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幼儿园中班音乐主题活动方案 |
范文 | 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并借助音乐活动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 以下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的中班音乐主题活动,下面小编就和大家分享,来欣赏一下吧。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1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中角色,体会音游戏的乐趣。 2、通过图示体会音乐的曲式结构。 3、培养幼儿模仿能力、想象能力,节奏感。 【活动准备】 蓝色多瑙河截取开头上行旋律片段,音效一个,A和B之间少一个给予幼儿准备的音乐。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A段 小老鼠捡到一个大苹果,他住在高高的山上。于是他就用力的往上上推啊推,推一推还给自己加加油。终于推到了山顶上,小老鼠那个高兴啊,双手张开欢呼起来。 二、加动作。 1、你们推苹果吗?如果你是小老鼠,会怎么做? (引导幼儿创编推的动作,越夸张越好) 2、如果你是苹果,你会怎么做? (可以原地滚,苹果越来越高,可以怎么表现出来呢) 三、加音乐 1、让我们跟这音乐一起来推一推,加加油。体验随音乐推苹果的快乐。 2、小老鼠给自己加油了几次到达了山顶啊? ——可以用粉笔在黑板上随音乐画图示。 3、教师与幼儿互为苹果和小老鼠,转换角色随音乐进行表演。 4、你觉得在随音乐表演的时候,有没有困难? 四、猜测,听音乐B段 小老鼠一松手,苹果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五、游戏:追赶苹果 我来做小老鼠,你们做苹果哦,苹果滚到哪里会停下来,山脚下,现在你们的山脚下在哪里?鼓励幼儿回到座位上。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2 【活动目标】 ①喜欢音乐歌唱活动,学会唱这首《我的老师像妈妈》。 ②理解歌词内容,用歌唱表达对老师的喜爱之情,感恩老师。 【活动重点】学唱歌曲,节奏准确。 【活动难点】理解歌曲内容,学会用唱歌的方式表达爱。 【活动准备】歌曲《我的老师像妈妈》。 【活动过程】 一、歌曲欣赏,自然导入 教师弹唱,幼儿倾听,自然引出教学内容。 由教师弹唱歌曲,引发幼儿兴趣,对歌曲节奏初步感知,对歌词内容初步记忆。 二、了解歌曲内容,识记歌词。 ①教师再次示范唱,幼儿仔细听(让幼儿带着问题听歌曲,会更认真的听歌曲内容) ②教师与幼儿问答,熟记歌曲内容 师:小朋友刚刚听到老师唱了什么吗? 幼:老师像妈妈 师:小朋友热爱老师吗? 幼:热爱 师:老师会教我们什么呢? 幼:讲故事、写字、画画…… ③再次倾听老师弹唱,增强歌曲,节奏记忆 三、学唱歌曲 一句一句跟唱,不断重复,教师也可以与幼儿进行游戏,歌词接龙等记忆歌词,学唱歌曲。 四、集体唱(可进行比赛、分组的形式唱) 游戏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中得到快乐,正是我们所说的寓教于乐,在音乐活动的教学中切记不要忘了钢琴的重要性,借助钢琴,帮助孩子掌握节奏。 活动结束 表演唱(请小朋友们到台上表演唱,并要求唱完给老师一个拥抱,说“老师,我爱您!”)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3 活动目标: 1、通过对图卡的认识熟悉诗句,并用手之舞感知四个乐句。 2、模唱唱名旋律,感知乐曲ABCA的曲式。 3、在活动中体验扮演诗人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P1、诗词图卡、水袖、琴槌、黑板、三色粉笔、磁铁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有一天早晨醒来,宝宝把小手从暖暖的被窝里伸了出来,他想知道今天到底有多冷。嗯?怎么一点都不冷?原来是春天到了,所以天也变暖和了。宝宝伸了个大懒腰,开心的念起诗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情境拼图 师:宝宝刚才念了一首好听的诗,你们知道这首诗的名字吗?是谁写的这首诗呢? 帮助幼儿回忆刚学过的《春晓》的题目及诗人名。 出示图卡 师:孟浩然写了这首非常美的诗,宝宝非常聪明,把这首诗画成了漂亮的画,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边念诗词依次出示图卡) 师:让我们和宝宝一起来年这首好听的诗! 教师引导幼儿依诗词意思用手舞出动作。 三、吟诗扮演 师:小朋友们,《春晓》这首诗里有几句话呢?让我们变成古代的人,穿上长水袖衣服,来吟诗吧!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古人吟诗,并在黑板上依乐句画出四条线。 师:在古代,诗人们写诗的时候都是用毛笔,你们见过毛笔吗?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水袖毛笔,现在大家都是小小诗人,都是会写诗的哦! 