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一语文必修知识点笔记 |
范文 |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学习方法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高一语文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高一语文必修二必考知识点 (一)通假字 1.长乐王回深父。父,通“甫”,古代对男子的美称。 (二)词类活用 1.始舍于其址。舍: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 2.名之曰褒禅。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3.有泉侧出。侧:名词作状语,在一侧。 4.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形容词用作名词,深度。 5.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穷尽,走到头。 6.而其见愈奇。见:动词作名词,见到的景象。 7.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至:动词用作名词,到达的人。 8.火尚足以明也。明: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9.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形容词作动词,尽情享受。 10.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形容词用作名词,险远的地方。 11.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 名:名词作动词,说明白。 (三)文言固定句式 1.其孰能讥之乎?(难道……吗?) 2.何可胜道也哉!(哪里……呢!) 3.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就是……的缘故。) (四)省略句、判断句 1.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之以怠。(宾语) 2.余于仆碑,又以之悲夫古书之不存。(宾语) 3.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4.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高一语文必修三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通“斑”,此处指头发花白)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同“途”,道路) (5)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仅仅) 2.特殊词义 (1)河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2)邻国之民不加少(副词,更、更加) (3)直不百步耳(只是,不过) (4)数罟不入洿池(细密) 3.一词多义 (1)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食:前一个为动词,吃;后一个为名词,食物) (2)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译(几,若干) 数罟不入洿池(密)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数目) 扶苏以数谏故(屡次) (3)直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不过)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弯曲) 系向牛头充炭直(通值,价钱) 高一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虚词归纳 ⑴之 纵一苇之所如(助词,取独)万顷之茫然(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扣舷而歌之(音节助词)倚歌而和之(代词,代“歌”) 哀吾生之须臾(助词,取独)苟非吾之所有(助词,取独) ⑵于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介词,在)月出于东山之上(介词,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介词,被)托遗响于悲风(介词,给) ⑶其 而不知其所止(代词,它,指“一苇”)其声呜呜然(代词,那) 何为其然也(代词,指箫声)方其破荆州(代词,他,指曹孟德) ⑷而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连词,表转折)侣鱼虾而友糜鹿(连词,表并列) 耳得之而为声(连词,表顺承)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连词,表修饰) 特殊句式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句) 游于赤壁之下(状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定语后置) 何为其然也?(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而今安在哉?(宾语前置,介词宾语前置) 寄(如)蜉蝣于天地,渺(如)沧海之一粟。(谓语省略,省略句)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判断句)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固一世之雄也——“也”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非”为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非”标志的判断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于”表被动的被动句 (其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省略句 (其声)舞幽壑之潜蛟——省略句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