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西南大学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范文
    所有的数学对象本质上都是人为定义的。从这个意义上,数学属于形式科学,而不是自然科学。那么五年级下册数学怎么学习呢?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西南大学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仅供参考。
    西南大学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
    
    
    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
    查看完整版电子课本可微信搜索公众号【5068教学资料】,关注后对话框回复【5】获取五年级电子课本资源。
    五年级数学知识点
    1、公式:
    长方形:周长=(长+宽)×2--【长=周长÷2-宽;宽=周长÷2-长】字母公式:C=(a+b)×2
    面积=面积=长×宽字母公式:S=ab
    正方形:周长=边长×4字母公式:C=4a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底=面积×2÷高;高=面积×2÷底】字母公式:S=ah÷2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上底=面积×2÷高-下底,下底=面积×2÷高-上底;高=面积×2÷(上底+下底)】
    2、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剪拼、平移
    3、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
    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4、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5、三角形、梯形的第二种推导方法老师已讲,自己看书
    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知道就行。
    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
    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6、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7、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8、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通过加、减进行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题
    1、甲乙两个水管单独开,注满一池水,分别需要20小时,16小时。丙水管单独开,排一池水要10小时,若水池没水,同时打开甲乙两水管,5小时后,再打开排水管丙,问水池注满还需要多少小时?
    2、修一条水渠,单独修,甲队需要20天完成,乙队需要30天完成。如果两队合作,由于彼此施工有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就要降低,甲队的工作效率是原来的五分之四,乙队工作效率只有原来的十分之九。现在计划16天修完这条水渠,且要求两队合作的天数尽可能少,那么两队要合作几天?
    3、一件工作,甲、乙合做需4小时完成,乙、丙合做需5小时完成。现在先请甲、丙合做2小时后,余下的乙还需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完这件工作要多少小时?
    4、一项工程,第一天甲做,第二天乙做,第三天甲做,第四天乙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恰好用整数天完工;如果第一天乙做,第二天甲做,第三天乙做,第四天甲做,这样交替轮流做,那么完工时间要比前一种多半天。已知乙单独做这项工程需17天完成,甲单独做这项工程要多少天完成?
    5、一批树苗,如果分给男女生栽,平均每人栽6棵;如果单份给女生栽,平均每人栽10棵。单份给男生栽,平均每人栽几棵?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五(1)班共66人,大部分学生活泼、好动,学习自学认真,字体书写工整,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平均85.1分,优分率76%,及格率98.5%。学生知识掌握的较好的地方有:基础知识、概念掌握得较牢固,口算、计算掌握较好。不足之处:部分学生比较粗心,运用知识不够灵活。
    二、主要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结合操作活动和图形语言,探索并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乘整数、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了解倒数的含义,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分数混合运算
    理解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计算。通过观察、比较,体会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简单分数混合运算的实际问题,体会分数混合运算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第六单元百分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运用百分数表示事物。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索小数、分数和百分数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长方体(一)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及其展开图。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2、第四单元长方体(二)
    通过操作活动,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容积的计量单位(米3、分米3、厘米3、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米3、1分米3、1厘米3以及1升、1毫升的实际意义。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探索某一些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统计与概率
    第七单元统计
    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通过实例,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与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通过实例,理解并会计算中位数、众数,能解释其实际意义;能根据具体的问题,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一组数据。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通过报刊杂志等媒体中的数据或统计图表获得有效的信息。
    (四)综合应用
    数学与生活、数学与购物
    三、重、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进行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会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学实验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措施
    1.提供具有丰富现实背景的题材,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重视多种操作活动的安排,关注知识、方法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
    3.引导学生经历数学探索的全过程,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重视通过“综合运用”,发展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
    5.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对所学内容的总结与反思,学会条理化和系统化。
    五年级下册数学期末复习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分数加减法以及圆和统计的有关知识。
    1、数与计算:本学期数的概念知识较多。如方程、公倍数与公因数、真分数、假分数、通分、约分等概念,在单项练习中学生完成的正确率相对较高,一旦综合运用错误就较多。计算方面主要学习了解方程、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其混合运算。因为新教材中求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主要介绍的是列举法,所以导致学生在计算时不能很快的找到最小公分母,计算的结果也常不能约成最简分数。许多同学简算的能力不强,观察和分析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不能把整数中的简便算法灵活的迁移到分数中。
    2、空间与图形:本学期学习了圆的周长和面积的推导,学生能所学的知识进行公式的推导,能利用公式进行基本的计算,能计算比较简单的组合图形面积。但是对图形面积以及相关知识的灵活运用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3、统计与概率:本学期主要学习了复式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复式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分析统计图中的信息,学生掌握比较好。
    4、实践与综合运用:本学期主要学习了用数对确定位置;用平移的方法探索并发现把图形分别沿两个方向进行平移后被该图形覆盖的次数的规律及用“倒过来推想”的策略解决问题题。有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灵活性不够,有待于在复习过程中加强。
    二、复习内容:
    方程
    公倍数与公因数
    (一)数与代数认识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加法和减法
    (二)空间与图形圆
    (三)统计与概率复式折线统计图
    (四)实践与综合运用确定位置
    找规律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三、复习重难点:
    1、复习重点:概念知识的灵活应用。
    2、复习难点:
    (1)提高异分母分数加减及混合运算的`正确率,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
    (2)灵活计算图形面积的相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复习措施:
    1、在复习过程中注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注重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渗透必要的复习方法、数学思想,注重情感体验,从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2、精心设计练习题,注重练习题的综合性和层次性,做到练习适量、适度。
    3、加强口算基础题目的练习和易错题的讲解,培养学生认真检查的习惯减少计算的错误,增加练习的次数。
    4、针对学生集中的问题,设计有效的复习试卷,采用先做后讲再强调,再反复、变化练习,提升学生解题的能力,注重复习的反馈。
    5、找准问题,分类辅导,分层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多做基本练习,优异的学生尝试拔高练习。尽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
    6、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审题、思考的习惯,逐步养成自觉检查的习惯。
    7、建立“一帮一”互助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体验到学习的快乐,逐渐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五、复习课时安排:
    方程、公因数和公倍数…………1课时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1课时
    分数加减法…………1课时
    圆和统计…………1课时
    应用广角…………1课时
    综合练习…………5课时
    查漏补缺……………2课时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20:2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