播放音乐,幼儿模仿诗人写诗,歌曲部分随乐句舞蹈,念白部分用水袖在地上写诗。 四、旋律曲式 师:小朋友们的诗写得太棒了,瞧!唱名泡泡也来了。 出示已经画好的唱名泡泡,让幼儿有顺序的念出唱名。 师:唱名泡泡会怎样唱这首好听的歌呢? 教师逐句带唱,并贴上磁铁。 师:唱名泡泡会唱歌,还会跳舞呢!黑板上有三不同颜色的路,唱名泡泡先在哪条路上跳舞呢? 教师画出三种颜色的旋律线条,带领幼儿再次认识不同唱名。 幼儿随老师一起唱出每个乐句的唱名。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4 活动设计背景 (本次活动我主要是结合在小班开展的《开爱的小动物》这个主题活动来进行的。在活动中,幼儿对各种小动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之情。可是有部分幼儿在喜爱动物的同时,却不爱护小动物,因此,我选取了歌唱活动-《小毛驴》,尝试用看图谱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歌词,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愉快、主动地学习唱歌,并从歌曲中感受到人与动物间的美好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理解歌词内容及表达的情感,体会帮助别人的乐趣。 2看图谱学唱歌曲,并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重点、难点 尝试用不同的声音演唱歌曲,愿意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动物头饰、伴奏音乐 活动过程: 一、在“小动物去大森林里郊游”的游戏情景中复习歌曲《去郊游》,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 幼儿通过看图谱的形式理解歌词并学唱歌曲。 1 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小毛驴在干什么。 2幼儿尝试看图谱学习第一段歌曲。 3小朋友和老师一同给图谱排序并学习第二段歌曲。 4 幼儿边指导图谱边用自然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三 能够体会歌曲的不同情感,大胆的进行艺术表现。 1 说一说:鼓励幼儿说出两段歌曲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并大胆的用肢体动作表现歌曲内容。 2唱一唱:尝试用不同的声音及动作表达歌曲内容,较完整的演唱歌曲。 四 在《去郊游》的歌曲中结束活动,感受帮助别人的快乐。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5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创编出各种猴子爬树的律动。 2.通过乐器与肢体感知数量的递增与递减。 3.体验与同伴挂香蕉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挂图、五只猴子图卡、手摇铃 活动过程: 一、故事引导 师:宝宝和小动物们锯完木头,一起去洗澡。每个人都把自己洗的香喷喷的,洗完澡大家有又一起开心的玩起了游戏。小动物们都和自己的好朋友开心的玩着,可是,宝宝一个人在旁边伤心的哭了起来,因为他找不到他自己的朋友。这时候小猴子开始爬树逗宝宝开心。 二、歌曲律动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小猴怎么爬树的吗? 引导幼儿创编多种爬树动作。 三、感知数目递增与递减 1.播放CD大调部分,听音乐配合数量出示猴子图卡。 师:你们知道小猴最喜欢吃什么吗? 引导幼儿说出香蕉,教师出示香蕉提问。 师:香蕉是长在什么地方的? 出示香蕉树,把香蕉贴好。 师:哇!好多的香蕉啊!我们一起听听看,有多少只猴子想过来吃香蕉呢? 2.听音乐引导幼儿手指比出数量 3.肢体感应数目 大调部分用手拍,小调部分用脚踏。 四、手摇铃 1.手摇铃感知数目 唱歌部分请幼儿摇奏手摇铃,数字部分请幼儿用手摇铃敲出数目。 2.挂手摇铃香蕉 唱歌部分摇奏手摇铃,听到数字时挂手摇铃。 第一遍清唱,一名老师配合当树,另外一名示范挂手摇铃。 第二遍请五名幼儿上台挂手摇铃,教师当树。 第三遍按照班级孩子的数量分组,分成六人一组,一人当树,五人挂手摇铃。 中班音乐主题活动6 设计思路 本次集体学习活动源于我班当前的主题“我是中国人”下的二级主题“了不起的中国人”。在这个二级主题中,有一个京剧脸谱的内容,引起了幼儿对京剧的好奇和兴趣。如何顺应幼儿,满足他们的需要呢于是我决定利用京歌开展教学活动。京歌既有京剧的韵味,又有歌曲的风格,与纯正的京剧相比,更易于幼儿理解。于是,我选择了《北京,我们的首都》进行集体教学活动。这首京歌的曲调类似京剧,并配有一些锣鼓经的节奏,有着浓郁的民族风味,歌词浅显易懂,能让幼儿对首都北京及名胜古迹有所了解,并让幼儿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对京腔京韵有进一步的感受和体会。 在活动设计方面,我更多地考虑幼儿的发展,顺应幼儿的需求,注重幼儿的体验与感受。