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煤矿实验室工作总结
范文
    2013年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年度报告
    一、 研究水平与贡献
    2013年实验室承担科研项目94项,到位经费16544.30万元。“灰熔聚流化床劣质无烟煤粉煤气化技术开发与工业示范”获得国家能源局设立的国家能源科技进步一等奖,“多尺度孔径分布功能炭材料结构与性能的调控”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固定源SO2和NOx同时脱除的结构化催化剂的催化原理和反应工程”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在学术论文发表、专利申请和授权方面,出版学术专著1部,参与编写专著3章节,发表学术论文163篇,其中国际刊物论文122篇,国内期刊论文41篇;SCI影响因子大于5的22篇,3~5的42篇;一区论文25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6件、实用新型专利6件,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4件、实用新型专利8件。颁布实施国家标准1部。在人才培养方面,博士后出站1名、在站3名;毕业博士29名、硕士22名,在读博士生145名、硕士生94名。研究生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宝钢优秀学生奖、国家奖学金优秀奖、潞安能源化工优秀奖等19人次。在自主研究课题部署方面,在研课题18项,其中,2012~2013年度实验室设立自由探索课题和人才课题共9项,资助经费440万元;2013~2014年度设立自由探索课题和人才课题9项,资助经费450万元。
    1. 承担任务
    2013年,主要的承担任务具体如下:
    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负责973课题4项、参与4项,到位经费629.97万元;承担国家专项基金、联合基金、面上基金和青年基金共31项,到位经费608.40万元;负责中科院先导专项课题11项,参与课题1项,到位经费5463.73万元。在高技术研发方面,承担和参与国家科技专项3项,到位经费288.00万元;参与863课题2项,到位经费150.00万元。在国际合作方面,与荷兰、美国、加拿大、英国等企业合作,在研项目4项,到位经费61.00万元。此外,还积极开展了与企业的横向协作项目13项,到位经费8787.20万元。
    2. 研究工作水平
    (1) 代表性研究工作进展
    方向一:煤直接转化的化学与工程基础
    (i) 灰化学基础研究
    煤气化反应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进行,在该条件下煤中有机质的反应性几乎没有差别,但煤中灰化学性质成为限制气化煤种、运行参数、长周期运行的关键问题。在973项目和国家基金的资助下,针对高温气化过程的灰化学性质进行了深入研究,建立了灰化学性质预测模型、揭示了影响熔融性和黏温特性的关键因素、并针对工业应用需求建立了添加助剂和配煤的指导方法。通过氧等离子体低温灰化技术研究发现,有机质阻碍了煤中含钙和含铁矿物质向硅铝酸盐的转变,保留了大量对煤气化过程具有催化作用的矿物质。另外,多原料共气化是实现资源有效利用的重要途径,研究了煤与石油焦共气化过程中含钒、镍等金属氧化物对灰渣的熔融特性和黏温特性的影响,为确定合理的共气化配比和反应温度提供了指导。以灰化学组成和热力学计算为基础,建立了混煤调控灰化学性质的指导方法。并在科学出版基金的资助下,根据相关研究内容和结论编写、出版了《煤的灰化学》专著,部分结果发表在Fuel, 2013, 109: 76和Energy Fuels, 2013, 27(8): 4545上。同时,依据实验室灰渣黏度测定的实验方法,与煤科总院联合起草了煤灰黏度测定方法的国家标准。
    (ii) 循环流化床燃烧-移动床煤热解耦合多联供工业示范稳步推进
    循环流化床燃烧-移动床煤热解耦合的多联供技术,在国家“863”计划、中科院重要方向项目的支持下,成功完成了与蒸发量为75吨/小时规模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匹配的中试试验。在中试经验的基础上,对热解煤气除尘和煤气冷凝单元进行了优化和提升。通过考察颗粒移动床过滤器中不同过滤介质的除尘效果,并结合实际工况需求,最终选定1~3 mm的石英砂为理想的过滤介质。将部分高温烟气从锅炉分离器引出作为热源对除尘过滤介质进行预热,替代了中试平台上昂贵的电加热方式,并对过滤介质的循环系统进行细化,提高了工艺的经济性和实用性。将盘管冷却和列管冷却结合的两级煤气冷却方式改为两级盘管冷却方式,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与太原锅炉股份有限公司、山西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以及赛鼎工程有限公司合作,对与蒸发量为1000吨/小时规模循环流化床锅炉匹配的工业示范平台进行了详细设计,目前已完成了干馏工段、煤气除尘工段和净煤气冷却工段的设计。
    方向二:煤间接转化的一碳化学与工程
    (i) 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油蜡技术工业示范工作全面展开
    在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油蜡研究方面,通过开展费托合成催化本质的研究,对活性金属颗粒尺寸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核壳结构中壳层厚度对产物选择性的影响、高导热性新型载体在费托合成中的应用等工作方面取得显著进展,为费托合成催化剂的工程放大、放大过程中的制备参数控制以及催化剂预处理对性能的影响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支持,相关工作发表于ChemCatChem、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等国际学术期刊。同时,加强了固定床反应器的操作工艺研究,对于反应过程中传热、传质行为进行了模拟与计算,建立了工程应用数学模型,有针对性开展了强化传热与传质的物料循环概念验证工作;并启动了高长径比反应器的设计、开发工作,为将来的工程化应用、提升单一反应器产能奠定了技术基础。在中科院“煤专项”和山西省科技重大专项的支持下,与潞安集团签订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10万吨级/年的钴基固定床费托合成技术工业示范项目。在万吨级工业侧线试验的基础上,对催化剂与工艺进行了全面优化与提升,开发出ICC-II型钴基催化剂,进行了一系列的定型、工业放大过程中相关工程控制技术的研究,建成了百吨级催化剂生产线、完成调试与试生产,形成了完整的催化剂工业生产技术。2013年2月,依托山西潞安集团现有30万吨/年的焦炉煤气制甲醇厂进行改造,建设10万吨级/年工业示范项目。该项目总体规划将达到12万吨合成油产能,其中1期改造将依托现有焦炉气产量完成6万吨合成油联产12万吨合成氨,预计在2014年6月完成建设并进行工业示范装置的开车。
    (ii) 甲醇选择性制丙烯:分子筛催化剂与机理
    针对分子筛酸种类、强度及其在分子筛骨架中的分布对甲醇转化的影响和甲醇转化反应机理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取得重要研究进展。阐明了合成中引入硼、钛等杂原子对分子筛中铝落位分布的影响,及其导致分子筛催化性能变化的本质原因。在甲醇制烯烃中第一个C-C键的形成方面,首次得到甲醇制烯烃“直接机理”存在的明确证据,随后通过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获得第一个C-C键以及最初烯烃产物的生成途径。研究发现甲氧基与二甲醚反应先生成甲烷和甲氧基甲基碳正离子,后者进一步与二甲醚反应生成第一个C-C键,接下来经过一系列甲基化、氢转移等反应,生成最初的烯烃产物丙烯,如图1所示。该研究成果极大地加深了目前对甲醇转化反应体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成功研制出甲醇高选择性制备丙烯分子筛催化剂,甲醇转化率100%、丙/乙烯比达到7、芳烃选择性低于5%,单程寿命长达60天,显著优于现有催化剂水平,相关工作在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ynthesis, Characterizations and Catalysis of Porous materials (2013)做了主题报告。
