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 |
范文 | “教师”就应是个具有高超的德行持重明达和善的人,同时又要具有能够经常庄重安适和蔼地和学生交谈本领。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准备的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供大家阅读。 ![]() 更多关于教学工作计划的内容请点下方链接↓↓↓ ★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5篇★ ★幼儿园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5篇★ ★初中化学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三年级体育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高中地理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一 【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学会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应用法则正确计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 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掌握了它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并用它解决了相应的实际问题。这节课开始老师将和你们一起去逐步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还要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本节课我们先探究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 二、学一学 ( 一)分数除法的意义 1、出示学习目标:在具体情景中,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用口算或笔算的方法进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 2.出示学习提示: (1)观察例1的插图,观察图意,同桌口头说图意然后列式. (2)、你能把上面的问题改编成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思考,口述问题并列式) (3)、100g= 1/10kg,你能将上面的问题改成用kg作单位的吗 (意图:引导学生将整数乘除法应用题改变成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整数乘除法的问题和改写后的问题,分析得出整数除法和分数除法的联系以及分数除法的意义. (5)、练习:课本2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练习,订正时让学生说明为什么这样填. 三[议一议] 分数除以整数 1、小组学习活动提示: (1)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2)把一张纸的4/5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长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①先独立动手操作,再在组内交流, ②讨论:通过折纸操作和计算,你发现了几种折纸方式,每种方式应怎样列式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3)汇报学习结果: 四、练一练 ①把7/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什么数乘6等于3/17? ②如果a是一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1/3÷a等于多少? 1/a÷3等于多少? 你能用一个具体的数检验上面的结果吗 五、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会了什么? 指导学生归纳出:分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数,等于分数乘以这个整数的倒数. 第二课时 一个数除以分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 1、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 2、掌握分数除法的统一法则。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推导出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 2、对于一个数除以分数的算理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上节知识,导入新课 1、怎样计算分数除以整数? 2、口算下面各题 1/6÷3 4/7÷2 3/5÷2 6/7÷2 二、学一学 出示【学习目标】 使学生理解整数除以分数的算理,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出示【自学提示】 1、认真阅读例三 : 小明2/3小时走了2千米,小红5/12小时走了5/6千米,谁走的快些? 2、 思考: (1) 谁走得快是比两人的什么?(速度) (2) 怎样求二人的速度?(自己列出算式,并想一想你的列式依据准备交流) (3) 你能直接求出这两个算式商的大小吗? (4) 你会求出这两个算式的商吗?为什么? 我们这一节就来探究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的方法(板书:一个数除以分数) 三[议一议] 探究计算2÷2/3 (1)画线段示意图提示: ①你能用线段图表示这道题的信息吗?试试看(由于用2/3小时行2千米,求1小时行多少千米,学生在画图时有一定困难,画图前可让学生讨论以下问题 a、2/3小时表示什么?(1小时的2/3) b、2/3小时行驶的路程和1小时所行路程有什么关系?(2/3小时行的路程=1小时所行路程的2/3即:1小时所行路程的2/3是2千米) 此时学生就可根据乘法应用题画图的方法画出线段图了。 ②把你的画图与同组同学交流一下,看是否相同。如果不同,比比谁的画图能更好的反映信息。 ③打开教材第30页,看看你们的图与教材的图是否相同。 (2) 探究怎样计算2÷2/3 独立阅读教材第30页,体会教材中的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说一说 (3)师生互动 师生共同探究计算过程,分析算理 ① 1小时走多少千米就是求3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必须先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 ② 由2/3小时行2千米,即2个1/3小时行2千米,可求1个1/3小时走多少千米,也就求2千米的1/2是多少 ? 2×1/2 ③ 3个1/3就行2×1/2×3千米 ④ 由此推出2÷2/3=2×1/2×3 ⑤ 由于1/2中的分母2和第三个因数恰好是原来除法算式中的数,为了便于分析,可用乘法结合律让它先算,即 2÷2/3=2×1/2×3=2×(1/2×3)=2×3/2 ⑥ 分析2÷2/3和2×3/2的特征,你们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得出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4、 你们能用这个规律计算5/6÷5/12吗?试一试,并把你的计算与同组人交流。 四、做一做: 1、教材第31页“做一做” 2、练习八第4题 五、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相同,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培养学生的推理归纳能力。 教学重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带括号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 一个数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数应怎样计算? 