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
范文 |
初中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言文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是最难掌握的,所以一定要做好知识点总结,那么七年级有哪些文言文知识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七年级上册必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欢迎大家来阅读。 ![]() 七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知识点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宇注音。仲zhòng 谒yè 称chèn前时之闻 泯mǐn然 点拨:注意多音字“称”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世隶耕 隶:属于。 (2)未尝识书具 尝:曾经。 (3)父异焉 异:感到诧异。 (4)邑人奇之 奇:认为……是奇才。 (5)稍稍宾客其父 宾客:以宾客之礼相待。(6)或以钱币乞之 乞:求取。 (7)环谒于邑人 谒:拜访。 (8)不能称前时之闻 称:相当。 (9)贤于材人远矣 贤:胜过、超过。 (10)父利其然也 利:认为……有利。 3.指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 解释为:牵,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他当即写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写了名字。 点拨:重点理解“书”“为”等词。 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从此,指着东西让他作诗,他立刻就能完成,其中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看的地方。 点拨:重点理解“自是”“就”“之”“理”等词。 3.泯然众人矣。跟普通人没什么区别了。 点拨:重点理解“泯然”的意思,“泯”,消失。然,……的样子。 4.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他的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族人为立意。 点拨:重点理解“收族”的意思。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王安石,北宋(朝代名) 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词语解释:P37 注释1、3、4、6、7、9、10、11;P38 注释2、3、5、6、7、9、10、11、14、15、16、17、18、19 ◇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文言归纳:《三点一测》P37-38 六至八 1.仲永变化的三个阶段(根本原因:不使学) (1)五岁:指物作诗立就,文理皆有可观者(2)十二三岁:不能称前时之闻(3)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2.第三段议论:通过说明“受之人”与“受之天”的关系,强调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七年级上册重点文言文知识点 重点实词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 ) 2.俄而雪骤( 俄而,不久,一会儿;骤,急 ) 3.公欣然曰( 高兴的样子 ) 4.白雪纷纷何所似( 何,疑问代词,什么;似,像 ) 5.撒盐空中差可拟( 差,大体;拟,相比 ) 6.陈太丘与友期行( 约定 ) 7.太丘舍去( 丢下(他)而离开 ) 8.门外戏( 玩耍 ) 9.相委而去( 委,舍弃;去,离开 ) 10.下车引之( 拉,牵拉 ) 11.元方入门不顾( 回头看 ) 12.学而时习之( 按时 ) 13.不亦说乎( 同“悦”,愉快 ) 14.人不知而不愠( 生气,恼怒 ) 15.吾日三省吾身( 日,每天;省,自我检查、反省 ) 1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诚信 ) 17.传不习乎( 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 18.温故而知新( 学过的知识 ) 19.学而不思则罔( 罔然无所得,即没有收获 ) 20.思而不学则殆( 疑惑 ) 21.静以修身( 个人的品德修养 ) 22.俭以养德( 培养品德 ) 23.非宁静无以致远( 宁静,这里指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致远,达到远大目标 ) 24.非学无以广才( 增长才干 ) 25.非志无以成学( 达成,成就 ) 26.淫慢则不能励精( 放纵懈怠 ) 27.意与日去( 消失,逝去 ) 28.险躁则不能治性( 轻薄浮躁 ) 29.多不接世( 接触社会 ) 30.将复何及( 来得及 ) 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一、通假字: 强通“僵”,僵硬的意思。 女通“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日扳仲永:通“攀”,牵,引。 不同“否”。 裁同“才”。 策勋十二转“策”通“册” 出门看火伴“火”通“伙”对镜帖花黄“帖”通“贴” 为博士邪“邪”通“耶”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知”通“智”,孰为汝多知乎? “止”通“只”,只有,止有剩骨。 二、古今异义: 说“悦”的古字,愉快。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为“文采和道理” 今“文科和理科”。 稍稍宾客其父:古为“渐渐”; 今“稍微”。 王子曰:古为“王安石自称” 今为“国王的长子” 从先人还家:古“死去的父亲”; 今“古人” 不闻机杼声今:用鼻子闻 古:听到 旦辞爷娘去今:从一地到另一地 古:离开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古:只 双兔傍地走:今:行走 古:跑 见往事耳:今:过去的事情 古:历史 及鲁肃过寻阳:今:路过 古: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今:现在是一种学位 古: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为听 今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几欲先走:古为跑; 今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为即使,表假设连词。; 今虽然,标转折连词。 日中如探汤:古热水,; 孰为汝多知乎:古为代词“你”,? 今为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为离,。 今为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词类活用: 父异焉:对……感到诧异,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对……(感到)奇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宾客其父:以宾客之礼相待,名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认为……有利可图,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愿为市鞍马:买,名词作动词用 其一犬坐于前(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 一屠晚归(屠,动词作名词,指屠户,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一狼洞其中(洞,名词作动词,“打洞”的意思。另一只狼正在那里打洞。) 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做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作动词状语,“钻洞”的意思,企图打穿柴草堆钻过去…) 四、一词多义: 忽啼求之:代词,指书具并自为其名:代词,自己的并自为其名:题上 借旁近与之:代词,指仲永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代词,仲永的卒之为众人:成为 邑人奇之:代词,指这件事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代词,代诗的 或以钱币乞之:代词,指仲永的诗其受之天也:代词,代他的 贤于材人远矣:比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认清:见往事耳:了解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