    方向三:煤转化利用的环境化学与工程
    (i) 燃煤烟气多种污染物干法一体化脱除的催化剂及工艺优化
    在中科院“煤专项”的支持下,针对5000 m3/h烟气量的同时脱硫、脱硝、脱汞工业中试实验结果,开展了优化反应工艺与再生工艺、再生气体组分和含量的测定、催化剂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等三方面的工作。在反应工艺与再生工艺方面,依据再生器预热段、再生段和冷却段三大部分的特点和工业试验验证,优化了再生器内的催化剂加热方式,增加了独立的引风出口,提高了催化剂的有效热效率,提升了再生效率和操作安全性;为了更好地与硫资源利用技术匹配,针对炭基催化剂再生过程的特点,建立了再生气体SO2、SO3及CO2浓度的化学分析方法,利用该化学分析方法分析出的SO2含量与工业现场实验计算得出的硫容基本一致,表明该分析方法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应用于再生气体浓度的检测;在催化剂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面,通过调整催化剂成型配方与成型参数,调整催化剂炭化活化的条件,改进了催化剂的耐磨及耐压性能,使现有催化剂能够适应更宽泛的操作工艺;通过积极优化相关关键技术、完善炭基催化剂工业制备工艺,为下一步开展产业化工作提供指导。
    (ii) 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的研究
    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的支持下,对以类水滑石为前驱体的铜基催化剂上二氧化碳加氢制备甲醇反应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考察了Y助剂含量对前驱体和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Y的引入可以大大降低金属Cu的粒径,同时显著提高Cu的表面积和Cu的分散度,其中,Y3+:(Al3++Y3+) = 0.1的催化剂具有最高的Cu的表面积和分散度,然而,进一步增加Y含量两者略微降低。随Y含量的增加,催化性能先提高后降低,催化活性随Y含量的进一步增加而显著降低,这可能归结为Cu与ZnO相互作用的减弱。然后,对F修饰的催化剂的制备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索,并考察了F含量对前驱体和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和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u的表面积和分散度随F含量的增加而逐步降低,当F:Al ≤ 0.83时,这种降低很不明显。CO2转化率和Cu的表面积存在线性关系,这也为催化活性主要取决于Cu的表面积提供了证据。当F:Al > 0.83时,由于碱性更强的γ碱性位的比例增加,甲醇选择性随氟含量的进一步增加而降低。甲醇收率随氟含量的增加呈“火山型”变化趋势。并且F:Al = 0.83的氟修饰的Cu/Zn/Al/Zr催化剂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和最佳的催化性能。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在催化领域的顶级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 2013, 298: 51上。
    方向四:煤转化相关的能源环境新材料与新技术
    (i) 高活性氮掺杂TiO2多孔纳米材料的分子层沉积制备及可见光催化研究
    TiO2是最有应用前景的光催化材料之一,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光解水和光降解等领域。但TiO2只具有紫外光响应,太阳光利用率低,因而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开发可见光响应、高活性的二氧化钛基纳米材料是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热点。在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自主课题和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的资助下,对分子层沉积(Molecular Layer Deposition)过程的表面化学反应进行设计,提出了一种新的沉积含钛有机–无机复合膜的方法。经过后续热处理除去有机组分,该复合膜转变为氮掺杂的多孔TiO2膜,其孔径与复合膜中有机片段的长度有关。热重–质谱联用分析结果表明,氮来源于有机部分分解产生的NH3。进一步以碳纳米螺旋为载体,制备了氮掺杂的多孔TiO2@碳纳米螺旋复合材料,该复合材料在可见光下表现出良好的催化降解亚甲基蓝活性。这种厚度精确可控的氮掺杂多孔TiO2膜也能用于可见光催化、太阳能电池等领域。这一结果为利用分子层沉积技术制备组分可控的超薄有机–无机复合膜及孔尺寸可控的无机膜材料提供了新思路。相关技术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号:201310127166.5,公开号:CN103194731A),部分结果发表在Angew. Chem. Int. Ed., 2013, 35: 9196上。
    (ii) 多尺度孔径分布功能炭材料结构与性能的调控研究
    针对多孔炭材料的孔道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修饰来实现多尺度孔径分布功能炭材料的结构控制及应用性能,通过炭化–催化活化过程的有机耦合,实现了炭材料孔道结构的设计和精确控制;针对碳前驱体的物理化学性质,通过调节聚合过程、炭化条件,获得了单孔径分布、双孔径分布以及三孔径分布的多尺度孔径分布炭材料;根据炭材料的特殊应用需求,对炭材料表面活性官能团进行了设计和修饰,实现了对极性有机分子的选择性吸附和分离;率先开展了含氮多孔炭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化学官能团的调控,如纤维素在氢氧化钾/脲的存在下,自组装为片状结构,炭化后获得了高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纳米片状微孔炭材料,同时可将含氮官能团引入到炭材料的基质中,含氮官能团的引入提高了多孔炭材料对二氧化碳的吸附量,同时实现了脱附性能的可调节性。该成果于2013年获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
    方向五:煤转化中的理论计算与工程模拟
    (i) 褐煤加氢催化反应中铁硫化物催化剂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研究
    通过采用九种DFT方法搭配七种基组对铁硫化物FeS0/–、FeS20/–、Fe2S20/–、Fe3S40/–和Fe4S40/–进行测试,选取适合铁硫团簇的最优计算方法B3LYP/6-311+G*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出FeS0/–、FeS20/–、Fe2S20/–、Fe3S40/–和Fe4S40/–基态的电子态。其中,Fe2S2、Fe3S4、Fe3S4–、Fe4S4、Fe4S4–具有反铁磁性。其次,采用B3LYP/6-311+G*方法对FenSm (n=1-3, m=1-2n)铁硫团簇的结构、稳定性和磁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enSm (n=2-3, m=1-2n)团簇能量随多重度的变化可以分为高自旋区和低自旋区,且大多数相对稳定的构型都含有菱形的Fe2S2和S–S结构单元,同时还从热力学上讨论了团簇与H2反应的可行性。该成果发表在ChemPhysChem, 2013, 14, 1182上。