2、 计算: 24÷5/6 2/3÷3/4 5/7÷25/14 二、 学一学 出示学习目标 出示自学提示 1、 自学例4(1):混合运算应用题 小红用长8米的彩带做了一些花,每朵花用2/3米的彩带。他把其中的4朵送给了同学,小红还剩几朵花? (1) 讨论问题 ① 你从题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② 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先应求什么? ③ 怎样列式? (2) 讨论要求: ① 先在小组内讨论问题 ② 独立列算式,并在小组内交流 (3) 汇报讨论结果并板书 8÷2/3-4 =8×3/2-4 =12-4 =8(朵) 答:小红还剩8朵花。 三.做一做 例四(2)四则混合运算题 (2)计算1/5÷(2/3+1/5)×15 ①先按运算顺序计算出题目的得数 ③ 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计算(2/3+1/50×15,就要用到中括号“[]”。在用到中括号后,就成了新算式,试一试,写出这个新算式。学生写出后教师板书: 1/5÷[(2/3+1/5)×15] (1) 先议一议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较差学生演板。 四. 议一议: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怎样计算? 五. 归纳小结 在学生充分讨论归纳后,教师板书: 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六、练一练: 教科书第34页“做一做” 七、小结: 第2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2、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4、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5、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第一课时 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说一说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计算25/36÷30 3、用等式表示下列数量关系 ① 鸡的只数是鸭的3/4 ② 女生是男生的一半 ③ 梨重量的3/5相当于苹果的重量 ④ 儿童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4/5 二、学一学: 出示学习提示: 1、找出例1的条件和问题 (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 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小明的体重才是爸爸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2、思考: 问题:①题中有几个等量关系?各是哪两个量之间的关系? ②所求问题在哪个或哪几个等量关系中? ③哪个等量关系中只有所求问题是未知的? ④找出这个关系式后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数量关系 小明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质量 ?×4/5=28 三.做一做 如果用方程解这道题,你会吗?试一试 爸爸体重是多少千克? 四.议一议 ①爸爸的体重在哪一个关系式里?写出这个关系式 ②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的关系。 ③如果用方程解答这道题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结束后独立完成 后,让组长检查后汇报) (4)、学生独立阅读教材并填充教材。 五.练一练 (1)教科书第38页“做一做” (2)一条裤子75元,是一件上衣价格的2/3。一件上衣多少元? 六、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会用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2.会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3、掌握列方程解答文字题的分析方法。 4、能用方程解答分数除法应用题。 【教学难点】 1、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 2、如何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写出下面数量关系(用等式) (1)裤子价钱是上衣的2/3 (2)裤子的价钱比上衣少1/3 二、学一学 1.出示【学习目标】: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加深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理解,学会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稍复杂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出示【自学提示】 阅读例2爱华小学的同学非常喜欢课外兴趣小组,他们学校参加美术小组的有25人,比航模小组人数多1/4,算一算,航模小组有多少人? 思考: (1) 题中告诉了我们哪些信息?(条件和问题) (2) 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 (3) 问题和条件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4) 这道题用什么方法解答?理由是什么? 三.做一做 学生独立解答例2,较差学生演板 四、议一议 要求: ① 重点以学一学中的4个问题为依据在小组内充分讨论 ② 由组长或小组学生代表准备汇报讨论结果,对演板情况以及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五、练一练 1、 教科书练习十第4题 2、 小红家买来一袋大米,吃了5/8,还剩15千克。这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3、 修一条公路,修了200米,还剩2/3没有修。这条路长多少米? 六、小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二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理解:把一个分数平均分成几 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算理。 2、使学生经历探究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过程,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认识分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上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分数乘法,今天开始,我们来学习分数除法。这节课我们先学习分数除以整数。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 (1)出示例题,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提问:量杯里有4/5升果汁,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喝,怎样列式?为什么?(板书4/5÷2=) (3)学生讨论:4/5÷2可以怎样计算?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4)让学生交流想法: ①把4个单位一平均分成2分,用分子4÷2,分母还是5。 引导学生用图示法表示出这样算的算理。 ②升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多少,是求升的是多少,所以,4/5÷2就可以用4/5×1/2,结果是2/5。 谁能再说一说,4/5除以2为什么可以用4/5×1/2来计算?1/2是2的什么数?