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电子课本
范文
    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些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电子课本,仅供参考。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化学电子课本
    
    
    
    完整版请移至官方“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查看下载
    九年级下册化学重要知识点
    一、电离方程式
    H2SO4=2H++SO42-
    NaOH=Na++OH-
    Al2(SO4)3=2Al3++3SO42-
    二、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
    生石灰——CaO
    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
    纯碱、口碱——Na2CO3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胆矾、蓝矾——CuSO4.5H2O
    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氨水——NH3.H2O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H) Cu Hg Ag Pt 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
    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
    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粘稠的油状液体。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出大量的热。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九、酸与碱的通性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十、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完)
    九年级下册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相对原子量:H ——1,C ——12,O ——16,N ——14,Cl ——35.5,K ——39,Cu ——64
    1. 从宏观角度来说,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 )
    A .有气体产生 B. 发光、发热 C. 颜色发生变化 D. 有新物质产生
    2. 从微观角度来说,物理变化的实质是 ( )
    A. 原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B. 原子的个数发生变化
    C. 分子的个数发生变化 D. 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的距离发生变化
    3. 下列古代诗句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千锤万凿出深山”
    C. “烈火焚身浑不怕” D. “蜡炬成灰泪始干”
    4. 固定装有粉末药品的试管时,通常试管口低于试管底部,这是因为( )
    A. 防止气体不易导出,因为氧气比空气重
    B. 防止湿存水倒流回试管底部,导致试管炸裂
    C. 为了方便酒精灯加热
    D. 为了使药品均匀平铺在试管底部
    5.下列提纯方法中,可用来分离KClO 3制O 2反应后MnO 2和KCl 的是 ( )
    A. 过滤 B. 蒸发 C. 蒸馏 D. 重结晶
    6. 某同学欲配置10%的NaCl 溶液,在用量筒量取水的过程中仰视读数,则最终得到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 )
    A .等于10% B. 大于10% C. 小于10% D. 无法确定
    7. 实验室里,可以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仪器为 ( )
    A .圆底烧瓶 B. 烧杯 C. 燃烧匙 D. 锥形瓶
    8. “Li ”不能表示( )
    A .单质锂 B. 一个锂分子 C. 一个锂原子 D. 锂元素
    9. 下列物质,直接由原子构成的是 ( )
    A .Si B. FeO C. ZnCl2 D. H2O 2
    10. 对于KClO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1 B. 该分子中含有一个臭氧分子
    C. 式量为122.5 g/mol D. 含有氧元素
    11. 下列物质,不是自来水厂用来净水的物质 ( )
    A .Cl 2 B. 胆矾 C. 明矾 D. 活性炭
    12. 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 ( )
    A. 金刚石与石墨 B. SO2与SO 3 C. 氧气与臭氧 D. 红磷与白磷
    13. 下列哪项措施一定能够增加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量 ( )
    A. 搅拌 B. 升温 C. 增加溶剂 D. 将物质研碎
    14. 制备下列气体时,可以用(瓶口)向上排空气法的是 ( )
    A. CO B. O2 C. NH3 D. H2
    15.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的质量保持不变
    B. MnO 2可作H 2O 2分解制O 2过程的催化剂
    C. 催化剂都加快反应速率
    D. 催化剂实际上也参加到反应过程之中
    16. 下列生活中的现象,不属于缓慢氧化过程的是 ( )
    A. 煤气燃烧 B. 食物变质 C. 钢铁生锈 D. 人体变老
    17. 下列各组物质,不能用石蕊鉴别开来的是 ( )
    A. NaCl溶液和蒸馏水 B.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石
    C. Na2CO 3溶液和NH 4Cl 溶液 D. 稀硫酸和KCl 溶液
    18. 下列固体物质发生变化的前后,质量不变的是 ( )
    A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 B. 铁丝生锈 C. 石灰石焙烧 D. 矿石粉碎
    19. 下列对各燃烧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 铁丝在O 2中燃烧:火星四射 B. 硫粉在O 2中燃烧:蓝紫色火焰
    C. 碳粉在O 2中燃烧:发出白光 D. 红磷在O 2中燃烧:大量白雾
    20. 下列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
    → CaCO 3↓+ H2O A .CO 2 + Ca(OH)2
    B .S + O2 → SO 2 点燃
    → Cu(OH)2↓ + Na2SO 4 C. CuSO4 + 2 NaOH
    D. CaCO3 → CaO + CO2↑
    二、填空题(共25分)
    21.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结构和性质的自然科学。(1分)
    22. 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分别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其中温度最高的为_______,
    原因是与空气中的._______(化学式)接触最充分。(2分)