    (ii) 费托合成反应H2O作用机理的研究
    FT合成反应中,H2O作为重要产物之一,可以显著影响催化剂的活性。通过H2O对于铁基催化剂活性相Fe5C2(010)表面氧化机理、H2O在Fe3O4(110)表面吸附的研究,发现Fe5C2(010)表面Fe原子集中的区域(Fe区)有利于H2O的吸附和解离,而表面C原子集中的区域(C区)不利于H2O的吸附和解离。对于H2O在Fe区的吸附,高覆盖度下H键的作用非常重要。通过势能面分析H2O解离的最优路径,并且发现随着O原子在表面的累积的覆盖度的增加,H2O的解离越来越困难,H2的形成越来越容易。通过表面O原子吸附相图的热力学分析发现高温和低H2O分压条件下可以维持催化剂结构的稳定性,高的H2O分压条件下会导致Fe5C2表面的全部氧化,并且促使表面C原子进一步生成COOH,最后生成CO2。该成果发表在Appl. Catal. A, 2013, 468: 370。对于H2O在Fe3O4(110)表面的吸附,通过考察Fe3O4(110)两种终结面(A、B)上的吸附发现,H2O在低覆盖度下,A终结面上是分子吸附,而B终结面上是解离吸附;对于高覆盖度下的H2O的吸附,A终结面上分子态和解离态的共存,而B终结面上H2O的吸附态是全部解离和部分解离的混合态。与Fe3O4(111)、(001)表面相比,这两个表面的最稳定终结面上H2O的吸附也是部分解离和分子态吸附的混合态。该成果发表在J. Phys. Chem. C, 2013, 117: 7648上。
    (2) 标志性成果
    铁基浆态床费托合成油技术基础研究日渐深入,百万吨级铁基浆态床费托合成产业化稳步推进:详细研究了碱金属和碱土金属助剂对FT合成铁基催化剂的助剂作用,发现离子半径小的Li和Na主要分布在催化剂体相中,而K、Rb和Cs则主要富集在催化剂表面,且K、Rb和Cs助剂在FT合成反应过程中在催化剂表面具有可迁移性;碱金属与FeOx之间存在强电子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增强了催化剂中铁氧相中的Fe-O键,进而抑制催化剂还原。碱金属均可抑制铁基催化剂还原、表面H2吸附和碳加氢,促进催化剂表面CO吸附和碳化,降低CH4选择性,提高烯烃和重质烃选择性,其中K助剂助催化效果最好,主要归因于K助剂在催化剂表面具有合适的分布和迁移性。碱土金属助剂(Mg、Ca、Sr和Ba)中Sr助剂不仅对铁基催化剂具有较强的化学作用,同时还具有分散作用,在适量的Sr助剂含量下H2吸附量和CH4选择性可以达到较低值。该工作发表在Appl. Catal. A, 2013, 464–465: 10上。在Fe基合成油示范厂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应用方面,伊泰和潞安两个16万吨/年合成油示范厂进一步实现了满负荷、连续、稳定、安全、长周期运转,作为核心技术的高温浆态床FT合成催化剂、浆态床合成反应器及工艺成套技术在示范项目中得到了4年多的长期运行考验,显示了突出的技术优越性和可靠性。目前正处于设计建设阶段的煤炭间接液化商业项目有:宁煤400万吨/年、山西潞安180万吨/年、新疆甘泉堡540万吨/年、新疆伊犁540万吨/年、内蒙伊泰200万吨/年、贵州渝富200万吨/年等,其中宁煤和潞安项目大型合成反应器和气化炉已安装就位。1.2万吨/年合成油催化剂厂于2013年7月在内蒙古大路煤化工工业园区开工建设。
    二、 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
    1. 实验室队伍总体情况
    固定人员64人,58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研究员31人、副研25人、助理7人、研习员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人,中组部“千人计划”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0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1人。
    2. 团队建设的措施和成绩
    为了集中力量解决煤洁净高效转化中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实验室继续加强煤分级转化、合成油、醇类合成与转化、材料化学和理论计算5个团队的建设。通过自主研究课题经费的分批、重点支持,大型仪器的优先购置,有效地提高了实验室的整体创新能力,增强了实验室承担国家重点科研任务的实力和解决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并将研究成果推向产业化的能力。
    2013年,实验室主任王建国研究员牵头申请了“创新团队国际合作伙伴计划”-“低阶煤分级转化的化学与工程基础”项目,该项目于2013年8月批准立项试运行,实验室固定人员焦海军、李永旺、李文、樊卫斌、房倚天参加了该项目;王建国研究员带领团队获“山西省科技创新领军团队”资助,主要开展煤转化过程催化基础与关键技术研发;实验室副主任李文研究员带领团队获“山西省科技创新重点团队”资助,主要开展煤高效清洁转化的化学基础研究。
    3. 人才培养措施与成绩
    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稳定现有人才是实验室始终坚持的人才战略。地处山西的实验室吸引和引进优秀人才靠的是学科优势和研究特色。实验室非常注重学科建设,围绕国家重大需求选定应用基础性课题,以和谐的学术氛围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为国内外优秀人才展现才华搭建平台。同时通过各种方式加强与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广泛接触,比如,通过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学生培养等方式与国内外优秀人才保持联系。
    2013年,通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引进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郑占丰博士,目前正在履行“百人计划”手续的有:美国宾州大学李南文博士和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西博格研究所温晓东博士。
    郑占丰,2009年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获博士学位,2009~2011于日本广岛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2013在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任研究员(Research Fellow)。主要研究方向为纳米氧化物和新型表面等离子体共振金属光催化有机合成、水污染处理以及无机功能材料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已在国际著名期刊J. Am. Chem. Soc., Chem. Mater., Chem. Comm., Chem. Eur. J., ChemCatChem等发表研究论文39篇,总引用次数1100余次,H指数=15。
    对于现有人才的培养,具体措施如下:
    (1) 利用自主研究课题支持实验室骨干人员及近年新引进博士。今年通过自主研究课题的先期研究后独立申请了国家基金,共获批面上基金4项,青年基金6项,专项基金2项。同时,实验室骨干人员在科技创新工作中做出了突出贡献,主任王建国研究员获得“全国石油和化工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山西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导师”称号;朱玉雷研究员获得“朱李月华优秀导师奖”等。
