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课文及知识点 |
范文 |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是小学的一篇课文,作者是德国作家柏吉尔。以下是小编准备的一些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课文及知识点,仅供参考。 ![]()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课文原文 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约莫算来,总有几千万年了。 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它嗡嗡地穿过草地,飞进树林。那里长着许多高大的松树,太阳照得火热,可以闻到一股松脂的香 那只小苍蝇停在一棵大松树上。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它飞了大半天,身上已经沾满了灰尘。 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晌午的太阳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在太阳光里闪闪地发出金黄的光。 蜘蛛刚扑过去,突然发生了一件可怕的事情。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下来,刚好落在树干上,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 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黄色的泪珠里。它们前俯后仰地挣扎了一番,终于不动了。 松脂继续滴下来,盖住了原来的,后积成一个松脂球,把两只小虫重重包裹在里面。 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成千上万只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谁也不会想到很久很久以前,有两只小虫被埋在一个松脂球里,挂在一棵老松树上。 后来,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波浪不断冲刷着树干,甚至把树连根拔起。树断绝了生机,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淹没在泥沙下面。 又是几百万年过去了,那些松脂球成了化石。 海风猛烈地吹,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有个渔民带着儿子走过海滩。那孩子赤着脚,他踩着了沙里一块硬东西,就把它挖了出来。 “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他爸爸接过来,仔细看了看。 “这是琥珀,孩子。”他高兴地说,“有两个小东西关在里面呢,一只苍蝇,一个蜘蛛。这是很少见的。”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__________ 本文作者是德国的柏吉尔,译者顾均正,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琥珀》知识点 我会写: 怒:怒吼 愤怒 怒发冲冠 吼:吼叫 狂吼 河东狮吼 脂:脂肪 胭脂 松脂 拭:拂拭 擦拭 拭目以待 餐:午餐 聚餐 一日三餐 划:划动 划开 划算 晌:晌午 晌觉 半晌 辣:毒辣 辣椒 心狠手辣 渗:渗出 渗透 渗色 挣:挣扎 垂死挣扎 番:番茄 番薯 三番五次 埋:掩埋 埋伏 埋头苦干 刷:冲刷 刷牙 刷子 测:推测 预测 变幻莫测 详:详细 详情 不厌其详 形近字: 吼(吼叫)孔(孔雀) 脂(脂肪)指(指示) 拭(擦拭)试(考试) 多音字: 划:huá划船 huà计划 挣:zhēng挣 扎zhèng挣脱 扎:zhá挣扎 zhā扎针 zā包扎 埋:mái埋藏 mán埋怨 近义词: 柔嫩——娇嫩 拂拭——擦拭 忽然——突然 照射——照耀 可怕——恐怖 猛烈——剧烈 快活——快乐 仔细——认真 仍旧——仍然 推测——推断 反义词: 高大——矮小 断绝——恢复 快活——难过 少见——常见 黏稠——稀薄 详细——简略 理解词语: 【飒飒】形容风雨声。 【柔嫩】软而嫩。 【松脂】松树等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掉(尘土)。 【挣扎】用力支撑。 【逼近】靠近;接近。 【生机】生命力;活力。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 【黏稠】又黏又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详细】周密完备。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多指大笑时)。 句子解析: 1、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顿美餐。它小心地划动长长的腿,沿着树干向下爬,离小苍蝇越来越近了。 “划动”、“沿着”、“爬”写出了蜘蛛的动作,这些动作的词表现了蜘蛛一心一意地想把苍蝇当作一顿美餐,同时交代了它们为什么离得那么近的原因,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2、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能再想什么美餐了。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的黄色的泪珠里。 把“滴落的松脂”比作“黄色的泪珠”,这样的比喻生动形象,既写出了松脂的特点,又表达了作者对两只小虫的惋惜,甚至连老松树都留下了眼泪。 3、几万年,几十万年,几百万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这句话说明过了很长时间,这是形成琥珀的一个必要条件。 问题归纳: 一、琥珀有什么特点? 答:琥珀是由松脂球演变而成的透明化石,这块琥珀里躺着“苍蝇和蜘蛛”。 二、琥珀形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答:1.要有松树;2.炎热夏天正晌午,有热辣辣的太阳;3.形成一个松脂球;4.要经过漫长的地壳运动。 三、前6个自然段有几处描写太阳,各是怎样描写的,气温的变化体现在哪几个词上? 