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下册生物最新知识点梳理 |
范文 |
在我们平凡的学生生涯里,是不是经常追着老师要知识点?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七年级下册生物最新知识点梳理,希望大家喜欢! ![]() 七年级下册生物最新知识点梳理 第一章 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人的生殖 生殖过程 1、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受精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阴道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精子在体外受精,受精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二章 1、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2、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3、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消化和吸收 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肛门 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初一下册生物知识点复习重点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会判断) 2、生物的特征: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⑦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按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等; 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4、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 5、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因素叫做生态因素。生态因素分为两类: 非生物因素: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6、生物的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7、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能举例)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等。(能举例且能判断)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能举例)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能举例) 8、理解“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过程,并能够举一反三。(P14-15) 9、科学探究(即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学会提出问题和作出假设。 10、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实验变量是指对照实验中的不同的条件。 11、每组对照实验中只能设计一个变量。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实验条件都必须相同。(即单一变量原则) 接受这个变量处理的为实验组,不接受这个变量处理的为对照组。 12、实验的过程中进行多次重复实验是为了尽量避免偶然因素的发生, 实验结果求平均值或求和的方法,是为了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13、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14、生态系统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P20)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 15、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链状结构叫做食物链。 16、一个生态系统中,很多条食物链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17、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太阳光。 18、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并且逐渐递减。 19、有毒物质能够沿食物链积累。并且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积累得越多。 20、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越多。 21、食物链的书写:①从生产者开始写,写到消费者,箭头指向捕食者。 ②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不能写入食物链中。 22、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自动调节能力越强。 23、生物圈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水圈中,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4、森林生态系统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湿地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主要是人。 25、生物圈是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共同家园。 七年级下册生物必备知识点 【细胞的分 裂和分化】 一、细胞的分 裂 1.细胞的分 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2.生物体长大是由于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 3.细胞分 裂受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控制。 二、细胞的分化 1.细胞的分化形成了组织。 2.动物的组织有四种,分别是上皮组织、神经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 3.植物的组织有五种,分别是保护组织、营养组织、机械组织、和分生组织。 【人的生长发育和青春期】 1.胚胎的发育从受精卵开始,受精卵不断进行分 裂,逐渐发育成胚泡;胚泡缓慢地移动到子宫中,最终植入子宫内膜,这是怀孕;胚泡中的细胞继续分 裂和分化,逐渐发育成胚胎,胚胎通过胎盘、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和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也是通过胎盘经母体排出体外的,怀孕到280天左右,胎儿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和胎盘一起从母体的_排出,即分娩;人出生以后的发育,通常分为以下几个时期:婴儿期(出生到一周岁)、幼儿前期(一至三岁)、幼儿期(三至六七岁)、童年期(六七岁到十一二岁)、青春期(约十至二十岁)、青年期(约十八岁至二十五岁). 2.青春期是一个生长和发育发生重要变化的时期,其中人体形态发育的显著特点是身高突增,另外,神经系统和心、肺等器官的功能也显著增强,进入青春期之后,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也都迅速发育.青春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青春期是为一生的健康打下良好基础的时期. 3.遗精是指在无性交情况下发生_现象,据统计8%的男性都有这种现象,这种现象大部分夜间睡眠中发生,一般遗精的频度可以从1~2周一次到4~5周一次不等,均属正常 4.性发育、性成熟既然是青春期发育的显著特征,所以性卫生保健就应该是青春期的重要活动。 要正常度过月经期,应注意经期卫生: (1)保持外x清洁 月经期间_抵抗力下降,易受细菌感染,因而要每天清洗外x。不过不要盆浴,应该淋浴,经期能用温水擦身更好。 (2)注意保暖 经期御寒能力下降,受凉易引起疾病,像月经过少或突然停止。因而要避免淋雨,趟水,用凉水冲脚;少食或不食冰冻食物、饮料。 (3)经期用品保洁 注意保持卫生巾清洁,购买国家卫生部门允许出售的卫生巾中。如使用卫生带,清洁后应在日光下晒干。 (4)精神保养 经常保持精神愉快,适当参加文体活动可转移经期出现的烦躁、郁闷、不能太娇气,既注意保养又判若无事。 (5)饮食保养 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免得盆腔充血。经期易出现疲劳和嗜睡,感情波动也大,故不饮浓茶、咖啡等。 (6)适当劳动、锻炼 经期体力劳动过累或参加剧烈体育活动是不适宜的,但适当参加体力劳动和锻炼是有益的。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