    (2) 鼓励年轻博士承担重大重点项目,让他们在科研实践中成长。李德宝研究员长期从事洁净煤技术领域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带领研发团队不断推进相关技术创新,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绩。今年,与潞安集团签订战略性合作框架协议,启动了10万吨级/年的工业示范项目,企业投入经费8000万元,2013年获“山西省科技奉献奖”先进个人一等奖。杨勇研究员长期从事Fe基浆态床费托合成的研究,2013年获“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北京青年科技奖”。
    (3) “中科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煤化所小组在科研工作及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青促会”是院“创新2020”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旨在全面提升全院35周岁以下优秀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科研活动组织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培养具有较高思想品德、善于把握科技前沿,能够带领团队进行自主创新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实验室共有白进、董梅、乔岩、赵江红、孙楠楠、郭晓宁、张清德7位青年博士成为“青促会”会员,他们为实验室的发展带来了新气象。同时,由于白进副研究员在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获“山西省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4) 鼓励青年博士承担国际合作项目,创造条件选送有发展潜能的青年博士出国深造。2013年赴国外交流学习的青年骨干4名,分别为白进、张成华、孙楠楠、吕宝亮。
    (5) 联合培养研究生。2013年,受中科院中欧联合培养博士生项目资助和国家教育基金委资助,实验室研究生王刚同学赴德国马普学会交流学习。目前共有6名同学在国外学习。
    为使实验室更具活力,2013年新引进来自厦门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苏州大学、中科院山西煤化所等国内高校和研究所的博士9名,硕士5名。本年度实验室博士后出站1名、在站3名;培养博士29名、硕士22名,在读博士生145名、硕士生94名。研究生获中科院院长优秀奖、宝钢优秀学生奖、国家奖学金优秀奖、潞安能源化工优秀奖等19人次。
    三、 开放与合作交流
    1. 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
    2013年实验室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累计参加国际会议85人次,国内会议71人次,其中,做大会特邀报告5人次,发表国际会议文章91篇,国内会议文章33篇;应其他院校邀请国外讲学2人次,国内讲学7人次。
    7月29日至31日,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和《燃料化学学报》编辑部共同承办了“首届能源转化化学与技术研讨会”。本次研讨会由王建国研究员担任大会主席。会议特邀了涵盖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以及能源企业技术发展领域的4个大会报告,分别为李灿院士的“太阳能光催化和光电催化生产燃料的科学挑战和展望”,王辅臣教授的“气流床煤气化炉内流动、混合与反应过程研究进展”,刘海超教授的“纤维素催化转化合成特定的多元醇”,尚建选副总经理的“低阶煤分质高效转化多联产技术开发与工程实践”;安排了20个主题报告、24个口头报告和51个墙报展示。本次会议很好地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能源转化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新进展和新成果,是能源化学领域的一次高水平学术会议,共有来自全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能源化学领域的260多名专家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10月28至11月1日,“第12届日中煤科学和碳一化学研讨会”在日本福冈召开,实验室作为协办单位,共派20人参加了此次会议。王建国主任担任大会主席,来自中日两国300多位代表参加了本次研讨会。研讨会上,共有7篇邀请报告、107篇口头报告和40篇墙报参加了交流。报告集中展示了中日两国在煤科学、煤炭/生物质燃烧、气化与热解、合成气催化转化、环境和材料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会议期间,中日双方代表还参加了“日本煤炭科学会议50年纪念大会”,王建国研究员应邀做了题为“Clean coal technology: Research,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的大会报告,重点介绍了中国近年来在洁净煤领域的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中科院战略先导“煤专项”的实施情况。实验室在洁净煤技术特别是煤炭清洁转化利用方面的研究进展受到日方代表的高度评价。
    由于“青促会”组织的成立,作为青促会的主要活动之一邀请所外青年人员来所进行学术交流,来室讲学的青年学者明显增多,从而加强了实验室研究人员的学术交流。本年度,来实验室参观访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35人次,其中国外来室讲学13人次,国内6人次。主要包括:催化科学领域国际著名专家法国皮埃尔•玛丽居里大学的Michel Che教授,煤化工领域著名专家日本京都大学的Kouichi Miura教授,煤气化领域著名专家华东理工大学的王辅臣教授,青年学者大连理工大学的靳立军副教授,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的冯宇博士,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田永辉博士等。
    在国际合作项目方面,目前实验室共承担国际合作项目4项,与荷兰壳牌开展了“煤经合成气制甲烷”、“水煤气变换”和“费托合成产物选择性调控”的合作研究3项,与加拿大Alberta大学开展了“燃煤烟气污染物干法脱除”合作研究1项。
    2. 公众开放活动
    为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增进公众对科学的理解,以“科技创新,美好生活”为主题,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于5月18日至24日举办了第九届公众科学日活动。
    实验室结合自身研究特色,利用科普知识讲座、展板和展台讲解、发放宣传材料、参观实验室等方式开展了形式多样、活泼有趣的开放活动。此次活动由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李文副主任负责,来自实验室的40多位专业基础扎实,有热情、口才好的科研人员和在读学生担任此次活动的科普工作者和志愿者。青年科研人员李俊汾博士和张兴华博士,共做了7场题为“石油替代路线生产燃料和化学品”和“美丽奇妙的‘碳’──炭材料改变我们的生活”的科普报告,并根据不同的参观对象,适当调整科普报告的侧重点。实验室参观环节,通过志愿者的详细介绍,不仅使参观者了解到实验室具体开展的研究工作,而且还接触到科研工作过程中所用到的先进仪器、设备。