答:共有3处:①太阳暖暖的照着;②太阳照得火热;③晌午的太阳热辣辣的照射这整个树林。 气温的变化是:“暖暖”“火热”“热辣辣”,表明天气越来越热,为下文的松脂滴落做铺垫。 四、文章中哪些内容是真实的,哪些内容是推测的? 答:文章中,琥珀的形成是推测出来的,琥珀的发现和样子及其科学价值是真实的。 五、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一个“巧”字贯穿了始终,巧在哪里? 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有以下巧妙的地方:1.森林的远处有海;2.小苍蝇落在老松树上;3.蜘蛛刚好爬过来;4.一大滴松脂正好把两只小虫包住;5.水把森林淹没,松脂球埋在泥沙里;6.波涛把琥珀卷到岸边;7.孩子赤着脚踩到琥珀;8.孩子的爸爸正好认识琥珀。 六、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用生动形象、富有文学色彩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一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和被发现的过程,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激发了我们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练习题 一、读拼音,写汉字。 晌午的太阳热làlà( )地照射着整个树林。许多老松树shèn( )出厚厚的松zhī( )。一只小苍蝇停在一棵老松树上,拂shì( )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忽然有个蜘蛛慢慢爬过来,想把那只苍蝇当作一顿美cān( )。 二、仿照例子写词语。 1.例:前俯后仰(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例:热辣辣(ABB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推测( ) 透明( ) 详细( ) 澎湃( ) 拂拭( ) 四、写出下面句子中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 1.一个夏日,太阳暖暖地照着,海在很远的地方翻腾怒吼,绿叶在树上飒飒地响。( ) 2.它伸起腿来掸掸翅膀,拂拭着那长着一对红眼睛的圆脑袋。( ) 3.“爸爸,您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 ) 五、我会查字典。 1.“餐”,用音序查字法先查大写字母____,在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_,再查___画。 2.“拭”用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____,再查____画,组词是____。 六、形近字组词。 珀( ) 枫( ) 试( ) 扔( ) 柏( ) 飒( ) 拭( ) 仍( ) 七、仿照例句,写句子。 一只小苍蝇展开柔嫩的绿翅膀,在阳光下快乐地飞舞。 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请再写一个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这块琥珀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块琥珀的发现有什么科学价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练习题【答案】 一、 辣 渗 脂 拭 餐 二、 1.天罗地网 古往今来 左思右想 2.绿油油 黄澄澄 乐呵呵 三、 推测(推断) 透明(透亮) 详细(详尽) 澎湃(汹涌) 拂拭(擦拭) 四、 1.景物描写 2.动作描写 3.语言描写 五、 1.C cān 食 7 2.扌 6 擦拭 六、 珀(琥珀) 枫(枫树) 试(考试) 扔(扔掉) 柏(柏树) 飒(飒飒) 拭(拂拭) 仍(仍然) 七、 拟人 宁静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正在窃窃私语。 八、 1.透明,里面有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 2.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琥珀》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知道琥珀的形成和发现的过程及在科学上的价值,懂得任何事物的形成和发展都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2.体会科学小品的特点,分辨真实的描写和想象的描写。 3.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4.培养学生阅读科普读物的兴趣和能力,激发其探索大自然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 体会科学家是怎样进行合理想象的。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学习卡 学生:搜集有关琥珀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体会“珍贵” 同学们,在我们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编者为我们安排的主题是——板书:生命 在生命这一单元里有一篇文章叫——《琥珀》,板书课题,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字,都是什么旁?再读读这一组带王旁的词,发现了什么?都是提“王”旁,其实是斜玉旁,大多表示珍贵的宝石。可见琥珀也是比较珍贵、稀奇的。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直接导入课题,通过提“王”旁的词语,初步感知琥珀的珍贵。 (二)预读检索,初步感知 1.交流预读单(相关题目) (1)那么通过课前预习,谁来说说什么是琥珀?欣赏图片 (2)这篇课文围绕“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 (3)这是一篇什么体裁的文章? 