(倒数) 2、完成“试一试”。 (1)提问:如果4/5升果汁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喝,每人喝多少升?怎样列式?(板书:4/5÷3) (2)4/5÷3怎么计算呢?能不能直接用分子除以整数算出得数?为什么?可以怎么算? 3、总结方法。 提问:你觉得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么算?怎样算比较方便?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第1题。 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进行操作,并根据操作过程写出得数。 2、做"练一练"第2题。 练习后问:分数除以整数,可以转化成分数乘法来计算,用这个分数与谁相乘? 3、做"练一练"第3题。 各自练习后,指名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4、做练习七第2题。 提问:每组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计算时有什么不同?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怎样算?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的分子直接除以整数?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1、3、4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2课时 整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4-46页例2、例3和“练一练”,练习七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整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整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难点: 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的挑战性,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课前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3/8÷3 4/5÷4 9/5÷6 4/13÷2 2.揭题:整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2 1、提问:把4个同样大小的橙子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吃2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怎么列式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4÷2? 继续提问:如果每人吃1个,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 2、出示第(2)题,指名读题,口头列式。 问:解答这个问题,为什么也是用除法计算? 出示挂图,请根据图的意思想一想:可以怎样计算4÷1/2? 先让学生分组讨论,再组织全班交流: 把4个橙子每 个分成一份,可分成几份?4÷1/2 是几? 板书:4÷1/2 =4×2 看到这个等式,你能想到什么? 3、出示第(3)题。 (1)学生读题,列式。 (2)你能在图中分一分,再想出计算结果吗? 让学生操作后明确:4÷1/3=12 4÷1/4 =16 (3)出示:4÷1/3 =4×( ) 4÷1/4 =4×( ) 提问:从这两个式子中,你又想到了什么? 三、教学例3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列式。 2、请根据每 米剪一段,在图上分一分,看看结果是多少。 3、想一想:4÷ 可以怎么算,为什么? 板书:4÷2/3 =4×3/2 =6 4、归纳和总结:想一想,整数除以分数可以怎么算? 先在小组中说一说,再全班交流。 四、巩固练习 1、做“练一连”第1题。 先让学生各自在书上独立填写,再指名交流。 2、做“练一连”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提醒学生:把分数除法转化成分数乘法后,能约分的可以先约分,再计算。 3、做练习七第5题。 先让学生看图想商是几,再计算。比较看图得出的结果与计算得出的结果是否一致。 4、做练习七第7题。 先计算,再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联系?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6题和第8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3课时 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 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 1/4÷4 5/12÷10 3/10÷6 9÷3/10 4÷4/5 2÷3/14 1÷3/2 2、揭示课题: 分数除以分数 二、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这个算式得多少? 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3、练习,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 ,看看3/5里有几1/5个 ,有几个 3/10,再计算。 3/5÷1/5=3/5×( ) 3/5÷3/10=3/5×( )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1/乙(乙≠0)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七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七第12题。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9、13、14题。 六、阅读与交流 阅读“你知道吗?”,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4课时 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9页例5,“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联系对“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已有认识,学会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重点: 体会分数乘、除法的内在联系,加深对分数表示的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例5中两瓶果汁图,估计一下,大、小两瓶果汁之间有什么关系? 出示:小瓶的果汁是大瓶的2/3。 这句话表示什么?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式吗? 板书:大瓶里的果汁×2/3=小瓶里的果汁 如果大瓶里的果汁是900毫升,怎么求小瓶果汁里的果汁? 自己算算看。 如果知道小瓶里的果汁,怎么求大瓶中的果汁呢? 2、揭示课题: 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二、教学例5 1、出示例5,学生读题。 提问: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讨论交流:你是怎么想、怎么算的? (1)用除法计算。 600÷2/3 引导讨论:为什么可以用除法计算?依据是什么? (2)用方程解答。 讨论:用方程解答是怎么想的,依据是什么? 解:设大瓶里有果汁x 升。 2/3x=600 让学生在教材中完成解方程的过程,并指名板演。 3、引导检验: x=900是不是原方程的解呢,怎么检验? 交流检验的方法。