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
范文 | 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小编为大家整理归纳了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希望能对大家有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1 一、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蛮横(hènɡ) 亲戚(qì) 剔(tī)透 B.挽(wǎn)联 诺(nuò)言 珊(cè)瑚 C.平衡(hénɡ) 依偎(wēi) 执拗(niù) 二、看拼音,写词语。(6分) fēn fù( ) ɡōnɡ diàn( ) yóu yǒnɡ( ) zhēn xī( ) lǎn duò( ) yǎnɡ mù( ) 三、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4分) 1.完璧归赵( ) A.全,完整 B.完结 C. 完成 D.消耗尽 2.负荆请罪( ) A.依仗 B.背 C.享有 D. 遭受 3.理直气壮( ) A.使笔直 B. 公正、正义的 C.直爽,直截 D. 简直 4.同心协力( ) A.调和,和谐 B. 共同 C. 协助 四、将句中画线部分换成一个词语。(8分) 1.我们要努力学习,按道理应当这样。( ) 2.一声炮响, 声音很大,震动了天地,我们赶紧握住自己的耳朵。( ) 3.他讲的这件事让人不容易相信。( ) 4.在战争年代,社会混乱不安的景象随处可见。( ) 五、按要求写句子。(10分) 1.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换一种说法) 2.请用“骄傲”用贬义和褒义各写一句话。 贬义: 褒义: 3.它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以燕子为描写对象仿写句子) 4.朱丹小心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吹奏起来。(缩句) 六、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 1.及时当勉励, 。 2. ,一寸光阴不可轻。 3.《将相和》一文中,将指 ,相指 ,将相不和是因为 。将相和好是因为相 ,将 。 4.漫游在古诗的海洋中,我们常被“情”所打动,李白“ , ”的友情,陆游“ , ”的爱国情,都体现在诗句中。 七、阅读理解。(23分) (一)课内阅读。(10分)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①“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②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1.文中标有序号的两个画线的句子,朗读时各应表现出作者什么样的心情?(4分) 第①句: 第②句: 2.这段文字讲的是 ,一个 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 的心情。 一句形象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心情。(4分) 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作者细致地描写“摇桂花”的过程,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 B.作者详细写“摇桂花”不仅仅是因为有趣和快乐,而是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对桂花的喜爱和对儿时生活的怀念。 C.作者详细写“摇桂花”是只为了表达自己对桂花的喜爱。 (二)课外阅读。(13分) 村槐 (节选) 我思乡的心,便被村槐那广阔的浓荫所拥抱了。 清明时分,我和小伙伴就缠着祖父缚秋千。他找出犁上的套绳,携我们到槐树下。起先把套绳挽成一团儿,牵住一头;然后侧身用胳膊划一个有力的弧线,绳团便高高飞向横着的树股;最后,打了结,绑了一截棍儿,就可以荡飞了。开始,我上秋千还有点儿怯,祖父就一前一后地推着秋千。念叨着《送马马》的山歌。渐渐,我可以一屈一伸,自个儿荡得很高了。树干也以同样的节奏,上下忽闪着,嫩绿的叶片泛着春阳,像无数欢乐的眼睛。 傍晚,枝枝梢梢,暴出了淡黄的槐米,米粒似的浮荡着繁星的海。清苦味的芬芳,简直使整个故乡都沉浸在春夜的微醺之中,清晨,被风摇落的花瓣,在场院里软柔柔地铺了一层。我和小伙伴们,赤脚欢跑在这花的暖床上,追逐着,打着滚,直裹一身槐香。又把花瓣用手掬在一起,积成一座座小的香山;或者学着祖父在山地里点种,把花瓣一撮撮种下,希冀故乡有一个美丽如花的丰年。 槐树周身是药材,春采其花,秋采其果,索得一点读书的费用。那么灰暗、粗糙的树皮,那么巨大的树冠,慷慨地赐予我和小伙伴们多少花和果! 几年之后重返故乡。祖父已经去世,而我这长孙又没能送葬,总觉愧疚不已。在我眼前,儿时缚过秋千的树干似在抖动了,绿叶间又似乎垂满了圆筒状的荚果。抬眼望去,村槐又苍老了几许,它那遒劲地露出地面的根须,深深扎入故乡的土地。由此,我想到了祖父那双青筋暴鼓的茧手,深深插入泥土,紧紧攥着泥土的动作,是那么执着而有力,显示着生命的经久。 曾伴我长大的槐树,也一定知道我的思恋,也在想念着它的游子呢! 1. 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4分) 近义词: 绑—( ) 大方—( ) 反义词: 光滑—( ) 索取—( ) 2.文中第2~4自然段依次记叙了三件往事: 、槐树下嬉戏、 。本文的叙事线索是 ,叙述的顺序是 。(4分)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文章以村槐为题,托物言志,表达了扎根故乡、倾情奉献的志向 B.本文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C.本文借物抒情,借对村槐的赞美,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对亲人的思念 D.文章结尾不仅照应开头,还深化了主题 4.第5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能否去掉?为什么?请谈谈你的理解。(3分) 八、表达交流。(5分) 为了治理学校门口的拥堵,实验小学制定公约:“接送孩子的车辆一律停靠在学校周围500米以外的路段。”