我尝试通过幼儿在欣赏京歌后的自主讨论,让其发现京歌的独特韵味,并能自主尝试将这些特点融入《北京,我们的首都》这首歌曲中,使其更具有京剧的韵味。活动中,教师始终肯定幼儿的发现与尝试,帮助幼儿梳理和提升经验,不给予标准、统一的答案。 活动中,大班幼儿能与他人相互配合,也是独立性的表现。因此在分散探索亮相动作时,能力强的幼儿就有了初步的相互合作表现的愿望,他们合作尝试一个亮相的动作,进一步提升了创造力,动作表现力、合作能力和交往能力。 总之,希望通过这个活动带给幼儿快乐的体验,萌发幼儿对京剧艺术的喜爱。 活动目标 1.感受京歌的特点,了解“拖腔”“亮相”等京歌特有的表现方式。 2.对京歌的表演方式产生兴趣,在演唱中表达对祖国的热爱。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初步学会演唱歌曲《北京,我们的首都》。 2.物质准备:电脑、视频,钢琴伴奏、京歌伴奏带,板鼓、钵等。 活动过程 一、唱唱听听:感受京歌的特点 1.幼儿演唱歌曲《北京,我们的首都》。 2.欣赏视频《说唱脸谱》。 “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个很会唱歌的小姐姐,我们仔细听听她演唱的歌曲。” 3.幼儿讨论: “小姐姐唱的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 (幼儿在欣赏视频后自由讨论。) “这是一首带有京剧味道的歌曲,我们可以叫它京歌。”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落实第一条教学目标,通过演唱歌曲一欣赏视频一探索发现,让幼儿感受京歌的特点。整个过程体现了幼儿在自主体验与感受中形成对京歌的一些感性认识,了解京歌与普通歌曲的不同之处,为第二环节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说说唱唱:《北京,我们的首都》 1.说说唱唱京歌中的京味儿。 (1)“小姐姐唱京歌的声音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2)“小姐姐唱得好听吗这首歌曲和我们平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幼儿有可能回答: ◆有点像京剧。 ◆唱的时候有一个拖音。 ◆小姐姐唱歌的时候眼睛睁得很大。 (3)小结:“小姐姐唱的这首歌不是一首普通的歌曲,而是一首带有京剧味道的歌曲,有点像京剧又有点像歌曲,这样的歌曲我们叫它京歌。” (4)“你们能不能用有力的、洪亮的声音来演唱《北京,我们的首都》,唱出京歌的味儿” ◆幼儿演唱一遍歌曲。 2.感受体验京歌中的拖腔。 (1)幼儿尝试拖长音演唱。 ◆幼儿寻找适合拖音的句子并尝试。 “你们觉得歌曲里哪句话在唱的时候可以把音拖得长一点” ◆师幼拖音比赛。 “老师为什么能把音拖得那么长你们有没有发现我的小秘密” ◆幼儿将拖长音的句子放进歌曲里尝试演唱。 (2)观看视频中京剧演员的拖腔。 “你们的拖音拖得还真长,不过与京剧演员相比还有点差距,我们再来听一听、看一看。” 3.尝试表现京歌中的亮相。 (1)再次欣赏视频《说唱脸谱》。 “小姐姐在唱这首京歌的时候,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2)幼儿学做亮相的动作。 (根据幼儿的即时反应,集体或个别模仿。) ◆幼儿尝试五官的亮相。 ◆幼儿尝试头部和五官的合作亮相。 _让幼儿了解亮相的意思。 “把自己最神气的姿势亮出来给大家看,这就是京剧中的亮相动作。” (3)让幼儿自选喜欢的图片模仿亮相动作。 “京剧演员会表演各种各样的亮相动作。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很多京剧演员亮相的动作图片,你们可以去看一看,学一学。” (4)幼儿尝试表演。 “谁愿意把模仿的动作做给大家看看” “先别告诉大家,让大家猜猜上来演示的小朋友做的是哪个动作。” (个别表演和集体表演相结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要落实教学的难点。幼儿根据自己在第一环节中积累的经验,通过在歌唱中唱出京味儿、感受拖腔、模仿亮相等,将感性认识转化为实际体验和尝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始终基于幼儿的需要,充分给予幼儿发挥的空间;在师幼互动中,教师鼓励幼儿自主探索与发现,注重过程性体验,幼儿的唱、演过程比较轻松愉快。】 三、唱唱演演:表演唱《北京,我们的首都》 幼儿尝试改变歌曲后完整演唱。 “孩子们,刚才我们用了好几个办法让歌曲有所变化,第一个办法是用有力的声音来唱,第二个办法是在演唱时加个拖长音(可以在什么地方拖),第三个办法是在演唱时再加上神气的亮相动作(让幼儿自由选择做亮相动作的唱词)。现在我们把三个办法都用到演唱歌曲中,看看这样演唱是不是真的有点像京歌。” (钢琴伴奏,幼儿完整演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为了落实第二条教学目标“对京歌的表演方式产生兴趣”。教师将歌曲演唱转化为歌曲表演,从而让幼儿加深对京歌的感受和理解,提升幼儿的表达能力。】 |
随便看 |
|
在线学习网范文大全提供好词好句、学习总结、工作总结、演讲稿等写作素材及范文模板,是学习及工作的有利工具。