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题目,让学生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这里中的两个分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这题中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板书:一盒牛奶的升数×1/2=喝了的升数 (3)这题可以怎么解答,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 (4)交流: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4、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独立解答后,进行交流汇报。提倡学生用两种方法进行解答。 2、做练习八第2题。 (1)读题,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 (2)让学生说一说“一桶油用去3/5”和“黑兔是白兔的2/3”各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出并在书上写出数量关系式。 (4)独立解答,并指名板演。 (5)集体评议并校正。 3、小结解题策略。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3、4题。(学生自主完成后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5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页练习八第5-9题。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4÷5/8 1/2÷4/5 5/6÷1/2 4/5÷1/5 2、分析数量关系。 (1)出示,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①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4/5 ②一桶油,用去了3/8 (2)汇报交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 ①男生的人数×4/5=女生的人数 讨论: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怎么求女生的人数? 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 ②方法同上。 二、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八第6题。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说出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说一说,这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解答?各自解答,并指名板演。 2、做练习八第7题。 说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3、分析练习八第8题。 (1)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2)在小组中说出数量关系式。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5、9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6课时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教学内容: 课本第50页例6、“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八第10-13题。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中具体的情景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式题。 教学重点: 正确进行分数连除或分数乘除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乘除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分数除法应用题,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揭示课题) 二、教学例6 1、出示例6中的条件,引导理解题意。 (1)读题,理解题意。 (2)从题目中我们可以知道哪些信息?这些信息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信息的组合,我们又可以获得什么新的信息? 2、讨论解决问题的策略。 (1)出示要解决的问题:3盒果汁可以倒多少杯?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自己先想一想,看能不能把结果算出来。 (3)交流:你是怎么想的?先算的是什么? ①如果先求3盒一共有多少升,怎么想?怎么算? 板书:4/5×3=12/5(升) 12/5÷3/10=8(杯) ②如果先求一盒能装几杯呢? 板书: 4/5÷3/10 =8/3(杯) 8/3×3=8(杯) 3、这题如果列综合算式怎么列? (1)各自尝试列式。 (2)指名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4/5×3÷3/10 4/5÷3/10×3 让学生在书上完成计算,并指名板演。 4、教学“试一试”。 (1)出示: 5/8÷3/4÷5/7 ,这题是分数连除,怎么算? (2)学生在书上独立计算后讨论算法,师板书计算过程。 5/8÷3/4÷5/7=( )×( )×( )=( ) 5、讨论: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可以怎么计算? (1)在小组中说一说。 (2)全班交流。 明确:计算分数连除或乘除混合运算时,先要把其中的除法转化为乘法,再按照分数连乘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然后评议矫正。 出示题目,比一比,看谁解得又对又快。 2、讨论练习八第11、12题中的数量关系。 (1)画出各题中的关键句。 (2)说说每题中关键句中的分数是什么意思,并说出数量关系式。 (3)完成练习八第13题。 各自练习后,将计算的结果填在书上。 交流:你是分别根据什么计算出各个洲的面积的?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10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7课时 比的意义 教学内容: 课本第53--54页例7、例8和“练一练”,练习九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认识比的前项、比号和后项。 2、掌握求比值的方法,会正确求比值。 3、弄清比同除法、分数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教学重点: 比的意义和求比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同除法、分数的区别是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7实物图 提问:“2杯果汁”和“3杯牛奶”这两个数量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你会用哪些方法表示它们的关系? 相差关系 倍数关系 二、导入新课 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对两个数量用除法比较的基础上,来学习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板书课题) 1、教学比的意义。 (1)师:2÷3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较? 师述:用新的一种数学比较方法,可以说成果汁和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2)3÷2求得又是什么,又可以怎样说? (3)小结:现在我们知道谁是谁的几倍或几分之几,又可以说成谁和谁比。 指出:两个数的比是有顺序的。因此,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的顺序,正确表达是那个数量与那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两个数的位置。 (4)出示试一试。 提问:图中的四个比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讨论:如果把内中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2、教学例8。 出示例题后,让学生填表。 提问:小军和小伟的速度是怎样求出来的? 900:15表示什么?900:20又表示什么? 明确:900:15是小军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军走这段山路的速度;900:20是小伟走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就是小伟走这段山路的速度。 3、学习比的写法和各部分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师:以上我们学习了比的意义,在数学中,比还有这样的记法。 教师示范写比,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2)师说明: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3)师: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53的中间内容。 (4)提问:比各部分的名称,并板书。 4.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项目 相互关系 区别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两个数的关系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一种运算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一种数 结合展示学生整理的表格,小结: ⑴比与除法、分数是有联系的: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衩除数,相娄于分数中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母;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相当于分数中的分数值。 ⑵比与除法、分数是有区别的: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 提问:比的后项可以是“0”吗?为什么?说说你的相法。 三、巩固深化 1.完成“练一练”第1-3题。 学生独立完成,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讲评。 2.练习九1、2、4题。 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完成后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8课时 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内容: 课本第55页例9、例10和“练一练”,练习九第5-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会应用这个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 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填空。 师:除法、分数和比之间有什么联系? 2、做复习题。 师:第一题你这样做根据的是什么?(商不变的性质)它的内容是什么?第二题呢? 3.导入课题。 我们以前学过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今天我们就在这些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的知识。下面,我们就一起研究研究。(板书课题:比的基本性质) 二、学习新课 1、教学例9比的基本性质。 (1)学生填表 (2)提问:联系商不变的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两个性质想一想:在比中又有什么规律可循? (3)师生共同总结比的基本性质: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上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4)师:你觉得哪些词语比较重要? 0除外你怎样理解? 2、教学例10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我们以前学过最简分数,想一想:什么叫做最简分数?最简单的整数比就是比的前项、后项是互质数,像9∶8就是最简单的整数比。 出示:把下面各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1)12:18 (2) (3)1.8:0.09 (1)让学生试做第(1)题。 师:你是怎么做的?6和12、18有着怎样的关系? 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用比的前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使比的前后项是互质数。 (2)化简第(2)题。 师:这个比的前、后项是什么数?(分数)我们已经会化简整数比了,那么你能不能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比先化成整数比呢? (3)引导学生小结出分数比化简的方法:(演示课件出示)比的前、后项同时乘以它们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就可以把分数比转化成整数比,进而化简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第(3)题。 师:想一想如何化简小数比呢? 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化简,指名板演 师:那么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整数比、小数比、分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的方法是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把“练一练”第1题填完整。 2、“练一练”第2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完成后集体核对。 3、做练习九第7、8题。 4、出示选择 (1)1千米∶20米=( ) A1∶20 B 1000∶20 C 5∶1 (2)做同一种零件,甲2小时做7个,乙3小时做10个,甲、乙二人的工效比是( ) A 20∶21 B 21∶20 C 7∶10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习了哪些知识?什么是比的基本性质?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如何把整数比、分数比、小数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五、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5、6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9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 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的意义和性质。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3、做练习九第9、10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第11、12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 。 四、教学思考题 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五、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0课时 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9--60页例11,“试一试”和“练一练”,完成练习十第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掌握解题的关键。