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
范文
    2023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知识点就是“让别人看完能理解”或者“通过练习我能掌握”的内容。那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有哪些?为了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梳理相关内容。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1. 数一数
    点数法:数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事物所对应的是几,即最后数到几,事物的总数就是几。
    数图中物体的数量时,要按一定的顺序来数,比如可以按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顺序来数数。
    各种事物的数量都可以用一个数表示。比如1面红旗,2本书,3块面包等。但有时数字也可以表示多个数量的同一种事物分成的几类或几个整体。比如1群大雁,4个小组的学生,3袋糖果等。
    2. 比多少
    同样多: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事物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两种事物一一对应后,如果一种事物有剩余,那么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事物就少。
    描述物体多或少时,不能只说谁多谁少,应该说“谁比谁多”或“谁比谁少”。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知识要点
    1. 认识上、下
    上是指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下是指位置在低处的,与上相对。
    2. 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上、下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上面或下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上面或下面。
    3. 认识前、后
    一般面对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4. 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前、后是两个具有相对关系的方位,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单独存在。不能单独说某物体在前面或后面,应说某物体在另一物体的前面或后面。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的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因此,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会发生变化。
    5. 认识左、右
    左手所在的一边是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是右边。
    要点提示:
    (1)在确定左右时,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当观察者身体方向发生变化时,左边和右边也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始终和左手、右手所在的一边保持一致。
    (2)要确定图中人物的左、右位置关系,可以把自己假设为图中人物来判断。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知识要点
    1. 1~5的认识
    (1)含义:每个数都可以用来表示事物的数量。
    (2)数序:(从前往后)1,2,3,4,5
    (3)写法:根据每个数的形状,在田字格中工整地书写
    2. 比较大小
    当两个数相等时,用“=”连接;当两个数不相等时,用“<”或“>”连接。
    3. 第几
    (1)含义:表示事物的排列顺序。
    (2)确定第几的方法: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这个事物的顺序就是“第几”。
    4. 2~5的分分合合
    5. 1~5的加减法
    (1)加法的意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
    (2)减法的意义:从总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另一部分。
    (3)计算:利用数的分与合进行计算。
    6. 0的认识与加减法
    (1)0的意义:0不仅可以表示一个也没有,还可以表示起点。
    (2)有关0的加减法:任何数加0都得这个数;
    任何数减0都得这个数;
    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1. 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
    2. 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每个面的大小都一样。
    3. 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两端是两个大小一样的、圆圆的、平平的圆面。把圆柱横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就不能滚动。
    4. 球的特征:圆圆的,表面是曲面。把球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 立体图形的拼组
    (1)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可以拼组成不同的立体图形。
    (2)用小的圆柱可以拼组成更大的圆柱。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
    一、6—10的认识: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
    (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
    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大括号 ”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
    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
    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知识要点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5=15 17-7=10 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要点
    1、认识钟面
    钟面:钟面上有12个数,有时针和分针。
    分针:钟面上又细又长的指针叫分针。
    时针:钟面上又粗又短的指针叫时针。
    2、钟表的种类:日常生活中的钟表一般分两种,一种:挂钟,钟面上有12个数,分针和时针。另一种:电子表,表面上有两个点“:”,“:”的左边和右边都有数。
    3、认识整时: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电子表上,“:”的右边是“00”时表示整时,“:”的左边是几就是几时。
    4、整时的写法:整时的写法有两种:写成几时或电子表数字的形式。如:8时或8:00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知识要点
    1、9加几计算方法: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凑十法”等方法进行计算,其中“凑十法”比较简便。
    利用“凑十法”计算9加几时,把9凑成10需要1,就把较小数拆成1和几,10加几就得十几。
    2、8、7、6加几的计算方法:(1)点数;(2)接着数;(3)凑十法。可以“拆大数、凑小数”,也可以“拆小数、凑大数”。
    3、5、4、3、2加几的计算方法:(1)“拆大数、凑小数”。(2)“拆小数、凑大数”。
    4、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分析、从而找到不同的解题方法。
    (2)求总数的实际问题,用加法计算。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填空练习题
    (1)吃饭时,我们通常用()手端碗,()手拿筷子。
    (2)写字时,我们通常用()手拿笔。
    (3)走路时,我们要靠()侧行走。
    (4)上课发言应举()手,走路时应先迈()脚。
    (5)10前面有()个数,6再往后数的三个数是()、()、(),6往前数两个数是()、()。
    (6)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7)2个十组成的数是()。
    (8)比14多1的数是(),比14少1的数是()。
    (9)与17相邻的两个数分别是()和()。
    (10)16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11)1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12)和18相邻的两个数是()和()。
    (13)16比10多()。8比14少()。
    (14)12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5)14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16)9个一和1个十合起来是()。
    (17)10前面一个数是(),后面一个数是()。
    (18)20里面有()个十。
    (19)我比17小,比15大,我是()。
    (20)我在14和12之间,我是()。
    (21)13的个位上是(),十位上是()。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课后练习题
    一、在○里填上“>”、“<”或“=”。
    8+5○14  14-4○10  7+8○8+7
    5+9○6+7  9○4+6  10○10-2
    二、在○里填上“+”或“-”。
    3○6=9  8○5=3  12○2=10
    10○4=14  18○10=8  7○7=0
    10○9=19  6○6=12  5○4=9
    7○2=5  7○9=16  9○1=8
    三、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9+2=  8+3=  7+4=
    6+7=  7+5=  4+6=
    9+8=  6+5=  5+4=
    10-3=  9-8=  7-6=
    8-5=  9-9=  6+6=
    10+5=  6+8=  15-10=
    13+2=  4+10=  17-7=
    4+9=  10-9=  9-7=
    3+1+4=  9-7-1=  7+0+1=
    2+7-3=  10-6+5=  9+9-10=
    8-4+3=  8-6+7=  10-9+6=
    5+8-3=  6+6-2=  7-7+5=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8 0: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