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范文 |
范文 | 在本课教学目标设计上重点突出了新的教学理念,特别是注意学法指导、注意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的引导式教学。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秦朝暴政;大泽乡起义的过程;张楚政权的建立; 项羽的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和秦的灭亡;楚汉之争及其后果。 2.能力与过程:从众多的史实中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以及分析战争胜败的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爱国、爱民的教育,体会到“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教学重点:陈胜、吴广起义和秦末农民战争推翻秦统治的经过。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教法:阅读指导法? 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公元前209年7月的淮北平原,突然下了一场罕见的大暴雨,这场雨一连下了十几天,淹没了道路,雨刚停歇,就有许多人聚集在大泽乡的山坡上,因为这场雨延误了他们去渔阳守边的行期,按秦法规定,误期当斩,面对着死亡的威胁……(他们最终做出了怎样的抉择?结果如何?同学们想知道吗?)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研究秦朝末期的那段历史。 二、新课探究:? 1、引导同学们自主阅读导入框的文字和图片。(媒体显示图片)? 学生思考:这些都说明了什么?学生们自然会想起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在古代修建这样庞大豪华的宫殿群,需要怎样的艰辛劳动? ?2、分组讨论(四人为一组)? 话题:秦的暴政表现在哪些方面各小组讨论后派一名代表发言,(教师引导)收集归纳整理。(媒体显示)? 秦的暴政表现在:徭役和赋税很重,刑法残酷,秦始皇死后,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举例说明)不仅如此,宦官赵高掌权,政治变得更加黑暗。秦朝暴政在人民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3、学生自主思索:? 在这种情况下,你知道人民会怎么样?最初点燃战争的“导火线”呢(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媒体显示)? 战争的直接原因:(遇雨误期)?战争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4、分组学习:“陈胜、吴广起义“?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范文二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要求学生掌握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的时间、地点和历史意义。巨鹿之战。秦朝的灭亡。楚汉之争。西汉的建立。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探究秦亡前后,项羽、刘邦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采取学生表演《大泽乡起义》的方法,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通过主动参与去感知历史、体验历史,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并起到艺术熏陶的教育效果。 指导学生收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历史成语典故、历史故事,发挥学生潜能,体验学习历史知识的乐趣,进而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秦亡和楚汉之争胜败原因的探究,从而形成对“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这一道理的深刻理解。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秦未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 教学难点: 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组织学生品析、对比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的诗句和“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 2、显赫一时的秦朝很快就灭亡了,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诗句和童谣,设疑激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自然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 1、播放影片《秦始皇》中建阿房宫、修骊山陵墓、筑长城有关片断。 2、组织学生思考,在影片中秦朝修建了哪些重大工程?奴役了多少人修建这些工程? (学生回答) 3、学生计算每年服役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再想想除去老幼和妇女,壮年男子在家耕田的还剩多少?这会带来什么后果? (学生得出“徭役繁重”这一暴政表现) 播放影片,增强直观效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动手动脑计算,积极参与探究,认识到徭役的繁重。 赋税沉重: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2、农民要将收获的多少上交国家?这样农民的生活过得怎样?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想象当时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出赋税沉重,人民生活窘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增恨秦始皇。 (学生得出“赋税沉重”这一个暴政表现) 1、修建宫殿陵墓和长城需要很多钱,钱从哪里来呢?