.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1.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2.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3.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4.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5.卧起操持。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16.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假:古义:临时充任今义:虚假
    17.来时太夫人已不幸。不幸:古义:对去世的委婉说法。今义:指灾祸
    18.明年,陵降,不敢求武。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后一年。
    三、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投降。
    (7)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8)屈节辱命屈:使……屈身辱:使……受辱
    (9)别其官署常惠等别:使……分开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雨。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四、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单于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4)给其衣食食:食物。
    ⑤发
    (1)方欲发使送武等发:打发。
    (2)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发:发动。
    (3)恐前语发发:被揭发。
    ⑥乃
    (1)见犯乃死,重负国乃:副词,才
    (2)恐汉袭之,乃曰乃:副词,于是、就
    五、特殊句式
    ①倒置句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送留在汉者匈奴使”。
    (2)为降虏于蛮夷。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于蛮夷为降虏”。
    (3)何以汝为见。宾语前置句和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见汝为”
    (4)子卿尚复谁为乎。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子卿尚复为谁乎”。
    (5)何以复加。介宾倒置句,正常语序“以何复加”。
    (6)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募百余人士、斥候俱”
    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非汉所望也。
    (3)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③被动句
    (1)见犯乃死,重负国
    (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3)皆为陛下所成就
    (4)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5)武留匈奴凡十九岁
    ④省略句
    (1)后随浞野侯没湖中
    (2)单于子弟发兵于战
    (3)使牧羝
    (4)会缑(gōu)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5)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
    高一语文学必修四考试知识点3
    1、予虽浩然无所愧怍,然微以自文于君亲。
    译:我虽然正气凛然,没什么惭愧的,但在君主和双亲面前,却没有一点事功来掩饰自己的罪过。
    2、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译:这五个人受斩刑的时候,神情昂然,喊着巡抚的名字而骂他,谈笑着死去。被砍下的首级放在城上,脸色没有一点改变。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
    译:然而这五个人生在民间,平时没有受到过诗书的教诲,却能为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4、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译:所以,我和同社的各位先生,惋惜这座坟墓空有那块石碑,就替它写了这篇碑记,也借以说明死生的重大意义,平民也对国家有重要的作用啊。
    5、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译:因为郑文公曾对晋文公无礼,而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
    6、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译:他已经把郑国当作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他西边的疆界。
    7、阙秦以利晋,惟君图之。
    译:损害秦国而让晋国受益,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8、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
    译:我虽然十分愚笨,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何况像您这样明智的人呢!
    9、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
    译:竭尽诚意,那么即使像吴、越那样敌对的国家也能结为一个整体;傲视他人,那么骨肉至亲也会疏远得像陌路之人。
    10、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
    译:那么,聪明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智谋,勇敢的人就会竭尽他们的力量,仁爱的人就会播散他们的恩惠,诚实的人就会奉献他们的忠诚。
    11、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赢。
    译:范增多次向项王使眼色,再三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暗示项王,项王沉默着没有反应。
    12、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译:做大事不必顾及小节,讲大礼不必计较小的谦让。
    1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现在人家正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则好比是鱼肉,还告辞干什么呢?
    1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我们离开父母兄弟来侍奉您的原因,只是因为仰慕您高尚的品德。现在您和廉颇同在朝廷做官,廉说出无理的话,但您却害怕躲避他,害怕得太过分了。就
    是一般人对这种情况尚且感到羞耻,更何况是将相呢!我们没有才能,请允许我们告辞离开吧!
    15、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但是我考虑,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用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现在如果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以国家之急为先而以丝绸为后啊!
    16、鄙贱之人,不知宽之至此也!
    译:我这个粗陋卑贱的人,不知道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呀!
    17、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译:上面执政的人抓获他之后就会惩罚他。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损人利己。
    18、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
    译:现在的不仁义是攻打别的国家,却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就这件事情称赞它,说它是义举。
    19、故择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译:所以抛弃古代君王的现成的法令,而效法他们制定法令制度的根据。
    20、雍水暴益,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
    译:雍水猛涨,楚国人不知道,顺着标记在黑夜趟水过河,淹死的有一千多人,士兵们惊骇的声音如同高大的房屋倒塌一样。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4: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