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根据信息填空: (1)男生有31人,女生有21人,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2)红花的朵数与黄花朵数的比是3:2。你能联想到什么? 师:数学与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今天这节课就来研究前两节所学的比在生活的运用。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11中的实物图及例题。 (1)让学生阅读题目后说说你知道哪些信息? (2)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红色与黄色方格比这句话?(先同桌相互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学生可能有以下两种想法: ①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把30个方格平均分成5份,其中3份涂红色,2份涂黄色; ②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3/5,黄色方格占2/5。 ③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也就是红色方格数是黄色方格数的3/2,或是黄色方格数是红色方格数的2/3。 师说明: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下,并不只是把一个数量平均分,使每一部分都一样多,而是在平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一题就是把30按3:2进行分配。 学生尝试解答,用你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例2,并在学生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说说你是怎样做的? 方法一:3+2=5 30÷5×3 30÷5×2 方法二:30×3/5 30×2/5 2、比较一下这几种方法中你理解的哪种方法,你是怎样理解的讲给同桌听一听? 说说这种方法的思路?(红色与黄色方格数的比是3:2,就是说,在30个方格里,红色方格数占3份,黄色方格数占2份,一共是5份,也就是说红色方格占总格数的,黄色方格占) 如何进行检验?自己检验请你检验一下同组同学做得对不对?(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相加,看是不是等于总方格数。或者可以把求得的红色和黄色方格数写成比的形式,看比简后是不是等于3:2)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4、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 提问:“按各小组人数的比分配”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 5、归纳(讨论)。 (1)比较例题与试一试题目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2)怎么解答? 求总份数,各部分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最后求各部分量。 (3)教师指出:用这种特定方法解答的分配问题叫做“按比例分配”问题(板书课题) 三、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后进行交流 指出:把180块巧克力按照三个班的人数来分配,就是按怎样的比进行分配? 2、练一练第3题。 独立填表,完成后集体核对。 3、练习十第1题。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十第2、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1课时 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61页练习十第4-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按比例分配实际问题的意义。 2、使学生通过运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答有关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应用比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练习十第4题。指名学生回答: (1)公鸡、母鸡各占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男生、女生各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2、练习十第5题。 提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的度数和呢?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二、拓展练习 1、练习十第6题。 先解答410克药水中,药粉和水各有多少克?再解答书上两个问题说说与补充问题条件有什么不同,怎么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后,交流各自的解题方法和理由。 比较三个问题有什么区别? 2、练习十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三、综合练习 1、练习十第8题 2、思考题 提示:分成的两部分的面积比是1:1,说明这两部分的面积相等。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布置作业 课本第62页下面的“动手做”。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2课时 整理与练习(1)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明晰本单元的学习内容,体验自己的学习收获,建立合理的认知结构。 2、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的关系,形成响相应的计算技能。 3、通过练习,提高列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掌握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提高列方程解答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回顾: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 (1)怎样计算分数除法? (2)列方程解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时是怎样分析数量关系的?举例 (3)什么叫做比?比和除法有什么关系?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值?怎样按比例分配? 二、基本练习 1、练习与应用第1题,直接写得数。 (1)各自在书上完成,完成后校对。 (2)将做错的展示在黑板上,讨论做错的原因。 (3)让学生说一说,做分数除法要注意些什么? 2、练习与应用第2题。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 (2)注意了解学生计算中典型的错误,引导学生分析错因。 三、提高练习 1、对比练习。 (1)出示第8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比一比,这三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分别怎样解答? 2、完成第3题。 提问:根据条件,你能写出哪些比? 指名口答。 3、完成第4题。 直接填写在书上,完成后集体核对。并指名说一说思考过程。 4、完成第5题。 