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
范文 | 人要想学习会七年级历史知识,就应该先学会谦逊。小编整理了关于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一)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郑和下西洋 1、 郑和下西洋的概括人物郑和时间1405-1433次数7次人数27000 多人船数200 多艘 到达范围 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设备罗盘针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1)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 (2)指南针的广泛使用; (3)郑和个人气概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明朝造船技术的发达。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4、郑和下西洋的意义: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 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二、戚继光抗倭 倭寇: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 1、倭寇骚扰中国沿海 2、戚继光抗倭 戚继光抗倭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 (1)戚继光进行的抗倭斗争是反抗外来侵略的正义事业,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 (2)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作战勇敢,纪律严明。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1、16 世纪欧洲殖民者开始侵略活动; 2、1533 年,葡萄牙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 3、1557 年后,长期居住,但澳门主权属中国; 4、1999 年 12 月 20 日,中国政府恢复了对澳门行使主权。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二) 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3)15 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 2、指南针的应用 (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 (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 (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3、火药的应用 (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 (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 (4)13、14 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史学成就 《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 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 《史记》 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 《资治通鉴》 编年体通史 战国到五代 三、宋词 宋词的代表人物:词人代表作品风格婉约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 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苏轼 《念奴娇·赤壁怀古》 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4、元曲 (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 (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 。5、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 (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 。 (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 (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6、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三) 重要问题的回答 1、简述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 (1)北宋时辽宋议和,订立澶渊之盟;宋与西夏连年交战后议和,西夏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 (2)南宋时,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 2、简述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1)南方农业有较大发展。水稻跃居宋朝粮食作物首位。棉花种植地推广到长江流域。茶树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2)南方手工业兴旺。丝织业胜过北方。棉织业在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江南地区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宋朝造船业居当时世界首位。 (3)南方手工业繁荣,有开封、杭州等商业都市,有广州、泉州等外贸商港,是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3、宋太祖是如何加强中央集权的? (1)宋太祖即位后,解除了石守信等大将的兵权。 (2)宋太祖将地方的政权、财权、军权,收归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4、郑和下西洋的目的和历史意义(作用)是什么? (1)目的:为了加强和海外各国的联系。 (2)意义:郑和下西洋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伟大航海家。 (3)作用: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5、简述《尼布楚条约》的签订的历史意义。 《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领土。 6、隋唐时期,我国取得的居世界领先地位的科技成就哪些? (1)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修建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2)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3)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 (4)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7、清朝前期对外实行什么政策?清政府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实行些政策造成的危害是什么? (1)清朝前期实行的是闭关锁国政策。 (2)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是:第一,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主要地位,统治者认为天朝的物产丰盈,无须同外国互通无关;第二,害怕外国商人和沿海人民往来会滋扰生事,威胁其统治。 (3)闭关锁国造成的危害是: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看不到世国界形势发展变化,不能同外国进行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交流,中国在世界上逐步落伍了。 8、简要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南方战乱较少,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增加了那里的劳动人手 (2)加上自然条件的优越性,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 9、明朝前期加强君主专权制的措施: (1)政治方面:①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②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③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加强对臣民的监督;④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⑤执行削藩政策。(2)文化方面:采取八股取士,从思想上控制知识分子。 四、 简单的列举题,要做到识记 1、列举唐朝三位著名的诗人及代表作: 李白《蜀道难》 杜甫 “三吏”“三别” 白居易《新乐府》 2、列举北宋时少数民族政权和都城:契丹,都城上京 ;党项,都城兴庆; 金,都城会宁。 3、列举17世纪我国进行反侵略的历史事件: 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击倭寇、第一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第二次雅克萨自卫反击战。 4、列举明朝三位著名的科学家及其著作: 李时珍《本草纲目》 宋应星《天工开物》 徐光启《农政全书》 五、材料题的分析与技巧掌握 1、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这句话是谁说的? (2)唐太宗对君与民的关系做何比喻?两者关系怎么样? 答案:唐太宗; 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 (3)他为何会产生这一认识? 答案: 因为他吸取了隋亡的教训,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力量的强大。 (4)为此,在他执政后,采取了哪些缓和君民关系的措施? 答案: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提倡节俭,革除弊政;重用人才,虚心纳谏。 2、“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1)“机户”指什么人?“机工”指什么人? 答案:早期的资本家 ; 早期的雇用工人。 (2)“机户”和“机工”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答案:雇用与被雇用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生产关系性质。 (3)材料中的现象出现在何时何地? 答案:出现在明朝中后期苏州和松江一带地区。 3、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产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材料中的“天朝”和“外夷”分别指什么? 答案: 天朝指清朝;外夷指外国。 (2)这句话是谁说的?答案: 乾隆帝说的 (3)这夺段话反映了清朝统治者什么思想? (4)据此清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答案:重本抑末,压制打击工商业发展的保守思想; 采取了闭关锁国的政策。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