    本次开放日活动共接待了来自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日化所、太原五中、太原师范第二附属小学等师生、家长及社会公众600余人。通过与科学家、实验室“零距离”接触,亲身感受实验室的文化及科研氛围,感受科学魅力,了解到科研工作与人类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尤其对于中小学生,拓宽了视野,激发了学习的兴趣与热情。
    3. 公共研究平台
    为提升实验室科研能力、产出更多有特色、高水平、具有原始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实验室非常注重平台建设,2012年公共技术服务中心搬迁至新的实验大楼,所有仪器集中管理,新购置的场发射扫描电镜、场发射透射电镜、600 MHz固体核磁、400 MHz液体核磁、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已全部投入运行。本年度公共技术服务中心负责管理的30万元以上的设备共计19台。其中,除2台小型在线质谱仪、1台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和1台液相色谱仪停用外,其余15台均正常运转并全部对外开放。TriStar3000物理吸附仪、ASAP2020M物理吸附仪、ICAP6300发射光谱仪、400MHz液体核磁和600MHz固体核磁的机时率分别达119.28%、210.44%、138.28%、101.11%和350.83%;共享率分别为53.00%、49.39%、33.11%、44.78%和33.40%。
    2013年,实验室新购并已安装20万元以上设备23台,主要包括:X射线衍射仪、傅立叶红外光谱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红外光谱仪、激光粒度仪、气相色谱仪、物理吸附仪、工业分析仪、液质联用仪、原子吸收光谱仪、质谱仪等,总价值约1448万元。
    四、 专项经费执行情况与效益分析
    1. 自主研究课题的设置及执行情况
    2013年度在研课题18项,其中,2012~2013年度实验室设立自由探索课题和人才课题共9项;2013~2014年度设立自由探索课题和人才课题9项。实验室根据《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制定了《煤转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管理条例》和《自主研究课题管理条例》,尤其是对于经费支出科目、执行进度等做了明确的说明,要求自主研究课题负责人严格按照《计划任务书》中的预算进行经费支出。2013年度实验室基本业务费批复金额380.00万元,截止2013年12月31日已全部支出,执行率为100%。主要用于购买实验用的各种试剂、气体、耗材,以及支付加工费等。
    为了更好地监督和发挥基本业务费的使用效果,实验室定期组织自主研究课题的进展及结题验收工作,由实验室博导组成专家组,根据提交的总结材料及答辩情况,对每个课题给出了综合评议及具体的意见和建议,为自主研究课题更好、更深入地开展提供了指导和重要保证。经检查,2013年在研的18项自主课题各课题均完成预期目标,取得的重要成果举例如下:
    成果一:原子层沉积方法制备VOx催化剂及其催化乙苯氧化脱氢性能研究(负责人:陈朝秋)
    常规制备方法在调控负载型VOx催化剂活性组分的尺寸、分布及局部组成、结构等方面有许多局限,原子层沉积技术在控制纳米粒子组成、尺寸及分布方面有独特的优势。项目采用原子层沉积方法制备了VOx纳米催化剂,重点研究了纳米粒子尺寸及其分布、助剂及载体等因素对其催化乙苯-CO2氧化脱氢性能的影响。确定了原子层沉积方法制备V2O5纳米粒子的条件和工艺参数,比较研究了多孔氧化硅纳米管、MgO纳米线,介孔Al2O3等多种载体的差异,探索了助剂Sb2O5改性的影响本质,为采用原子层沉积方法精准控制负载型催化剂结构探索出一种新的制备方法,对于模型催化剂制备、催化反应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原子层沉积方法的工作在Angew. Chem. Int. Ed. 发表,申请专利1件,以此为基础,获山西省基金1项。
    成果二:富钛钛硅分子筛上苯羟化催化反应的研究(负责人:樊卫斌)
    本课题通过使用晶化调节剂,降低凝胶的pH值,从而有效调节了分子筛的晶化速度,使钛源的水解速度、Ti进入骨架的速度与分子筛的晶化速度三者匹配,成功制备了骨架富钛的TS-1分子筛,提高了催化活性、苯二酚选择性及H2O2的利用率。系统考察了不同铵盐对TS-1晶化、结构、组成及催化性能的影响,深入研究了铵盐对调节分子筛晶体生长和影响钛进入分子筛骨架的作用机制,同时采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苯直接氧化的催化机理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优化分子筛合成条件,现已完成50 L、2 m3级规模的合成放大。针对苯氧化反应的催化性能和机械性能、工业反应器类型等的要求,通过优化TS-1分子筛合适的成型方法、TS-1与黏结剂的质量比、水粉比、成型助剂(如黏结剂、分散剂和造孔剂等)的选择、后处理条件及焙烧温度的选择等,筛选出TS-1分子筛合适的成型方法。本课题研究将为苯直接氧化制备苯二酚这一绿色催化过程实现工业化奠定基础,为定向合成钛硅分子筛这一具有良好工业背景的催化剂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相关成果分别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Catalysis, 299 (2013): 10–19; Micropo. Mesopor. Mater., 2012, 159 (1), 74–80; CHEMSUSCHEM, 2012, 5 (7), 1274–1279上发表论文3篇,申请专利3件,培养博士生1名,硕士生1名。
    2. 开放课题的设置及执行情况
    实验室根据中长期发展目标和近期主要研究方向,重点支持了高校和研究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坚持学科交叉和优势互补的原则审批开放课题,特别重视对实质性交流合作的支持。2013~2014年度批准资助了开放课题11项,经费合计120万元;2012~2013年度批准资助了开放课题13项,经费合计104万元。为了更好地发挥开放课题的作用,规范开放课题的管理,实验室组织了2012~2013年度开放课题的结题答辩工作,课题负责人亲自来实验室进行课题结题汇报。通过合作研究,各课题均完成预期目标,同时加强了实验室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取长补短。2013年,相关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Catalysis Communications, Catalysis Science & Technology, Journal of Molecular Catalysis A: Chemical, Fuel,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Microporous and Mesoporous Materials, 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等上发表论文24篇,国内学术期刊燃料化学学报、石油学报、化工进展、化学进展、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电化学、煤炭转化等上发表论文9篇。研究成果举例如下:
    成果一:从合成气一步制取异构烷烃的双功能催化剂研究(天津大学,李新刚教授)