学生先独立写,写完指名口答,交流核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6、7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3课时 整理与练习(2) 教学内容: 课本第64--64页“练习与应用”第9-13题,“探索与实践”第14-17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或通过画线段图进一步探索、体会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创造性。 2、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反思本单元的学习情况,并能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作出恰当的评价。 教学重点: 注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难点: 学会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与解决问题方面、情感与态度方面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对自己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综合练习 1、完成第9题。 指名三人板演,其余练习。 2、第10、11题。 独立练习,完成后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二、探索与实践 1、提问: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什么? 你能举个这样的例子吗? 2、探索:你还能用什么方法证明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1)联系分数的意义。 (2)画图理解。 (3)运用商不变的规律。 …… 3、实践:分析讨论第15题。 (1)出示第15题,读题,理解题目意思。 (2)讨论:怎么判断他们各买的是什么水果呢? ①能算出各人各买了多少千克水果吗? ②每人买水果都用的多少元钱? 能算出所买水果的单价吗? ③根据算出的单价,能判断出各人买的是什么水果吗? 4、操作:第16题。 做前提问,怎样才能画出所要求的图形? 小结。 二、评价与反思 1、在学习分数除法这个单元的知识时,你_____________________ (1)能积极探索计算方法,并和同学交流吗? (2)能正确计算吗? (3)能联系学过的知识,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4)能正确、有条理地说明解题的思考过程吗? 2、你认为自己在上面的这几个方面中,哪些方面比较好,哪些地方还需要努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2、13题。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分数除法 第14课时 树叶中的比 教学内容: 课本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计算、比较、分析等活动,初步发现虽然树叶的大小各不相同,但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 2、初步感受自然现象中蕴含的简单规律,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课前准备: 每个小组采集一种树叶(10片) 教学重点: 利用比的知识探究树叶长与宽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情境导入。 谈话:课前大家收集了很多树叶,仔细观察一下采集的树叶,看看每种树叶有什么特点,小组里互相说说看。 2、观察比较。 出示一些常见树叶。 引导:看看它们的大小形状是怎样的,不同树叶的大小、形状区别在哪里,同种树叶的大小、形状又有怎样的关系? 观察后小组讨论。 交流,板书: 不同树叶形状一般不同,同一种树叶形状是相似的。 同一种树叶形状相似,从数学角度看,反映出什么特点呢?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有很多收获的 3、揭示课题。 4、提出问题。 怎么样可以知道每种树叶长和宽的比呢?怎么样比较这些树叶长和宽的比呢?说说你的想法。 明确:先测量树叶的长和宽,再比较长和宽的比值。 指出:测量、计算、比较是我们研究数学常用的好方法。 二、动手实践、自主发现 1、举例介绍树叶的长和宽。 谈话:动手实践之前,我们先要弄清楚树叶的长和宽指的是什么? 结合书上66页的图,你能向大家解释一下吗? 2、动手实践。 活动要求: (1)4人一组,每组测量2种不同的树叶,组长分工。 (2)每人测量10片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并算出长和宽的比值(保留一位小数)填在67页的表里。 (3)计算出你测量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4)在小组里交流各自测量到的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的平均数。 (5)将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与相应树叶对照,看看树叶的长短宽窄和比值有什么关系,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 3、学生操作实践,记录数据并进行相应计算。 4、组织比较交流。 (1)你测量的是哪种树叶,比较每片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指出: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都比较接近(板书)。虽然大小可能不同,但形状是相似的。 (2)如果不是同一种树叶,对照它们的比值和长短宽窄,你对形状和比值大小之间的关系有什么发现吗?说说你的发现。 如果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比较接近,它们的形状会怎么样呢? 指出:不是同一种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不同,所以形状也不同。(板书:不同树叶的长和宽的比值一般不同)但如果比值接近,它们的形状也是相似的。 长和宽的比值越小,树叶显得宽一些,比值越大,树叶就越狭长。 5、实际运用。 猜猜老师采集的几种树叶: 1号树叶:长和宽的比的2:1 2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7:1 3号树叶:长和宽的比是10:9 学生猜测、它们各是什么树叶,说说你是怎么猜的? 三、课堂总结 谈话: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实践活动课,探究树叶中的比,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你知道了树叶中的哪些奥秘?我们在怎样发现的?你还有什么体会?教学反思: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三 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除以一个数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 3、学会分析并能正确列式解答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课时安排:9 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课本第23——26页的内容) 学习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分数除以整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过渡:目标明确了,要达到这节课的学习目标,靠大家自学,怎样自学呢?请看自学指导! 二、自学指导(小黑板出示) 认真看课本第23页信息窗和红点1的内容,重点看方框里的内容。 思考: 1、 两个方框所表示的意义一样吗?结果呢?(同桌说一说) 2、 仔细观察第2个方框的计算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同桌说一说) (5分钟后,比谁会正确回答对检测题) 过渡: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三、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师巡视并督促每个学生认真自学。