这天早上,爸爸照例开车送丽丽去上学。车距离学校还有一段路时,丽丽说:“ ”爸爸不解地问:“还不到学校门口呢,这么着急下车干什么?” 丽丽认真地说:“ ”爸爸满不在乎地说:“哎呀!规定是规定,又没人看见!我再往前开点儿,要不,你还得走那么远呢!” 丽丽严肃地说:“ ”听了丽丽的话,爸爸不好意思地说:“你说得对!”说完,爸爸就把车停靠在了指定的地点。 九、习作。(30分) “尝试”也就是试一试,它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请你选取你生活中曾经的一次尝试,先把题目“那是一次 的尝试”补充完整,再把经过和感受真实地写下来。不少于400字。 期中考试试卷参考答案 一、C 二、吩咐 宫殿 游泳 珍惜 懒惰 仰慕 三、1.A 2.B 3.B 4.B 四、1.理所当然 2.震天动地 3.难以置信 4.兵荒马乱 五、1.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 2.示例:贬义:骄傲使人落后。 褒义:看到人们安居乐业的景象,我为祖国感到骄傲。 3.示例:美丽的小燕子一会儿蜻蜓点水般掠过湖面,一会儿像离弦的箭飞向远方, 一会儿停留在碧绿的荷叶上。 4.朱丹取出木笛吹奏起来。 六、1.岁月不待人 2.少年易老学难成 3.廉颇 蔺相如 将心胸狭窄 心胸宽广 知错能改 4.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七、(一)1.急切 兴奋(快乐) 2.摇桂花 “乐” 开心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B (二)1.缚 慷慨 粗糙 赐予 2.槐树上荡秋千(荡秋千) 采集槐花和槐果换书费 时间顺序 倒叙 3.A 4.不能。画线句子直接抒发了作者对祖父扎根山村、倾情奉献精神的赞美之情,极具感染力。 八、示例:爸爸停下来吧,我下车自己走。 学校规定车辆一律停在500米远,我不能违反规定。 越是没人看见就越应该遵守规定。 九、提示:从要求中我们可以知道,题目可以选择“成功”或“失败”的尝试,先补充完整题目再写作。“尝试”是以前没有经历过或者说没做过的,把所做的事情的经过写清楚,在文章的结尾点明这次尝试的收获,得到的启示或教训。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2 一、 看拼音写词语(5分) wān yán hū lüè zhī chēng zhēn cáng luò yáng ( ) ( ) ( ) ( ) ( ) jué zé chuí zhí lǚ tú bǔ rǔ yán zhì ( ) ( ) ( ) ( ) ( ) 二、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 )天( )地 风( )雪( ) ( )书( )画 ( )( )大雨 毫不( )( ) 不容( )( ) 三、我会选词填空。(6分) 囫囵吞枣 牵肠挂肚 与众不同 悲欢离合 别出心裁 如饥似渴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喜欢上了阅读,爸爸书架上的一些文艺书籍,差不多都被我翻过了。刚开始,我读得很快,( ),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慢慢的,故事中人物的命运遭遇吸引了我,他们的( )常常使我( )。我开始( )地阅读,不知不觉中,得到了丰厚的报偿。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我的作文构思就( ),落笔也( )。 四、用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下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4分) 1、(1)空气中没有灰尘。(2)大自然将多么单调。 2、(1)赵州桥雄伟坚固。(2)赵州桥美观。 五、我能读句子,按要求填写。(8分) 1、你喜爱的书就像是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以上的句子中,作者分别把书比作( )、( )和( )。 关于书,你肯定也有一些自创的比喻,请大胆地把它们写出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 这句话为了突出松鼠的警觉,将松鼠和山鼠( )。这种说明方法比较常见,我会照样子补写。 (1)松鼠的叫声很响亮,比( ) 还要尖些。 (2)鲸的嘴巴真大,( )。 六、我会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6分) 1、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 ),贪婪地读着。我很( ),也很( )——这种( )的滋味。 2、读了《新型玻璃》,我知道博物馆、银行等存放重要文件或珍贵物品的建筑物可以采用( );高层建筑为了安全起见,外部门窗可以采用( );为了使室内有一个舒适、安静的环境,我们可以给窗子装上( )和( )。 3、有些同学取得一点成绩就高兴的忘乎所以,我要送他的名言警句是: 4、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 )的( )和( )。 5、瞧,我会默写《泊船瓜洲》这首古诗。(4分) 七、我会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8分) 父亲说:“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你们看它矮矮地长在地上,等到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来它有没有果实,必须挖起来才知道。” 我们都说是,母亲也点点头。 父亲接下去说 所以你们要像花生 它虽然不好看 可是很有用 我说:“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父亲说:“对,这是我对你们的希望。” 1、给“体面”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语:( )。(1分) 2、给画线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2分) 3、画线的句子中,花生的“不好看”是指( ) “很有用”又是指( ) 它最可贵的地方是指( )( )(3分) 4、对“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你是怎么理解的?