    采用物理溅射技术将金属钴纳米颗粒成功地担载于酸性分子筛载体上,用于合成气一步制汽油馏分异构烷烃。在催化剂表面上,金属颗粒粒径可控、分散度高,利用率是传统催化剂的3倍;金属与载体间的化学作用力较弱、极易被还原,这使得该催化剂具有优异的活性和较低的甲烷选择性。在反应过程中,合成气在金属钴上通过费托合成生成的长直链烷烃极易被其邻近的分子筛酸性中心捕获,继而发生加氢裂解和异构化反应,因此产物中C5~C11选择性达到67%,打破了ASF分布限定的45%,实现了从合成气一步高选择性得到异构烷烃。结果在Scientific Reports, Appl. Catal B, J. Hazard Mater., Catal. Sci. & Tech., Mater. Chem. Phys.发表论文5篇。本成果的成功应用将缓解我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并提升我国在新能源领域的研究水平。
    成果二:低阶煤矿物质演变对气化结渣特性的影响(河南理工大学,李风海副教授)
    为解决低阶煤流化床气化中存在的结渣问题,课题研究了其中矿物质赋存形态及其对煤灰熔融特性的影响。发现,低阶煤中的有机钙在灰化过程中生成的氧化钙微晶比含钙矿物质生成的氧化钙颗粒更容易与其他矿物质形成玻璃体或钙长石、钙黄长石等低熔点共熔物,降低了煤的灰熔点;小龙潭煤在加压流化床气化灰渣的灰熔点和烧结温度从结渣物、灰熔聚物到矸石灰依次升高。灰熔聚物来源于上升气体曳力作用下低熔点矿物质的碰撞和粘合,矸石灰来源于一些热稳定性强的高熔点矿物质。当流化床偏离正常操作参数时(如分布板气速低,环形管气速高,汽/氧比低),会导致气化炉内结渣物的形成。研究结果为高灰褐煤的气化提供了指导。发表论文8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5篇,CSCD论文2篇)。
    五、 依托单位的支持
    1. 依托单位在人、财、物条件方面的保障和支持
    依托单位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始终把实验室作为研究所最主要的基础研究单元、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作为开展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人才、开展高水平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为此把实验室发展视为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的重中之重,在队伍建设、人才引进、项目申报和资助、平台建设、基础科研环境改善、后勤安全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了优先和强有力的支持。
    为实验室优秀科研骨干提供“所创新”项目资助;在研究生的招生方面给予更多的政策倾斜;积极配合实验室进行大型仪器购置、更新和改造;为实验室年终科研产出优秀者给予经费上的奖励和支持(2013年为实验室发表论文匹配经费311万元);对实验室专项经费的使用实行监督、宏观管理;列席实验室学委会,了解实验室的发展并给予指导。
    2. 依托单位给予的其他支持
    另外,依托单位为实验室新引进“百人计划”郑占丰博士提供了300万元的科研启动经费,200 m2的实验室用房,并解决了住房、配偶工作等问题,这一系列的举措,为实验室引进和留住人才提供了重要保障。
    2014年煤矿思想政治年终工作总结范文
    XX年是xxxx公司全面实施“三步走”战略目标第二阶段的关键年,同时也是xxx矿强化管理、开拓创新、建设高产高效矿井的攻坚年。一年来,xxx矿党委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xxx矿效益年和企业文化第二个建设年两条主线,全力构建“实效型政工”新格局,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xxx矿高产高效奋斗目标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一、深化对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一年来,全矿各级党组织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对学习的重点、方法和步骤进行了详细的安排和部署,同时加大了日常性的检查督促,保证了学习的质量,提高了全矿党员、各级领导干部的政治素质和理论修养。
    总结一年来的理论学习教育活动,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特点:
    1、形式多样。学习采取了中心组学习、党员学习日学习、学习会、研讨会、宣讲、板报等多种形式,增强了学习效果。
    2、结合实际。在学习中我们把学习xx大精神和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公司和矿两会精神相结合,使广大干部职工统一了思想、明确了任务;与不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新方法相结合,切实提高了各级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实效性;与全年的宣传思想工作相结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积极宣传和报道我矿在各个阶段取得的突出成就、经验和涌现出的典型事迹,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一年来,我矿在xxxx报上发稿279篇、图片30幅,电视台播出新闻136条,在xxxxx日报上发稿2篇,制作了一期安全专版、一部党建今日视点专题片和“效益年”系列报道。在公司迎国庆征文及书画影展活动中,我矿获得了73个奖项中的13个奖项,名列获奖排行榜第一。同时,全矿围绕实现安全生产x周年及安全生产最佳年的奋斗目标,利用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和“安全生产月”活动的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了安全板报展、安全巡回宣讲、安全漫画展、安全签名、安全知识抢答赛等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在全矿营造了良好的安全生产氛围。政研工作有了新突破,XX年,我矿针对各单位、各职能部室的实际工作特点,制定并下发了政研命题,通过广泛的征集,收集调研报告、理论性文章共计33篇。这些调研论文主题鲜明,质量较高,文风朴实,在实际工作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以矿队两级班子建设为重点,为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可靠的组织保证
    面对煤炭销售市场的好转和公司下达给我矿的各项艰巨指标,矿党政班子深感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确保全年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突出抓了矿队两级班子建设。
    一年来,我们以抓班子带队伍、抓领导树形象,促进矿队两级班子建设,重点从抓两级班子的团结、作风、廉政、思想上入手,通过班子会和民主生活会活动的广泛开展,使矿队两级班子保持了高度的团结,增强了两级班子的整体战斗力和凝聚力,勤政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具体体现,思想上的共识为完成全矿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提供了保障。无论是在采掘生产一线,还是在落地煤装车现场,随处可见各级干部与职工一同工作的场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矿队两级班子作风建设的效果。廉政建设保持了良好的势头,矿队两级班子中没有出现不廉洁现象和行为,职工比较满意。
    三、以实施五项工程为载体,构建“实效型政工”新格局,极大地增强了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㈠、党的建设全面加强
