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电子课本 |
范文 |
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活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那么关于七年级下册历史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电子课本,仅供参考。 统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电子课本 ![]() ![]()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 查看完整版电子课本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7】获取七年级电子课本资源。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一、背景:东汉末年,军阀割据,连年混战 二、经过 1、官渡之战(时间:公元200年;概况: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2、赤壁之战(时间:公元208年;概况:孙权、刘备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奠定了基础) 三、结果:三国鼎立的形成 220年,曹丕代汉自立,国号魏,定都洛阳,东汉灭亡;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 南方的初步开发 一、孙吴开发江南 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南方统治重视发展经济.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①织麻布(会稽)②生产青瓷;③侯官、临海、番禺成为吴国三大造船中心;230年,卫温、诸葛直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今台湾) 二、诸葛亮治蜀 ①恢复和发展成都平原的经济 ②稳妥处理民族关系,使南中地区(今四川南部、贵州一带)得到初步开发 三、东晋南朝时南方的开发 1、原因:①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②孙吴政权重视发展经济,如组织屯田垦荒,推广牛耕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2、表现:①广种水稻,推广原产北方的麦、豆等②建康成为南朝的政治经济中心和都会. 七年级历史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华夏族形成的基础是( ) A.尧的部落联盟 B.禹的部落联盟 C.蚩尤的部落联盟 D.黄帝和炎帝的部落联盟( ) 2.我国原始社会结束在 A.黄帝时期 B.尧时期 C.舜时期 D禹时期 3.传说中治水有功的是( ) A.黄帝 B.尧 C.舜 D禹 4.传说中发明养蚕缫丝的是( ) A.黄帝 B.嫘祖 C.仓颉 D.伶伦 5.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建立者是( ) A.黄帝 B.尧 C.禹 D.启 6.传说中的黄帝,生活在相当于我国原始社会的( ) A.山顶洞人时期 B.河姆渡文化时期 C.大汶口文化中期 D.大汶口文化晚期 7.《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时期 D.禹时期 8.传说我国文字的发明人是( ) A.黄帝 B.嫘祖 C.仓颉 D.半坡原始居民 9.被后人尊称为“人文之祖”的是( ) A.黄帝 B.尧 C.禹 D.启 10.我国历第一个王朝是(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1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正确的是( ) A.炎帝、黄帝是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 C 尧、舜、禹时实行“禅让制” D.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 12.《礼记》所谓“天下为公,选贤任能”的社会局面,主要反映的是( )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氏族时期 C.尧舜时期 D.西周建立初期 13.下列各项关于禹的各项表述中,不准确的是( ) A.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B.建立夏朝 C.以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D.治理黄河有功 13.传说中用10多年时间成功地治理了黄河洪水泛滥发生在( ) A.黄帝任首领时期 B.尧任首领时期 C.舜任首领时期 D.禹任首领时期 14.《礼记》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这段文字反映出( ) 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况 B.父系氏族公社时期的情况 C.传说中尧、舜、禹时期的状况 D.阶级社会中的状况 (二)材料分析题 1.材料一:“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数量多少差别很大。” 材料二:“(据说)禹晚年时,用武力平服了不顺从他的部落,俘虏了这些部落的成员,罚做奴隶。有一次,禹召集部落首领在会稽聚会,到会的首领都要带玉帛来。有个部落首领来晚了,禹竟专断地把他处死。” 阅读材料回答: ①归纳材料一、二反映的情况。 ②上述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些情况的出现说明了什么?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华夏族是炎黄子孙? 2.你觉得尧、舜、禹有什么优秀品质值得你学习? (四)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远古传说与历史事实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2.你还听过哪些有关黄帝、炎帝和尧舜禹的传说?给大家讲讲好吗? 3.”大禹治水“是造福于炎黄子孙的伟大功业,对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谈谈大禹治水给你的启示。 七年级历史老师复习计划 一、目的要求: 通过复习,使七年级的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更加清晰,同时,也要使学生把以前所学的中国历史知识能与现实生活中现象联系起来,融会贯通,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复习过程中,一方面,要使学生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分析和归纳能力。另一方面,要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 二、重、难点: 重点:隋、唐、宋、元、明、清朝的建立情况,巩固措施,经济发展的情况,对外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的情况,每个时期在思想文化、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方面的成就。各个朝代之间的更替情况。 难点:教材中各个朝代间不明显的转折,宋朝与其它少数民族并立,对每个民族的特点的分析,各个朝代中具体的介绍比较概括,时间少,内容多等等这些问题是七年级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的难点。 三、复习方法和措施: 1、将一些相关的知识点要分类汇总,整理成资料。 2、复习的重点要放在落实基础知识上,并指导学生掌握做题方法。 3、抓好重点题的过关工作。 4、检查以每个学习小组组长检查小组成员为主,教师抽查为辅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