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汉语字词  英语词汇  考试资料  写作素材  旧版资料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范文:

 

标题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创意趣味音乐教案设计
范文
    教育艺术的真谛在快乐。当孩子们感到快乐时,他会自己走入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环节中,置身于音乐的海洋,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小学音乐鉴赏活动篇,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篇1
    歌曲《绿叶》
    1、学生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绿叶》
    2、通过二声部演唱,学会在演唱中较好地控制音量,感受二声部的和声效果。
    《绿叶》是一首三拍子的抒情歌曲,旋律婉转优美,爽朗而富有生气。要求学生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来表现小树林的优美。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他们缺少这样的体验。因此在新课导入 时,教师可以用一些不同时间、不同季节的小树林的图片或录象,引导学生感受树林之美,然后再跟着琴来哼唱歌曲的旋律,初步表现歌曲的意境。演唱时应注意气息平稳,并随旋律线的起伏自如地唱出渐强和渐弱。
    钢琴、录音机、教学磁带、图片
    教学过程 :
    一、师生问好、发音练习
    6 6 6 — | 5 5 5 — | 4 4 3 2 | 1 — — |
    啦 ~ ~ ~ ~ ~ ~ ~ ~ ~ ~
    二、导入 :
    你们有没有见过小树林?还记得它的特点吗?
    小树林中,最抢眼的是什么颜色?为什么是绿色?
    你们能描绘一下不同季节的小树林吗?
    展示不同季节小树林的图片,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加深他们的印象,并对此展开讨论,再把讨论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交流。
    三、学唱新歌:
    歌词中的名词解释:
    牌坊:形状象牌楼的建筑物,旧时用来宣扬封建礼教所谓的忠孝节义人物。
    茅舍:即茅屋。大多简陋矮小。
    拂:轻轻擦过。
    溢:充满而流出来。
    1、听歌曲范唱,初步把握歌曲的情感,
    2、跟琴轻声演唱歌曲第一声部
    3、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一声部
    4、学唱第二声部,就一个乐句。
    5、完整演唱第二声部
    6、分声部演唱,注意音准,速度和节奏。
    7、进行声部的合成,做到均衡、统一,声部进行流畅,和谐。
    四、课堂小结:(略)
    五、布置作业 :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学堂乐歌的有关常识,了解作曲家李叔同。
    2、通过演唱和对歌曲的艺术处理,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3、能从乐曲的听赏中体会作品的内涵与情感。
    4、能大胆的参与歌曲的演唱也表演,能准确表达歌曲情感。培养学生合唱合作精神与充满爱心的情怀。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送别》
    2、听赏乐曲
    教学难点:
    谈听赏乐曲的感觉与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
    欣赏与实践相结合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欣赏《童年》,介绍学堂乐歌。
    <二>:新课导入和授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今天我们首先来欣赏一首歌,请大家猜猜他的歌名。
    (放《童年》)这是大家喜欢的《童年》,它是流行于现代校园的一首校园民谣,那么我们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追溯到“五四”时期,那时学堂里又在唱些什么?那时人们把在学堂里唱的歌叫乐歌,因此就把20世纪初流行于学校的歌曲,叫学堂乐歌。学堂乐歌除向学生进行思想和知识教育外,还有反映人们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还有宣传学习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学堂乐歌《送别》
    二、介绍词曲作者
    学堂乐歌基本上是填词歌曲,其曲调大部分选自当时的日本和欧美的流行歌曲,因此它的曲作者为英国的奥待韦。它的词作者是我国近代音乐家李叔同。
    三、发声练习
    四、唱谱
    1、熟悉D大调
    2、视唱全谱
    3、解决难点
    五、填词演唱
    六、感情处理
    歌曲表达了一种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最后一句应唱得渐慢渐弱。
    七、学生表演
    用王维的诗来启发,教师示范
    八、辩论:你更喜欢学堂乐歌还是校园民谣。
    发挥生学的主体性
    九、不管你更喜欢哪一种,我们都不能忘记学堂乐歌对我国近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通过辩论加深学生对学堂乐歌的认识与喜爱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篇3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学唱歌曲〈采山〉,用轻快的歌声表现愉快、充满朝气的精神面貌。
    2.通过小组创造,用简单的动作表现歌曲,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创设情景,指导学生学唱歌曲。
    教学难点:创设情景,让学生对歌曲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表现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电子琴、录音机、各类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音乐,做奥尔夫游戏。
    2.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1.用谈话法导入。
    出示一个小姑娘图片,介绍小姑娘。(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这个小姑娘特别喜欢到森林里去。你瞧,她挽着小竹篮,她会去干什么呢?)