2.出示图片:这就是文中那块琥珀,大家看看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3.这块琥珀有什么科学价值呢? 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科学家是亲眼所见吗?(不是) 师:不是亲眼所见,那就只能是——(想象) 这个故事确实是科学家想象出来的。那为什么作者在这里不用“想象”而要用“推测”这个词呢?(理解“推测”) 你认为作者的证据是什么?(那块琥珀的样子) 请同学们齐读琥珀的样子。 过渡:琥珀的样子是科学家真实所见,科学家就是根据这块琥珀的样子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就是琥珀的形成过程。这也是本节课我们学习的重点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预读单认识琥珀,并了解课文围绕这块琥珀都写了哪些内容,随着学生的汇报,抓住琥珀的样子和价值,比较“想象”和“推测”两个词语,并理解意思。随之明白科学家是根据琥珀的样子推测了故事的详细情形。抓住课文的关键点,变序教学,从篇末入手,不仅训练了学生语感,更重要的是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使学生怀着兴奋和喜悦的心情投入下面的学习。 (三)研读贯通,交流感悟。 1.小组研读,合作共学。科学家就是根据看见的这些真实的事物,想象了一万年前的详细情形,那作者是如何根据那块琥珀的样子推测出琥珀的形成过程呢?请同学们小组研读。 研读要求:(1)把“真实”的部分(琥珀的样子)和前边“想象”的部分联系起来读,在“想象”部分找出与“真实”对应的句子批画下来。(2)用“根据____,推测____”或者用上“因为……所以……”“只有……才……”等关联词语在小组内说一说,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的。 2.交流。 3.通过以上的练习,我们知道了这个故事不是凭空的想象,作者写的都是有根据的,是科学的推测。这是科学小品文的一大特点。(科学性) 4.现代科普作家、文学翻译家顾均正先生说:科学小品文是科学与艺术化合成的结晶体。 请同学们再默读故事,找出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语句与大家分享,并说明原因。随机指导朗读。 这样描写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具趣味性,富有文学色彩。(文学性) 设计意图: “淡化分析,着重感悟”,学生认真阅读分析课文,找出内在联系,然后才能运用上这些关联词语,体会作者如何推测琥珀的形成过程。通过学生的读和练来让其获得感悟。在这里,重组课文语言是运用语言的训练;找出语言的逻辑关系是思维的训练;小组合作学习是学习方法和学习品质的训练。 (四)情感迁移 1.《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请同学们阅读“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快乐的……,获得了永恒”。 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第12自然段,比较一下,在时间的长河里,成千上万绿翅膀的苍蝇和八只脚的蜘蛛来了又去了,都成了过眼烟云,而这两只小虫却留了下来,你有什么感受? 过渡:所以这块琥珀很珍贵,很有价值——科学研究价值、艺术鉴赏价值、经济效益……是的,它们的生命虽然在那一瞬间终止了,但生命的价值却获得了永恒。 2.那么由这块琥珀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示?(名言或是事例) 这说明,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比如说:那些为了今天幸福生活而壮烈牺牲的革命烈士;在有限的生命里,诠释了他生命的意义的雷锋;5.12地震中舍己救人的谭千秋老师等等,虽然他们的生命在那一刻定格,,但他们生命的价值却在那一瞬间获得了永恒。 3.老师这里有几句名言想送给大家。 生命的价值不在于时间的长短,而在于你如何利用它。——蒙田 谁能以深刻的内容充实每个瞬间,谁就是在无限地延长自己的生命。——库尔茨 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 ——列夫·托尔斯泰 生命苦短,但美德能将它传到遥远的后世。—— 莎士比亚 设计意图:结合“我的视角”中丁丁的话,和课文第12自然段的再学习让学生体会《琥珀》一文为什么会被放在“生命”这一单元里,从而明白死和生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生命的价值也不是靠寿命的长短能衡量的。由此得到启示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积累名言,进一步深化生命这一主题。 (五)课外延伸 1.同学们,这一块罕见的琥珀现在就放在博物馆里,你能运用优美的语言,按一定顺序,结合你对生命的理解,为这块琥珀写一份解说词吗? 2.本文是根据德国科学家、科普作家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改写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是集科学知识与想象情节于一体的一本可读性非常强的科普读物,一共有十五个有趣的故事,包含的范围相当广泛,是一本内容通俗易懂、文字生动活泼的科普著作集。 柏吉尔以拟人、夸张和想象的写作手法,描述了天体运行的关键、,揭示自然界乃至宇宙的奥秘。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读读他的著作。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一方面从写作角度激发学生的兴趣,为琥珀编写解说词,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方法迁移和阅读柏吉尔的《乌拉·波拉故事集》,拓展学生的课程资源,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又可使课外阅读不流于形式。 板书设计: 琥 珀 科学小品文 科学性 文学性 推测 形成 (那块琥珀)→(详细情形) ↓ (真实) (想象) 发现 ↓ 价值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