(2分) 八、我来读短文《故乡》,然后回答问题。(16分) 只因为我在故乡度过了人生最初的十几个年头,因而从离开它的那一刻起,思乡便成为一种病:无从治愈,无法自已。 每当深夜,皎洁的月光洒上床头,抑或昏黄的路灯将摇曳的树影投上天花板,我总要想起故乡的一切。在如泻如瀑的月光下,小伙伴们应该都已经甜甜入睡,屋子里只有轻轻的鼻息,衬托起夜晚的宁静;而我的老屋里却空无一人,月光银练般流过窗格,悄然落向闲置的床帷;田野上的小路寂无行人,只有庄稼在微拂着长大的阔叶;远处的河堤依稀可辨,桦树林传来遥远的叶动声;更遥远处,不眠人似有似无的歌声飘忽不定…… 我是那样地思念故乡,它与我少年的彷徨,青春的无奈共存着。多少个无眠的夜晚,我为它写过无数首思念的诗歌,因为它是我永远的恋人。 故乡,抽象成一种情绪在心头,就像它的天空里轻纱薄翼般的白云,久久地漂浮着,衬着天空那种忧郁的蔚蓝。久久地,直到我长大。 1、从文中找出以下词语的反义词。(2分) 摇动( ) 空闲( ) 忧愁( ) 悄悄( )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2分) (1)无法自已: (2)轻纱薄翼: 3、画线的句子中的“它”指的是( )。(1分) 4、找出文中的一句比喻句写在横线上。(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__ 5、“明月千里寄乡思”,这段中作者除了写明月外还通过描述家乡的 、 、 、 、 等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5分) 6、作者写过无数思念故乡的诗歌,你也背过许多思乡的诗句吧!看到明月想起“( ) ,( )。”当秋风起时想起“( ),( ) 。”(4分) 九、 习作(任意选择一个题) (30分) 1、根据所给的词语,串编故事:草地 大灰狼 指南针 小白兔 考场 晕倒 要求:想象合理,中心明确,语句通顺,并给故事取一个好听的题目。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3 一、基础知识 1、我会写得很规范 lán qiè jiàn diàn shū 贪读借污理 qī líng kuì zèng zhòu 纹 2、选择正确的读音打上“√” 酵母(jiào xiào) 颇(pō pē)负盛名 漂泊(pō bó) 稀罕(hān han) 婀娜(nà nuó) 水浒传(zhuàn chuàn) 伴侣(lǚ lǔ) 惧(jǜ jù)怕 支撑(chēn chēng) 过瘾(yǐng yǐn) 3、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香飘十里 别出心裁 呕心呖血 与众不同 B 风期雪压 倾盆大雨 千篇一律 低头折节 C 天长日久 浮想连翩 如饥似渴 心安理得 D 囫囵吞枣 不求甚解 念念不忘 守望相助 4、把句子补充完整。 ⑴、,寒灯独夜人。 ⑵、风一更,雪一更,。 ⑶、书犹药也,。 ⑷、江南几度梅花发,。 ⑸、课外你一定读过不少思乡的诗,请你写下来。(最少2句) ⑹、句子练练坊 ①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那本我读过的书。(缩句) ②对违法乱纪的现象,我们一定要严惩。(改为反问句) ③修改病段(用修改符号) 五岁的小松,矮矮的个子,脸蛋园园的像个大皮球。别看他年纪小, 却很聪明。他穿着一件漂亮的海军服和一顶小海军帽。腰上系着一根皮 带,皮带上别了一支“枪”真是极神气了。 5、在这学期,我看了不少课外书,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说说你的读书方法吗? 二、阅读 (一) 是啊,莺儿,你要好好保存!这梅花,是我们中国最有名的花。旁的花,大抵是春暖才开花,她却不一样,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华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几千年来,我们中华民族出了许多有气节的人物,他们不管历经多少磨难,不管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一个中国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里,总要有梅花的秉性才好!/ 1、写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 (1)她是最有品格、最有灵魂、最有骨气的!( ) (2)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 ( ) 2、梅花与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岁寒三友”。你能写出描写梅花的诗句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们就像这梅花一样”中的“他们”是指_________,你能写出几个这样的人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分好的层次写出层意。 第一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词汇(),她心里非常()。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是报纸、杂志、小说,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 1、读短文,选择()里恰当的字和词。 2、在“”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费了好大劲”的“费”:“光读光想还不够”的“光”: “词汇贫乏”的“贫”: 4、用“ ——”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5、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 件:()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6、请结合你的写作经验,写写你对徐特立老爷爷的话的理解: 三、习作。 题目:我和书的故事 提示:从我们呀呀学语开始就有了图画书,在书籍的海洋中,我们自由遨游,快乐成长,写一写你和书的故事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试卷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