    学生回答,由老师引入课题,解释“采山”,让学生理解采山的含义,板书课题。
    2.播放《采山》,让学生视听结合,体会歌曲情绪。
    (三)新课教学。
    1.学唱歌曲
    (1)师教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2)齐读歌词
    (3)范唱,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
    (4)跟琴轻唱歌曲,学生跟琴轻唱、自学,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5)师生接龙,用游戏来检查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对学生所学进行指导纠正。
    2.处理歌曲。
    (1)小姑娘在山上采到了那么多的蘑菇、山菜,她的心里真高兴,我们也用听的声音来唱一唱,体会小姑娘的心情,好吗?
    (2)为歌曲伴奏。请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并请学生对他们的演奏作出评价。
    (四)编创活动。
    1.师生共同编创,学生分别扮演“小姑娘”、“蘑菇”、“小鸟”等角色,分组创编,自编自导,老师巡视指导。
    2.分组汇报展示,并请学生评价。
    (五)小结延伸。
    小姑娘在山中采山多快乐呀,希望我们也能在生活中发现大自然的美。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篇4
    教学内容:
    1歌表演《谁的歌儿多》2游戏《我快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积极、大胆地参与演唱活动,并从中享受音乐的乐趣;
    2根据自己的理解,富有表情地演唱并配以得体的动作,做到不喊唱;
    3养成认真聆听音乐和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4运用夸张的表情演唱歌曲《我快乐》,能在表演中有所创新。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1教学重点: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教学难点:使每位学生都获得了一份自信——“我能行!”
    教具准备:
    录音机电脑小奖品
    课时安排:
    需要二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活动过程
    1教师播放一些小朋友们熟悉的幼儿歌曲,让他们自由随乐跟唱。
    2从齐唱中发现积极分子,并以此为切入口,唱好“开门戏”,打好“当头炮”。
    3要求学生自己报幕,内容包括表演者姓名,节目名称及形式等。
    4老师当场进行点评;以鼓励为主,给小朋友一份自信;遇到大声喊唱的同学,不要正面批评或嘲笑,而应委婉地指出“假如声音放小一些演唱效果回更好”
    5尽量让每个孩子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老师的目光要更注意观察自信心不够的孩子,如安排他们齐唱,并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
    6内容不局限,可舞蹈,相声等。
    7让孩子在活动中养成认真聆听他人演唱,观看别人表演的习惯,做到注意力集中,不要讲小话,节目表演完了要鼓掌致谢,让孩子们从小懂得如何当一名文明,热情的小观众。
    三活动评价
    同学们的歌唱得真好,不但声音美,表情好,而且加上了自己编排的动作,真是出色的小歌手!