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范文三 1. 教学目标 1.掌握知识脉络(秦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起义失败→刘邦项羽起义→秦朝灭亡→楚汉之争→汉朝建立) 2.了解其中的成语典故,积累成语故事。 3.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4.本节课通过优课数字化教学应用系统进行教学,旨在通过电子课本和丰富的视音频资源,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楚汉之争的性质 教学难点:陈胜吴广起义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1:封面。 第11课 伐无道,诛暴秦。 师:请看大屏幕。 幻灯2:FLASH影片。 《揭竿而起》 导入: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名贫苦农民在陈胜、吴广的带领下揭竿而起,点燃了秦末农民起义的熊熊烈火。“伐无道,诛暴秦”,推翻了秦朝的残暴统治。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风起云涌的历史,学习第11课——“伐无道,诛暴秦”。 幻灯3:课题 “伐无道,诛暴秦” 师:暴,就是残暴的意思。 二、新课讲授: (一)、秦朝的暴政: 本目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设计的问题从简单的入手,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学生阅读和思考问题的时,教师进行适当的学法指导。 幻灯4:导学提示。 阅读课文62-63页,并思考:秦的暴政体现在哪些方面? 师:谁描述一下秦的暴政的表现。 生:从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等方面回答。 师:秦始皇好大喜功,穷奢极欲,修建了大量的宫殿和陵墓。请看大屏幕―― 幻灯5:宫殿陵墓图片。 师: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请一位同学结合大屏幕的图表,描述秦朝徭役情况。 幻灯6:暴政图表。 生:当时秦朝总人口约2000万,壮年男子约300—400万左右,每年就有近300万人服徭役。可以看出,当时的徭役十分繁重。 师:去掉病弱残疾,壮年劳力所剩无几,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破坏。劳动人民却还要把自己收获的2/3上交给国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不仅如此,随时都有可能受到严刑峻法的处治。 师:秦始皇死后,秦二世更加残暴。谁能具体说说当时黑暗的政治局面? 生:他和宦官赵高狼狈为奸,任意屠杀他的兄长姐妹和文武大臣,政治十分黑暗。在埋葬秦始皇时,二世令大量宫女殉葬,修墓室的工匠也被关在墓里闷死。 幻灯7:知识归纳。 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秦二世更加残暴。 过渡:繁重的徭役、沉重的赋税、残酷的刑法以及秦二世更为残暴的统治,使秦朝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人们再也忍无可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了。 (二)、陈胜吴广起义: 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历史的主人。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能够积极学习,并且进行合作探究。通过分析课本“大泽乡起义”插图和“秦末农民战争形势图”,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幻灯8:学法指导。 同学们学习农民起义,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原因 ? 2.经过 ?3.结果 4.意义。 师:这是我们第一次学习农民起义,同学们可以根据以上提示来学习相关内容。 幻灯9-1:起义原因。 师: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是什么 生:公元前209年,九百多名贫苦农民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他们走到大泽乡,遇上大雨冲毁了道路,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误期者就要被处斩。 幻灯9-2.1:直接原因。 戍边遇雨误期,按照秦法当斩。(直接原因) 师:你说出了起义的直接原因。有人认为,如果没有遇到大雨,农民起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个观点吗? 生1:我认为是这样。如果不下雨,这些农民就能顺利地到达渔阳,尽管受苦,但是没有杀头的危险,所以不会起来造反。 生2:我不这么认为。因为秦始皇和秦二世的统治十分残暴,人们的生活暗无天日。用陈胜的话说:“天下苦秦久矣!” 幻灯9-2.2:根本原因。 秦的暴政(根本原因) 师:这是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这生死关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了。 幻灯9-3:图片赏析。 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师:欣赏课本“大泽乡起义”插图,同位之间描述起义发生时的场景。 生:相互交流。 师:大家谈一谈,自己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生:我印象最深的是贫苦农民起义后绽放在脸上的笑容;我看到农民们斗志昂扬,高举旗帜,用木棒做兵器的情形;我印象最深的是陈胜振臂高呼,号召起义的情形┉ ? 师:画面中振臂高呼的就是陈胜,他提出了振聋发聩的口号。让我们一起饱含激情地朗读一下64页竖体字―― 生:大丈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生:壮士不死就罢了,死就死的轰轰烈烈,难道做王侯将相的就是天生的贵种吗? 师:“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陈胜的号召下,广大贫苦农民积极响应。那么,起义的发展情况如何?请看大屏幕―― 幻灯10:地图演示 七年级历史《“伐无道,诛暴秦”》教案范文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