    23. 某同学用天平称量一定量的固体时,将药品和砝码的次序放反,结果称出的质量为5.3 g,已知1.0 g以下为游码读数,则药品的实际质量为_______。
    24. 已知一定量的H 2O 和H 2O 2中所含的H 原子个数相同,则O 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_。
    25. 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有_________,正确化学式的名称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A .NH 4NO 3 B. Na2OH C. FeSO4 D. HCO3 E. H2PO 4 F. K2CO 3 焙烧
    26.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负极得到的气体为_____(化学式),正负极气体的体积比为_______。
    27.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KMnO 4制备O 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 配平下列化学方程式:(2分)
    → _____Fe + _____CO2 (1)_____CO + _____Fe2O 3
    → _____Al(NO3) 3 + _____AgCl(沉淀) (2)_____AlCl3 + _____AgNO3
    29. 护肤品中一般都含有一种物质叫作“甘油”,它具有较好的润滑性。已知该物质的分子
    式为C 3H 8O 3,它由______种元素组成,C 和O 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摩尔质量为______,46 g甘油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2分)
    30. 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满足的三个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1. 已知CuSO 4·5H 2O 中H 2O 的质量分数为36%。某温度下,将10 g CuSO 4·5H 2O 投入
    到6.4 g水中,固体全部溶解形成溶液,则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32. 右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t1℃时,100 g水中溶解20 g甲,溶液刚好饱和;那么,50 g水中
    溶解_____ g乙,溶液达到饱和。
    (2) t2℃时,比较两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_________。
    (3) 若甲中含有少量乙,提纯甲可用的方法是________。
    33. 根据分散质的溶解性和状态,分散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三、实验题(15分,第34题11分,第35题4分)
    34. 右图为CO 还原CuO 的实验装置图,请回答:
    (1)所用到的实验仪器有哪些?(2分)
    (2)该实验过程体现的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2分)
    (3)A 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物中,氧化剂是_________。(2分)
    C 处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物中,还原剂是______。(2分)
    (4)实验结束后,B 处试管增重2.2 g。求A 处生成的Cu 的质量。(3分)
    35. 某温度下,将150 g KNO3溶液蒸发掉50 g水,有10 g 晶体析出;再蒸发掉20 g水,析出5 g晶体。求(1)该温度下KNO 3的溶解度S ;(2)剩余溶液中KNO 3的质量分数ω。
    初三下册化学教学计划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化学课外活动,对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阔知识视野,培养和发展能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等都是很有益的。因此,特制定本年度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课标”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积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中,将新课程的理念贯彻到教学实践中去,注重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得学生能在实验中用探究的方法去学习,领会知识的内涵,争取将实验教学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课。备课是教学的前期工程,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备课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备课将按照以下步骤和要求进行。
    1、备课标。
    (1)实验教学的任务;
    (2)实验教学的目的`;
    (3)实验教学的要求;
    (4)实验教学规定的内容。
    2、备教材。
    (1)熟悉教材中实验的分布体系。
    (2)掌握教材中的实验和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3、备教法。
    教有法而无定法,实验教学的教法应牢固树立准确、示范、讲解与操作协调一致的原则。
    4、备学生。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对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点、认识和思维水平以及对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实验进行分析、研究,对实验教学将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5、实验教学前的准备。
    (1)演示实验:
    a、掌握实验原理。
    b、熟悉实验仪器。
    c、选择实验方法。
    d、设计实验程序
    e、实验效果的试做。
    (2)学生实验:
    a、制定学生实验计划。
    b、实验环境的准备。
    c、实验器材的准备
    d、指导学生准备。
    6、编写教案。
    第二、仔细组织教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课堂调控是关键的一个环节。因此,教学的开始强化课堂纪律很有必要,其次是引入新课题,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要求、原理、方法步骤,使学生了解观察的重点。教师在引导指点学生观察时,讲解要与演示恰当配合,讲解要抓住重点、难点和关键,语言要精辟、简要、准确,操作要熟练、规范。注意随时调控课堂的方方面面,保持课堂充满教与学协调和谐的运转机制。学生实验课的教学:实验前进行指导、实验中巡回指导、实验后总结和作业布置。
    第三、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组织和开展课外科技活动是实验教学的延伸,能促进师生动手动脑,发挥学生特长,又能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5 1:0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