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范文
    在平日的学习中,说起知识点,应该没有人不熟悉吧?知识点在教育实践中,是指对某一个知识的泛称。那么,都有哪些知识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大家喜欢!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
    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巩固练习)
    (1)小明身高1(米)30(厘米)(2)练习本宽13(厘米)(3)铅笔长17(厘米)(4)黑板长2(米)(5)图钉长1(厘米)(6)一张床长2(米)(7)一口井深3(米)(8)教学楼高25(米)(9)学校进行100(米)赛跑(10)跳绳长2(米)(11)宝宝身高80(厘米)(12)一棵树高3(米)(13)一把钥匙长5(厘米)(14)门高2(米)(15)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16)讲台高90(厘米)(17)教室长12(米)(18)筷子长20(厘米)
    1、不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3)让学生感受加法计算和日常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进位加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不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的计算方法。
    (3)进一步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4、退位减法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
    (2)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3)能用两位数的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多几"、"少几"的应用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某数多几或少几"的实际问题。
    (2)可以利用学具的操作,让学生搞清楚是与哪个数量进行比较,然后发生了什么变化,最后再用算式记录下来。
    (3)能正确列式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4)渗透统计的思想和方法。
    6、连加、连减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连加和连减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验算法多样化。
    (2)能用100以内的连加和连减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7、加减混合
    (1)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能熟练计算。
    (2)提高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8、加减法的估算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加减法估算的实际意义。
    (2)初步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估算。
    (3)发展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实践活动(一):我长高了
    (1)巩固长度单位和加减法的相关知识和技能。(估计、测量、计算)
    (2)让学生体会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提高估测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统计知识,感受成长的快乐。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必备知识点整理
    1.认识角
    通过例1的学习?从三种实物?剪刀、吸管、水龙头?中抽取出角?锐角、钝角、直角??
    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实例中认识角。在此基础上介绍角的各部分名称?一个顶点?两条边??
    说明角的特征。
    易错点分析?学生容易把角的顶点和前边线段的端点混淆。
    2.判断角
    给出任意的一个角?学生能指出哪是顶点?哪是边。并能清楚的判断哪些图形是角?哪些不
    是角。
    易错点分析?学生认为一条边长?另一条边短的角不是角。
    3.画角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易错点分析?学生画完角后?忘记标出角的符号。
    4、直角的认识
    ?1?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
    ?2?三角板上的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
    ?3?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点对点?边对边?边重合?
    是直角?
    ?4?用三角板可以画直角。
    易错点分析?①学生容易用肉眼去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而不用三角板比一比。
    ②画直角时?学生不标直角符号。
    5、角的大小
    ?1?角的大小和角的边长没有关系?和角的张口有关系。
    ?2?能判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会根据题目要求画出不同大小的角。
    6、数角
    易错点分析?学生数角时不容易数出组合的角和图形外的角?如43页第七题。
    1、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44页------46页
    (1)结合数一数、摆一摆的具体活动,经历相同加数连加算式的抽象过程,感受这种运算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抽象为乘法算式的过程,初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会把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改写为乘法算式,知道写法、读法,并能应用加法计算简单的乘法算式的结果。
    2、乘法的初步认识(第二课时)47页
    (1)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
    (2)知道用乘法算式表示“相同加数连加算式”比较简便,为进一步学习乘法奠定基础。
    (3)能从生活情境中发现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初步学会解决简单的乘法问题。
    3、5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乘法的意义,并经历5的乘法算式的计算过程和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能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体验运用乘法口诀的优越性。
    (3)能用5的乘法运算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4、2、3、4的乘法口诀(分2课时)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2、3、4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进一步体会编制乘法口诀的方法。
    (2)能够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培养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逐步的发展数感。
    (3)掌握2、3、4的乘法口诀,会用已经学过的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56页例5
    (1)结合具体情境,掌握乘加、乘减算式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能用含有两级运算的算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6、6的乘法口诀
    (1)经历独立探索、编制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思想和方法。
    (2)掌握6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1、如果一条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2、对称轴两边的部分形状相同、大小相同、位置相同、方向相反即能够完全重合。
    3、画对称轴时要用虚线。
    4、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对称图形。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二、镜面对称
    如湖面的倒影、照镜子都是镜面对称现象。湖面的倒影是相对水平平面的对称,而照镜子是相对竖直平面的对称。照镜子时,镜子内外的人上下、前后位置不会发生改变,而左右位置发生对换。
    三、补充对称图形。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可以先在格子中找到每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对称点,然后用直线连接。在对称轴上的点,其对称点还是这个点。对称轴是竖直方向的,图形左右对称;对称轴是水平方向的,图形上下对称。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7的乘法口诀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编制7的乘法口诀,学会从已有的知识出发探索新知识的方法。
    (2)掌握7的乘法口诀,并能用它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价值性。
    2、“倍”的意义及应用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
    (2)利用操作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并探索“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3)能利用乘法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4)学会运用数学思维去观察、发现、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发展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8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8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9的乘法口诀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探索、编制并掌握9的乘法口诀。
    (2)会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知识要点归纳:
    1、统计方法:“正”字统计法、列表统计法、条形统计图。
    2、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学会简单的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画正字)。
    3、“正”字表示法,“正”表示数量5。
    4、在统计图中,如果一格表示数量2,那么半格就表示数量1。
    轴对称图形:
    对称图形有很多分类,例如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
    如果沿某条直线对折,对折的两部分是完全重合的,那么就称这样的图形为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图形的对称轴。
    注意:
    在排列和组合中,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才不会选重或选漏。
    排列组合:
    所谓排列,就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进行排序。组合则是指从给定个数的元素中仅仅取出指定个数的元素,不考虑排序。排列组合的中心问题是研究给定要求的排列和组合可能出现的情况总数。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9 14:25: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