    四下课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学生随音乐进教室
    2律动“飞机,火车,轮船”
    3师生问好
    二歌表演
    师生共同表演舞蹈《两只小耳朵》
    1请学生看黑板:三个人头,表情分别是快乐,着急,幸福
    图例:
    2请学生上台表演:快乐,着急,幸福的表情和动作。
    3照书上动作规范学生
    快乐——拍手
    着急——跺脚
    幸福——拍肩
    四节奏游戏
    学生跟老师一起做
    1我快乐,我快乐,我就拍拍手。我就拍拍手
    2我着急,我着急,我就跺跺脚。我就跺跺脚
    3我幸福,我幸福,我就拍拍肩。我就拍拍肩
    1看,大家一起拍拍手。
    2看,大家一起跺跺脚。
    3看,大家一起拍拍肩。
    五师生共唱《我快乐》
    1老师唱学生听
    2学生跟老师一起唱
    3学生自己找朋友互相拍手唱
    4学生上台表演
    5学生集体跟琴有表情演唱
    六小结评比
    七下课
    学生随音乐出教室
    板书设计:
    我快乐
    快乐——拍手
    着急——跺脚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篇5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红帽》,并能有表情地背唱。
    2.学习歌曲《小红帽》歌谱的唱名。
    3.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用急吸缓呼的方式,一句一换气;练习清晰的咬字吐字,用轻巧的声音演唱歌曲《小红帽》。
    2.根据歌词创编动作进行歌表演。
    教材分析
    《小红帽》是一首巴西儿童歌曲。四二拍,C大调,是由六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六个乐句中,除第五乐句巧妙地运用了第一乐句的后半句加以变化外,每个乐句均以do、re、mi、fa的级进式旋律开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歌曲第一乐句与第三乐句、第二乐句与第四乐句基本相同;而第四、六乐句则完全相同。歌曲旋律以音阶式的级进与分解和弦的跳进穿插运用,使音乐形象既统一又有一定变化、既流畅又活泼,是一首流传很广的优秀少儿歌曲。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设问:哪位同学知道《小红帽》的故事,给同学们讲一讲?
    2.欣赏《小红帽》动画,教师向学生讲解《小红帽》童话故事。
    教学要求:教师随多媒体播放进程讲解故事,学生认真聆听,了解故事内容。
    二、学习歌曲
    1.初次聆听《小红帽》歌曲(或教师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观察老师范唱时的表情,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
    2.教师再次有情感地范唱歌曲(或播放范唱音响)
    教学要求:教师范唱前要讲清楚具体要求,范唱时要声情并茂。
    3.歌词学习
    (1)运用节奏朗读法,学生齐读歌曲的歌词。(歌词节奏朗读)
    例:
    2/4
    ___|__|___|___|
    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难字、生字或复杂的节奏型。
    (3)指导学生分小组根据歌词内容,有表情地诵读歌词。
    (4)全班学生再次齐读歌词。
    (5)教师可让学生在诵读中根据歌词内容,创编动作。
    教学要求:教师可先范读,对复杂的节奏型给予引导;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可让学生创编简单动作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4.学习歌曲
    (1)再次聆听《小红帽》歌曲范唱,熟悉歌曲旋律。
    (2)学生随《小红帽》伴奏(或教师伴奏)小声地学唱歌曲。
    (3)教师用琴指导学生感受八度大跳的音响(学生静听—默唱—轻唱,反复多次),教师弹琴学生跟唱。
    (4)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不要让学生的错误重复发生多次以后才纠正,否则会事倍功半。
    教学要求:教师要指导学生用自然的声音轻声跟琴模唱,对八度大跳要求学生有正确的歌唱方法(呼吸、姿态)与状态;用力度的变化表现歌曲的情绪:歌曲开始,小红帽带着糕点到外婆家,情绪欢快、力度中强;歌曲后两句表现小红帽担心有大灰狼,力度轻柔;最后是轻松欢愉地和妈妈进入梦乡,力度渐弱。
    5.巩固复习
    (1)播放《小红帽》歌曲学习,学生跟唱。
    (2)分小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其他小组的同学评价。
    (3)学会歌曲以后,学唱唱名。
    三、集体创编歌表演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指导学生创编歌表演(根据歌曲提示的场景变化及三个情绪转换,进行创编,动作可由歌词提示,也可参照动画或其他想象情景)。
    (2)学生小组表演创编成果。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及时指导,多鼓励。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曲《小红帽》,通过学习我们还知道了一个童话故事。同学们还能够对歌曲进行创编表演,希望课后同学们可以创编出更好的表演。
    小学音乐鉴赏活动创意趣味音乐教案设计
随便看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2-2024 c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24 12: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