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范文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所著的一篇的山水小品,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知识点,仅供参考。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原文
    【作者】吴均 【朝代】南北朝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译文
    风和烟都散尽了,天和山是一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奇异的山水,独一无二。
    江水都是青白色,千丈深的地方都能看得清楚。游动的鱼儿和细碎的沙石,也可以看得清清楚楚,毫无障碍。湍急的水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都在相互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百鸟互相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蝉儿和猿猴也长时间地叫个不断。极力追求名利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遮蔽着,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可以(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一课《与朱元思书》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吴均长于描写山水景物,风格峻拔清新,时人纷纷效仿,称为“吴均体”。
    二、文章思想内容
    本文作者从行船游江的实见实感出发,由远及近地着力描绘了富春江的水光山色,抒发了作者对官 场的厌倦、对功名利禄的鄙视以及希望寄情山水的思想情感。
    三、重点字词
    【字音】
    缥碧(piǎo) 急湍(tuān)
    轩邈(xuānmiǎo) 泠泠(líng)
    嘤嘤(yīng) 鸢飞(yuān)
    戾天(lì) 经纶(lún) 窥谷(kuī)
    【通假字】
    (1)蝉则千转不穷(通“啭”,鸟鸣,文中指蝉鸣)
    (2)窥谷忘反(通“返”,返回)
    【古今异义】
    (1)一百许里
    古义:附在整数词之后,表示约数。
    今义:应允,或者,可能。
    (2)鸢飞戾天者
    古义:至,到达。
    今义:罪过,乖张。
    (3)经纶世务者
    古义:筹划,治理。
    今义:比喻规划、管理政治的才能。
    【一词多义】
    (1)绝
    猿则百叫无绝(动词,穷尽、断绝)
    天下独绝(形容词,绝妙)
    (2)上
    负势竞上(动词,向上生长)
    横柯上蔽(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3)直
    直视无碍(形容词,一直)
    争高直指(形容词,笔直)
    (4)百
    一百许里(数词,指十个十)
    猿则百叫无绝(数词,极言其多。这里指不停地,相当于副词。)
    (5)无
    直视无碍(副词,没有)
    猿则百叫无绝(副词,不)
    【词类活用】
    (1)负势竞上
    名词做动词,向上生长
    (2)互相轩邈
    形容词做动词,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3)任意东西
    名词做动词,向东或向西
    (4)风烟俱净
    形容词做动词,消净,散净
    (5)横柯上蔽
    方位名词做状语,在上面
    (6)猛浪若奔
    动词做名词,飞奔的马
    (7)望峰息心
    动词使动用法,使……平息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从流飘荡,任意东西(省略主语“小船”)
    (2)急湍甚箭(省略介词“于”,应为“急湍甚于箭”)
    倒装句
    鸢飞戾天者(后置定语,应为“飞戾天之鸢者”)
    四、重点问题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触景生情、以情明志,既从侧面表现了富春江山水的魅力,又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
    (2)作者在文中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有什么作用。
    作者描写了山中的各种声音,表面上看来热闹异常,其实却是以闹写静,显示出山深无人的幽静。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为后文的“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埋下伏笔,强调大自然对人潜移默化的作用,也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教案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学习重点】
    1、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志趣美、语言美。
    【学习难点】
    理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含意。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壮美,无数名山大川像熠熠生辉的瑰宝,装扮着中华大地,引得历代文人墨客为之歌唱。这里是富春江的几张图片(看课件2),让我们聚焦富春江。唐代许多大诗人都慕名来到这里,并挥毫泼墨,留下了许多精美的诗作,后人把它叫做“唐诗之路”。为什么那么多诗人会聚首这里,这恐怕得益于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请看学习目标(看课件3)
    1、能正确朗读、译讲、背诵课文。
    2、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任务比较艰巨,但我相信同学们一定能紧张地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下面先检查预习情况,知道本文作者的举手?(预习时注意了课下 注释,很好!)