    一年来,全矿党建工作以突出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重点,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充分发挥了“党员责任区”和“党员参政日”活动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活动的进一步规范,使之更加贴近生产、经营工作的实际。七一前夕,矿党委在综采队党支部组织召开了全矿“党员责任区”竞赛活动现场会,各支部的经验和方法得到了及时推广和交流,推动了“党员责任区”活动的进一步开展。在6月30日召开的“纪念建党83周年暨‘两优一先’表彰会”上,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支部进行了表彰。xx队党支部在中共秘密交通线旧址开展了佩戴党徽重温入党誓词活动,全矿其它各支部也纷纷开展了此项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在党员发展工作中,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原则,严把党员发展关,实行了党员发展公示制,使即将迈入党组织大门的预备党员再一次接受全矿职工的监督,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我矿全年共发展党员20名,预备党员转正16名。
    ㈡、纪检监察工作全面提高
    一年来,在党风廉政建设上,矿党委、矿纪委狠抓党规党纪教育不放松,将两个《条例》的学习贯彻作为重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并组织全矿干部开展了两个《条例》知识答卷,起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矿务、队务公开工作做到了日常勤检查、勤督促,坚持执行了奖金二次分配报矿纪委备案制度。全矿工资奖金分配公开制度得到了很好执行,职工群众较为满意。围绕“效益年”开展了效能监察活动,一是对基层二个区队班组核算工作的整体运作进行了监察;二是对新二采区排水系统设备安装全过程进行了监察,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监督促进作用,达到了预期效果。认真组织开展了艰苦奋斗、廉洁从政“六个一”教育活动,通过在全矿党员干部中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对警示教育读本一书的阅读,进一步提高了全矿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收到了良好的警示教育效果,全矿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工作保持了较好的状态。通过信访工作目标化管理办法的实施,实实在在地为职工群众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遏制了一些信访案件的发生。
    ㈢、学习型企业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xxx矿把全力创建学习型企业作为创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载体,通过采取多种形式的理念灌输,使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观念得到了转变,全员学习、终身学习的意识得到不断加强。创建学习型干部活动是实施学习工程的具体体现,全矿副科级以上干部对《xxxx》一书进行了认真学习,并撰写出了一批具有独到见解、富有说服力、具有较高质量的理论性文章,一般干部也结合各自专业知识的学习写出了专业性论文,全矿共收集专业论文、学习心得、理论性文章146篇,并将评出的10篇优秀论文汇入《xxx矿XX年思想政治工作优秀论文集》,12月13日召开了xxx矿XX年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及创建学习型干部活动总结表彰会。
    ㈣、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有效
    在精神文明建设上,一年来我们深入细致地开展了“双文明”先进单位评比工作。年初,根据两级班子人员调动,及时调整了矿队两级精神文明创建领导小组,修订完善了《xxx矿精神文明创建规划》,明确了创建工作的任务、措施和责任,重新修改完善了《xxx矿“双文明”创建评比细则》,各单位按照《细则》的要求认真开展了“规范文明行为,争做文明矿工”活动,认真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文明公约》、《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贯彻活动,各具特色的创建工作形成了文明施工、文明服务的铁北新风尚。围绕环境建设,对绿化和美化工作确定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加大了对基层各班组的环境整治力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周五清洁日和轮流值日制度的不懈坚持,使场区环境始终保持了文明、整洁、卫生的良好形象。我矿已连续7年保持了xxxx级“卫生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
    ㈤、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稳步推进
    XX年作为我矿第二个企业文化建设年,在巩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延伸,取得了较显著的成绩。
    1、坚持理念文化灌输。一方面组织职工全面深入地学习公司理念文化,大力弘扬“xxxxx”的企业精神;一方面把创建学习型企业与创建区队精品文化有机结合,增强了广大干部职工对企业文化内涵更深层次的理解,职工素质和人文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攀升x月x日在世纪广场成功举办了“xxx”广场文艺演出,再次展示了xxx矿良好的精神风貌和浓郁的特色文化。
    2、在工业场区建设中,通过在全矿范围广泛征求意见,多次召开会议对各场所和景点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制定了详细的《xxx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明细表》,修建了环矿公路、院外停车场,井上下安装了大型彩绘图板及环境改造等项工作,使井上下文化氛围更加浓厚,充分展示了xxx矿良好的企业形象。
    3、在制度文化建设上,我们对全矿各方面管理制度和办法共79项进行了补充、修改和完善,现已逐步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工作岗位。严格制度的执行,重点狠抓落实,在党员干部中开展学习活动,有效提高了全员对各项制度的执行力,推动了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做好两个工作,促进企业发展与稳定
    ㈠、群团工作
    全矿各级工会组织充分发挥各项职能作用,在小家建设、“两杯竞赛”和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等项工作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收到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为全矿生产、经营、安全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以“xx杯”为主题的一系列文体活动的开展,起到了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作用。扶贫解困送温暖工作的认真开展,有效地促进了职工队伍的稳定。XX年度矿工会被评为全国“百万人口”健身活动先进集体.
