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初二物理知识点2021 |
范文 | 天才就是勤奋曾经有人这样说过。如果这话不完全正确,那至少在很大程度上是正确的。学习,就算是天才,也是需要不断练习与记忆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二物理的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第一章机械运动 常考点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位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 工具:刻度尺、秒表 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 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 常考点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停止,该现象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来,此时障碍物到听者的距离至少为17m。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亮,原因是屋子空间比较小造成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不足0.1s最终回声和原声混合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定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敌方潜水艇的远近测量中要先知道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测量方法是:测出发出声音到受到反射回来的声音讯号的时间t,查出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则发声点距物体S=vt/2。 初二年级上册期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一、温度 1、定义: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2、单位: ①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热力学温度. ②常用单位是摄氏度(℃)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沸水的温度为100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叫1摄氏度某地气温-3℃读做:零下3摄氏度或负3摄氏度 ③换算关系T=t+273K 3、测量——温度计(常用液体温度计) ①温度计构造:下有玻璃泡,里盛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内有粗细均匀的细玻璃管,在外面的玻璃管上均匀地刻有刻度. ②温度计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进行工作. ③分类及比较: 分类 实验用温度计 寒暑表 体温计 用途 测物体温度 测室温 测体温 量程 -20℃~110℃ -30℃~50℃ 35℃~42℃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红) 酒精(红) 水银 特殊构造 玻璃泡上方有缩口 使用方法 使用时不能甩,测物体时不能离开物体读数 使用前甩可离开人体读数 ④常用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它的量程,判断是否适合待测物体的温度;并认清温度计的分度值,以便准确读数.使用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稍候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练习:◇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做大目的是:温度变化相同时,体积变化大,上面的玻璃管做细的目的是:液体体积变化相同时液柱变化大,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读数准确.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苏科版 常见的测量工具有:刻度尺、量筒、天平、停表、电流表、温度计。 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米等于光在真空中1/299792458秒的时间所传播的距离。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1分米=0.1米 1dm=0.1m 1厘米=0.01米 1cm=0.01m 1毫米=0.001米 1mm=0.001m 1微米=0.000001米 1um=0.000001m 误差:即使测量的方法正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不可避免地会有些差异,这个差异叫做误差。 体积的测量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0.001立方米 1立方厘米=0.000001立方米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 中和——如果让两个带等量的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物体将恢复成不带电的中性状态,这种现象叫做正负电荷的中和。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常见的导体有哪些? 所有的金属、人体、石墨、大地以及各种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常见的导体; 常见的绝缘体有哪些? 玻璃、塑料、橡胶、陶瓷、油等是常见的绝缘体。 什么条件下绝缘体会变成导体? 在一般情况下不导电的玻璃,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也会变成导体。干燥的木头不导电,潮湿的木头却能导电。因此,平时要注意保持电器绝缘部分的干燥,以防止发生漏电和触电事故。 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物理学中,把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电源——能持续供给电流的装置叫做电源。 用电器——利用电流进行工作的器件叫做用电器。 要使电流通过灯泡,必须用导线把干电池和灯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回路。为了随时能控制灯泡的发光和熄灭,还必须安装电键(开关)。 电路——由电源、用电器以及导线、电键等元件组成的电流回路,叫做电路。 通路——电键闭合时,电路是处处连通的。处处连通的电路叫做通路。 开路——电键断开时,电路中没有电流,断开的电路叫做开路。 短路——使用电源时,决不允许导线直接连在电源的正负极间,否则电流将很强,会使导线和电源发热导致损坏电源甚至会引起火灾。这种情况叫做短路。 电路图——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电路连接情况的图,就是电路图。 串联——像图2-21(见书)那样,把两个小灯泡顺次连接在电路里的连接方法,叫做串联。 并联——像图2-22(见书)那样,把两个小灯泡并列连接在电路两点间的连接方法,叫做并联。 磁性——能吸引铁屑的性质叫做磁性。 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做磁体。 永磁体——天然磁体和人造磁体都能够长期保存磁性,它们都是永磁体。 磁极——磁铁上磁性的部分叫做磁极。 南极、北极——支撑起来的磁体停止转动后,指南的磁极叫做(指)南极,也称S极;指北的磁极叫做(指)北极,也称N极。 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磁化——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磁化。 磁场——一般说来,在任何磁体周围都存在着对其他磁体发生作用的空间区域,我们通常就说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