    2、道本文体裁及这种文体特点的举手?(学生回答后明确:本文是一篇骈体文,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和声律。)
    3、那么课文题目的意思是什么呢?(吴均写给朱元思的一封书信。全文已散佚,朱元思其人其事皆不可考。)
    三、一读课文,扫除生字(请同学们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学)
    1、出示自学指导(一)(出示课件4)
    请自由朗读课文,如有不认识的字,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三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师板书学生提问的的字于黑板上。
    可能读错的字词:
    转缥碧轩邈见横柯急湍
    三分钟后,则指着黑板上的字问:会读的举手?指名会的学生读。
    2、师:下面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比谁读的正确,声音响亮。愿意读的举手。
    __,你先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发现读错了,就举手帮他更正。
    3、生轮流读,有错即停,指名更正,师板书读错的字与黑板左侧。
    4、生齐读课文(配乐朗读)。
    四、二读课文,练习译讲
    1、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学指导(二),准备译讲课文(出示课件5)
    自学指导(二)
    请读读课文,利用注释或字典练习译讲。如有疑难,就向同学请教,或举手问老师。六分钟后,比谁能正确地译讲课文。
    2、生自渎,自译课文,师巡视,了解学生自译过程中的疑难问题。鼓励学生质疑,并板书于黑板中间。
    师提示:请同学们不要放过一个疑难,有不会的一定要提出来。
    3、(6分钟后)师:能译讲的同学请举手。
    下面开始译讲课文,这几个疑难词句,在译讲时一并解决。怎样译讲呢?请看:(出示课件6)译讲方法:
    逐句译讲,即读一句,解释词,后翻译这一句(人名、地名不必解释)
    4、这一排同学用“开火车”的方式依次译讲,其他同学认真听,随时指出错误。(如出现错误,问:能讲对的举手?指名许多学生回答。如无人举手,教师讲解。)
    5、生可能有以下难翻译的句子: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
    点拨:[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
    (生在译讲过程中,可能有些内容没有补充出来,师提示:翻译时要做必要的补充,如“(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
    6、师: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一遍,如有疑难,可以提出来。如有疑问,老师个别辅导。
    7、齐读课文,如果时间来不及,就不用了。
    五、课堂作业
    师:下面请大家完成课堂作业(出示课件7)出示课堂作业
    1、背诵课文:
    请大家练习背诵,读一点,背一点,背不出来的,再看看书,可以自己背,相互背。5分钟后,比谁能正确的背诵。
    2、5分钟后,问:能背的同学举手?
    如果举手少,就让学生再读;如举手多,就指名背诵。
    3、检查背诵
    同桌背;
    齐背(不熟练的可以翻翻书)。
    继续出示课堂作业(出示课件8)
    4、请读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读了课文,你有何感受?[美]作者面对美景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往反。”学生讨论后明确
    [不仅富春山的魅力很大,表现了作者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5、探究、练习二[解决探究练习二]
    作者说:“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这一段山水到底“奇”在哪里,“异”在哪里?
    学生分组讨论。学生只要能抓住重点,说出:
    奇山──山之峻峭(争高直指,千百成峰,视觉和听觉结合)
    异水──水之清澈(深、清、急)[千丈见底,直视无碍,急湍甚箭]。也就能够大致领悟这篇写景美文的魅力了。
    小结: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的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同学们,请拿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好,这堂课我们通过朗读,理解了课文内容,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课后请同学们完成以下作业。
    师:下课
    六、作业设置(出示课件9)
    1、背诵课文
    2、把课文改写成现代文,介绍富春江“自富阳至桐庐”的景色。
    3、同学们,请那起你手中的画笔,或借助电脑,创一组“富春江水明信片”如何?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与朱元思书》练习题
    一、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 ,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2、负势竟上, ;争高直指, 。
    泉水激石, ; ,嘤嘤成韵。蝉则 ,猿则 。
    3、 ,愁云惨淡万里凝。
    纷纷暮雪下辕门, 。
    4、黑云压城城欲摧, 。
    ,霜重鼓寒声不起。
    5、春蚕到死丝方尽, 。
    ,夜吟应觉月光寒。
    6、望 ,意 。伤心秦汉经行处, 。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对的打“√”
    突兀 wù 泠泠作响 lěng 鸢飞戾天 yuān 锦衾 qīn
    wū líng yì jīn
    风掣红旗 ch è 踌躇 ch ú 夕舂未下 chōng 保俶塔 shū
    zhè zhù chūn chù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竟不忍去湖上( )
    2、安可为俗土道哉( )( )
    3、风掣红旗冻不翻( )
    4、青鸟殷勤为探看( )
    5、望西都,意踌躇( )
    四、简答题:
    1、《天净沙·秋思》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西湖游记二则》中作者写花仅用“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而用了较多笔墨写游人之盛为什么?请你说出理由。
    五、下列诗文、篇名、作者完全一致,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色如娥、花光如颊。 《西湖游记二则》吴均
    B、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雁门太守行》岑参
    C、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潼关怀古》张养浩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无题》李商隐
    六、阅读题(一)
    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②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③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上段文字出自南朝文学家 的《与朱元思书》。本文按 顺序描述了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的沿途所见,历历如画。
    2、从第一段中的“风烟俱净,天山共色”我们可以联想到王勃在《腾王阁序》中的哪两句?
    3、文中哪一句集中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与“猛浪若奔”中的“若”的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天涯若比邻 B、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C、若毒之乎? D、曾不若孀妻弱子
    5、第三段写“奇山”,请简要分析一下“奇”在哪里?
    6、后“鸢飞戾天……”四句,表明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3 1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