    矿团委积极发挥青年主力军作用,本着服务生产经营、服务于青年的目的,开展了青工思想教育、支煤活动、安全监察活动。结合全矿实际工作开展了粉刷大巷,地面院墙及各种雕塑活动。结合“安全生产活动月”开展了安全漫画展、青年文明杯知识抢答赛等一系列活动,有利地推动了“青年文明工程”的健康发展,在我矿的煤炭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㈡、综合治理工作
    在综合治理工作中,认真落实“两谁”原则,广泛开展了综合治理宣教和治安防范工作。在综合治理宣传月期间,矿综治办深入基层进行普法宣传,3月14日至26日共集中宣传9场次,在纪念“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颁布13周年”期间,开展了法律知识答卷活动,使宣传教育覆盖面达98%以上。加强了场区治安防范工作,经常性开展对重点部位、要害场所的防火、防盗大检查,做到了措施、责任、部门三落实,为全矿营造了一个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一年来,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为全矿的发展和稳定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保证了全年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总结一年来的思想政治工作,主要体现了四个方面特点:
    一、突出一个实字,“实效型政工”新格局为思想政治工作搭建了平台。一年来,通过“三个融入”的有效途径,以实施“五项工程”为载体,突出了新时期、新形势下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现了从“务虚”型向“务实”型的转变,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加贴进生产、贴近职工、贴近生活。
    政研工作有了新突破。一年来,通过深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调研和《xxxx》一书的研读活动,使全矿广大干部职工理论水平和执行力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提高。
    二、党员发展体现了一个严字。通过实行党员发展公示制,保证了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先进性。通过党员责任区竞赛活动,使全矿各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
    三、在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表现出一个细字。XX年我矿重新修改完善了《xxx矿“双文明”创建评比细则》,对各项考核标准进行了细化,更加贴近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由此为我矿XX年晋升 “文明单位”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企业文化建设落到实处,呈现出一个靓字。一年来,通过培育具有特色的企业文化,干部、职工的素质和人文形象得到了进一步攀升。井上下34个施工项目全部落到了实处,环矿公路、停车场、大型彩绘图板、凉亭回廊、雕塑形成了独具xx特色的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我们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还应看到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不断加以改进和提高,努力把思想政治工作做的更实、更好。
    一是通过近年来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我矿政工工作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但全矿各单位工作开展的不平衡,个别单位要努力迎头赶上。
    二是思想政治工作还有脱离生产实际的现象、不能纸上谈兵,要按照“三贴近”的原则,切实将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在思想政治工作上创新意识还有待于提高。广大思想政治工作者应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大胆创新,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模式来。
    四是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的软硬件建设还需要加强和进一步完善。
    五是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篇一:煤矿技术员个人工作总结
    我叫马孔林,现年35岁,男,汉族,于1997年6月毕业于焦作煤炭工业学校采矿专业,现任开三队技术员,助理工程师。现将本人在20xx年7月份的安全生产工作述职如下:
    20xx年7月份,矿安排我们开三队负责二水平轨道大巷420米标准化工程及21172上巷840米标准化工程。接到生产任务后,我立即深入第一现场,根据国有煤矿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和集团公司、矿安全质量标准化要求,迎接煤层注水现场会胜利召开,我能够自觉履行职责,制定严密、切实可行的安全生产措施,严格执行“五优”矿井建设施工标准.在矿总工程师和队党政班子和安全生产等各部门的正确指示和领导下,严格履行职责,组织全队职工积极开展安全技术培训和安全知识培训,将集团公司和矿有关安全生产的文件,会议指示精神及时贯彻到每一名职工心中,使得人人心中有标准,每天取得新进步.
    7月份,在队党政班子的正确领导下,我作为一名工程技术人员,积极配合我矿和我们队,严格做到服务于生产,服务好生产。3月份,我共出勤31天,其中深入井下19次,跟班12次,并根据现场生产实际,详细地编制了《二水平轨道大巷质量标准化工程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21172上巷施工安全生产技术措施》、《主井更换钢梁剔梁窝安全生产措施》、《开三队防冒顶专项安全技术措施》等各项安全技术措施,认真制定七月份的安全生产措施,以及预防事故的安全生产组织措施,坚决做到"一工程,一措施",保证了我队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矿下达的各项安全生产任务和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受到了矿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表扬和肯定。
    党的各级领导都严格强调"安全生产只有加油站,没有歇脚点",我始终牢记党的"安全第一"的生产方针,在协助矿上和队里积极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响应集团公司科技兴矿的精神,积极开展业务学习和技术培训和技术革新,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两促进.通过学习,不但使我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得到很大提高,也使我的安全生产知识视野更加全面和开阔,做到了工作就是不断地学习,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工作。7月份检修中,我们开三队负责配合机电三队硫化胶带打点杆,我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变化,详细制定以“四压两戗”的方法施工,确保点杆万无一失,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矿领导和安全生产等部门的充分肯定和表扬.
    在工作中,我能够自觉地和队班子一起,严格做到不迟到早退,与职工同下同上,跟好班,值好班,协助我们队夯实各项工作基础,在现场查找问题,解决问题,把不安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作好区队科技的排头兵,做好区队的左右手,受到了队领导和相关安全生产科室领导的表扬和充分肯定.由于区队工作繁忙,队领导安排其他事项,我都牢记并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为我队的安全生产和构建***区队尽到应有的责任与义务.
    总之,在矿领导和各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队班子的正确带领和安排下,我能够自觉坚持党的安全第一的方针,严格按照组织上的要求,认真学习党的方针路线政策,自觉学习集团公司和矿的安全生产和各种会议文件精神,深入第一现场,使编制得作业规程和安全生产技术措施忠于规程,高于规程,能够更好地服务于我队的生产实际.同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严格按照党对干部廉洁自律的管理规定,一心奉公,廉洁自律,在各个方面争做科技管理人员的表率,克服自身存在的如轻率急躁等毛病,严格听从我矿和我队的合理部署和科学安排,使自身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矿山,奉献于矿山,为集团公司和我矿的科技兴矿作出应有的贡献和义务。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1 16:4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