(要保证学生看够4分钟,学生可以看看、想想,如果学生看完,可以复看) 过渡:看完的请举手?看懂的请把手放下。老师给同学们1分钟的时间,同桌互相讨论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二)检测(做一做)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比一比谁能做对检测题。 请两名(后进生)板演。小黑板出示习题,其余同学做在练习本上,做题前请看清要求。 要求(师说):1、认真审题 2、握笔姿势正确 3、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 检测题: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要搜集学生中的错误不随意辅导。 四、后教 (一)更正 讲述:做完的同学,请认真看黑板的练习,发现错了的请举手,指名让学生上台更正。(提示:用红色粉笔改,哪个题错了,先圈一下,再在旁边改,不要擦去原来的) (二)讨论(议一议) 过渡:到底谁对谁错呢,下面咱们一起来讨论。 1、评议第2题,一样的请举手,若错,请说出错在哪里? 追问: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可以如何计算?(板书) 2、同桌对改,调查学情。(全对的同学是好样的,没有做对的同学也不要灰心,相信你只要根据方法认真学习,也一定能得100分,加油!) 五、当堂训练(练一练) 过渡:下面咱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吧,有信心全做对、字写端正的同学请举手。 1、必做题:自主练习第1题。 2、思考题: 自主练习第3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除以整数 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同整数除法的意义完全相同。 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的计算方法: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七、教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课(第24——26页绿点的内容及练习) 学习目标:理解并掌握分数队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上一节练习课“分数除以整数”, 这节课的学习目标是: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黑板出示) 二、检测 下面我们来进行比赛,比谁能做对课本上的“自主练习”。老师也相信你们是最棒的! 1、打开课本第24页绿点的题目、4、5、6题 2、做题前请看清要求。 要求(师说):(1)、认真审题 (2)、握笔姿势正确 做一题及时检查一题 3、时间15分钟。 4、学生做题。 四、出示答案同桌互批 五、统计各题正确率,评讲重难、易错题 1、绿点题目:怎样计算的?说一说 2、第4题:说说你的解题思路。 3、第5题:说一说解题思路,为什么这样做。 4、第6题:全对的举手,要求正确率100% 六、学生补错题 七、当堂训练: 今天这节课的收获不少,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比谁的作业能得100分,谁的字体最端正。 自主练习:第8、9、10题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四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教学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出新知。 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二、探究发现,归纳认知。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 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 87= 165= 1012= 5/6= ()() 13/15=()( ) 12/7= ()() 100/6= ()( )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 2 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四、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 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分数除法》教案优秀范文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下列各题。 2.把下列假分数改写成带分数。 3.把下列带分数改写成假分数。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发生错误的情况,加强个别辅导。做完后集体订正。 二、新课 1.教学例5。 教师出示例5: 教师:我们学过的分数乘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么办?(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然后再乘。) 教师:那么在分数除法中有带分数的,应该怎样计算?(也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教师让学生把例5中的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独立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将除法转化成乘法的同时是否将除数改写成它本身的倒数,约分是否有错等。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教科书第39页中间做一做的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教学例6。 (1)准备题。 ①的3倍是多少?②的是多少?③的是多少? 教师:这三道题按照题意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按照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 教师让学生计算后集体订正。 (2)教学6。 教师出示例6: 教师指名说题目的条件和问题。 教师:如果例6中的一个数已知的,那么求一个数的几倍应该怎样计算?(应该用乘法计算。) 教师:从上节课学习过的内容来看,例6怎样解答比较方便?(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 教师:应该设什么数为未知数x?(设这个数为未知数x。) 让学生列方程解答。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书写是否规范,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做完后集体订正。 4.做教科书39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让学生独立完成。巡视时,注意学生设未知数和书写规范方面的问题。做完后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第1题第1行的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2.做练习十第2题的前2个小题。 让学生装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十第3题的第(1)~(3)题。 第(1)题: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弄清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第(2)、(3)题:让学生装独立完成。订正时,让学生装说一说是根据什么列方程式的?(根据乘法的意义。) 4.做练习十的第5题。 教师先让学生读题和分析数量关系,再列方程解答。做完后集体订正。 四、作业 练习十第1题第2行的小题,第2题的最后一个小题,第3题的第(4)题,第4题。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